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中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使用的双缩脲试剂A即0.1g/mL NaOH溶液和试剂B即0.01g/mL CuSO4溶液,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物质相同浓度不同.学生实验时,一般特别强调双缩脲试剂加药顺序与斐林试剂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实验一: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中,学生在做蛋白质的鉴定的时候碰到了这样一个疑问:按照实验步骤应该先向蛋白稀释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摇荡均匀即可产生相应的颜色反应.那么,要是先加双缩脲试剂B,后加双缩脲试剂A,结果会怎么样?下面,笔者首先对蛋白质的鉴定原理作一个阐述.  相似文献   

3.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能否混用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教社编写的试验修订版新版高中《生物》教材,编入了实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在该实验中所使用的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组成,因此学生感到很疑惑,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提出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双缩脲试剂A和双缩脲试剂B能否颠倒顺序或同  相似文献   

4.
师生互动台     
1.[学生质疑]在做高中生物实验1(必修)时,我们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可以很好的完成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我想问一下,既然斐林试剂(由甲、乙试剂组合)和双缩脲试剂(由A、B试剂组合)的有效化学成分相同(都是NaOH、CuSO4),为什么在鉴定它们时,加入试剂的操作却不相同?[老师解答]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必须混合后再加入到还原性糖组织样液中,是因为若先加入NaOH溶液(甲液),还原性糖中的还原半缩性醛羟基容易被氧  相似文献   

5.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DNA和RNA都属于酸性物质 B.能与双缩脲试剂形成紫色溶液的物质一定是 蛋白质 C.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的糖一定是还 原糖 D.苏丹Ⅲ和苏丹Ⅳ均可鉴定生物组织中脂肪的 存在  相似文献   

6.
许多学生对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很容易混淆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用列表法将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从组成、作用、实质、用途、原理以及使用步骤、反应产物、颜色变化等方面进行比较 ,有利于学生对两者的理解与应用。比较项目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甲液乙液试剂A试剂B组成  相似文献   

7.
Fehling试剂作为测定还原性糖的带原性是有机化学教学与实验中的经典试剂,由于该试剂的不稳定性,需配制成Fehling A和Fehling B,使用时合二为一混合后方可用于待测物的测定,这样给实验操作带来诸多不便。还由于该试剂较深的蓝色遮蔽生成物的砖红色,尤以待测液含糖量较低时为甚。鉴于此,本文介绍可避免Fehling试剂诸多缺点的改进后的Fehling试剂—Sandeu试剂用于测定还原性糖的还原性。  相似文献   

8.
用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分别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本质都是利用碱性环境下Cu~(2+)的化学性质,斐林试剂可以用来鉴定蛋白质,双缩脲试剂也可以鉴定还原糖,相互替代的关键都是CuSO_4溶液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9.
基于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和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反应原理,按照不同的配方与反应条件设置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在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时间与水浴温度、水浴时间以及可溶性还原糖溶液的浓度均有关系;与配方中是否有酒石酸钾钠没有明显差异。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实验中,在碱性条件下,产生紫色的深浅与Cu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螳螂     
一、材料八宝粥塑料匙、蜡光纸(绿黄)柒包线、剪刀、蜡烛、针锥、浆糊。二、制作方法1.将匙底面在A、B、C、D处用针锥烙洞,在画竖线处加垫折出头部。2.在A、B、C处穿柒包线,D处穿细铅丝。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物知识除用文字表述外,有的还需要用量来描述,量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方面。1定量教学1.1实验中的定量操作包括(1)试剂的定量配制,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解离液、龙胆紫试剂、0.3g/mL蔗糖液等试剂配置;(2)实验操作中的定量,如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加2mL而B液只加3~  相似文献   

12.
<正>还原性糖的鉴定和蛋白质的鉴定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实验。还原性糖的鉴定用斐林试剂,蛋白质的鉴定用双缩脲试剂,这两种试剂都是由NaOH和CuSO_4组成,浓度和使用方法不同。还原性糖的鉴定需要  相似文献   

13.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相同,但浓度、鉴定的物质、原理、使用方法、反应条件和反应结果都不相同。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中,应选择含糖量高且近于白色的组织。还原性糖: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等。  相似文献   

14.
一、实验设计的思路 实验设计必须掌握以下原则:1.紧扣实验对象和条件,确立实验思路.2.完善实验设计步骤.应注意:(1)科学性.任何实验必须能够重复;对被研究的标本是从总体中任意抽取;对试剂的添加或实验步骤必须按一定的顺序科学进行,如蛋白质的鉴定时,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 2mL,再向试管内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15.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组成物质相同,但二者从物质的浓度、实验原理、反应的条件以及实验结果方面又有很多区别;而斐林实际与班氏糖定性试剂虽都能进行还原糖的鉴定,二者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别。  相似文献   

16.
1引言 物理学中对偶现象是很普遍的,对偶规则可以这样定义,它是以一种以A与B双线既平行又对应为基调的规则,A中有若干个因素,B中也有同样多的地位相等的对应的因素,若A成立,则将A中所有的因素替换成B中对应的因素,则B同样成立,反之亦然,这样一种关系则称A与B互为对偶.根据对偶规则,如果导出了某一个关系式、结论和组合结构,就等于解决了与之对偶的另一个关系式、结论和组合结构.  相似文献   

17.
第Ⅰ卷(选择题,共22题,每题6分,共132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DNA和RNA都属于酸性物质 B.能与双缩脲试剂形成紫色溶液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物理学中对偶现象是很普遍的,对偶规则可以这样定义,它是以一种以A与B双线既平行又对应为基调的规则,A中有若干个因素,B中也有同样多的地位相等的对应的因素,若A成立,则将A中所有的因素替换成B中对应的因素,则B同样成立,反之亦然,这样一种关系则称A与B互为对偶。根据对偶规则,如果导出了某一个关系式、结论和组合结构,就等于解决了与之对偶的另一个关系式、结论和组合结构。  相似文献   

19.
新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有“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实验。可溶性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 ,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是由甲液 (NaOH)和乙液 (CuSO4 )组成 ,但参加鉴定反应时 ,却是以不同的反应物出现。不明白它们参与的反应 ,很容易把两者混淆 ,甚至误认为就是同一种试剂。斐林试剂是指新制的Cu(OH) 2 悬浊溶液。还原性糖与新制的Cu(OH) 2 在加热煮沸条件下 ,能生成砖红色的Cu2 O沉淀。实验过程中 ,必须先把甲液(NaOH)和乙液 (CuSO4 )等量混合 ,让其反应生成Cu(O…  相似文献   

20.
正项目课程"A/B双线化"的定义为:根据教学整体情况和教育心理学原理,在教学中设计两条线,一条是A线(即主线),另一条是B线(即副线),A线教学是为完成教材中所规定的项目教学任务组织教学;B线教学是教学的辅助成份,其主要任务是为主线扫清外围知识障碍,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是教师在实施主线教学的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复习以往知识,把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形成两个分立的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