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也译作结构主义 ,其先驱当属瑞士教育家皮亚杰 :他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 ,也非来自客体 ,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一方面 ,新经验的获得要以原来的经验为基础 ,从而融到原来的经验结构中 ,即同化 ;另一方面 ,新经验的进入又会使原有的经验发生一定的改变 ,使它得到丰富、调整或改造 ,即原有经验发生顺应。可见 ,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 (图式扩充 ) ,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 (图式改变 )。认知个体 (儿童 )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来达到…  相似文献   

2.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同化是主体将客体纳入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去,顺应是指主体调节和改变原有图式或建立新图式以适应外界客体的过程。同化在量上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在质上改变认知结构。简言之,同化导致生长,顺应导致发展,两者的结合是认知结构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有了图式,主体才能够对客体的刺激作出反应。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而所谓图式正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皮亚杰把认识图式的发展过程称为主体的建构。在皮亚杰看来,客体只有通过主体结构的加工改造以后才能被主体所认识,而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完全取决于主体具有什么样的认识图式。就这一意义而言,皮亚杰客体结构是主体建立的。随着主体认识图式的发展,对客体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皮亚杰把这个过程称为客体的建构。认识的发展实际上就是通过活动使主体和客体发生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中进行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4.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是建构主义的鼻祖,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认为认知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认知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一、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由行为主义发展到认识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的先驱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认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源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认识个体(儿童)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周围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最早提出建构主义。他提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即理解)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  相似文献   

7.
瑞士生理、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指出:“认识来源于主体改变客体的活动和动作”。他说:“一个刺激要引起一种反应,主体及其机体就必须有反应刺激的能力。”而主体反应刺激的能力取决于其“准备状态”,用皮亚杰的话说,叫做“图式”。外界刺激只有与这种图式发生同化和顺应作用,才能使认识不断得到发展。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将语文学习过程设计为如下公式:S→(AT)→R.在这个公式中,S为语文信息,A为心理组织功能,T为主体图式,R为优化效应。由上述公式可见,语文信息与优化效应之间存在着一个(AT)中介区域,语文信息只有经过(AT)中介区域才能实现优化效  相似文献   

8.
皮亚杰建构论与现代主体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论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核心。 他认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自我调节是有机联系的,它们在认识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在活动的基础上主体去同化和顺应客体,通过自我调节不断达到平衡。鉴于皮亚杰建构论系统与现代主体性教学思想有着血脉相承的联系,为此,吸取其中蕴涵的主体在认识中的能动性的合理思想,有助于人们对现代主体性教学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其关于认知结构的阐释:儿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主要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吸收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得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这个理论使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变得科学明晰,且适应了学生发展的需要,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同化顺应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现代的一项研究认为数学是拟经验的,它与人的主动建构以及社会的建构有关。本文探讨这一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建构主义(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相应的,认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认知个体(儿童)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个体能用原有认知结构(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是处于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1.
1 认知结构的发展机制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在其认识新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同化和顺应的认知结构不断再构建的过程,是在新水平上对原认知结构进行延伸,改组而成的新系统.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自觉的认知活动,来激活大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同化与顺应),才能实现在内化中再建构.如下图:  相似文献   

12.
结构与建构的原理,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的一个重要原理.他认为:“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连接起来的理论来说明.”从这点出发,他对认识的发生发展、阶段性层次性作了历史的系统的阐述.他以人的心理机制:图式→同化→顺应→平衡,说明人的认识的结构与建构,揭示了认识乃是在主体与客体的不断作用中,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的动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林玫琼 《教育导刊》2004,(20):15-17
幼儿是怎样进行学习呢?什么样的刺激才能激起幼儿的主动学习欲望,并促使幼儿积极地自我建构呢?个人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4.
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由一个旧的认知结构向新的认知结构发展的过程。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也认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先在其认识新知识的过程中,随着“同化”和“顺应”,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是在新水平上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延伸、改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进行某项学习任务前 ,头脑中都已具备一定的认知结构。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逐渐发展、改变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 ,探讨认知结构的构建对于化学教与学具有重要意义。一、关于认知结构的重要理论观点1 已有认知结构与认知对象的关系。皮亚杰(J.Piaget)把认知的发展用“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平衡(equilibration)”三个词来描述 :同化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将感受到的刺激纳入已有认知图式(“图式”可以理解为认知结构的核心、基本框架) ;如果…  相似文献   

16.
知识学习同化与顺应的点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洪彬 《四川教育》2009,(11):38-38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同化是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引起认知结构量的发展;而顺应则是知识的学习不能同化时,改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引起的是质的变化。学生认知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平衡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詹明道 《江苏教育》2000,(10):35-36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知识来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反映或认识。皮亚杰强调:“儿童要高度活动”。在活动中让儿童动脑、动手,进行探索,通过活动逐步丰富儿童的认知结构。他还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儿童自身积极的活动,让儿童探究、发现知识。  相似文献   

18.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 :“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把外部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而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信息时所引起的原有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 ,学习者的积极主动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促进积极建构 ,谈几点作法。一、发扬教学民主 ,突出学…  相似文献   

19.
<正>建构主义最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他认为个体获得知识不是被动的,而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基本过程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从而建构知识,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探究式教学是美国著名的  相似文献   

20.
一、科技活动中为什么要进行问题研究(一)幼儿学习特点的自我建构性决定了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幼儿是怎样进行学习呢?什么样的刺激才能激起幼儿的主动学习欲望,并促使幼儿积极地自我建构呢?个人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刺激都能够促使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