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前言本文选择单杠直角悬垂摆动屈伸上(下称单杠屈伸上)和双杠杠端跳起经屈体悬垂摆动屈伸上(下称双杠屈伸上)这两个普修教材中较难掌握的典型动作为实验内容,目的在于探索节奏强化教学的方法。上述两个动作均为三级运动员必修的动作,又是高一级运动员的基  相似文献   

2.
动作节奏在体操教学中十分重要。过去在教学中多采用口头提示节奏的方法。能否研究一种提供客观信息、提高节奏感和加快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研究目的与任务本文选择单杠直角悬垂摆动屈伸上(下称单杠屈伸上)和双杠杠端跳起经屈体悬垂摆动屈伸上(下称双杠屈伸上)这两个普修教材中较难掌握的典型屈伸动作为实验内容,目的在于探索节奏强化教学的方法。探讨体操教学方法,不仅对教学理论的完善与补充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探索体操教学  相似文献   

3.
单杠经直角悬垂摆动屈伸上是体育专业普修课中一个比较难掌握的动作,通过使用科学的辅助训练器材改革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训练质量,有效地缩短了教学时数,为体操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低杠做屈伸动作,可以由任何一种姿势开始来做,例如由直角悬垂,由手握高杠的仰臥悬垂,由正撑和屈体立撑,由坐低杠手握高杠来做。同时还可以放在一套动作的开始部分,中间部分或结束部分来做。还可以加转体或不转体,可加腿侧摆越或分腿摆越,可换握等等。更重要的是,它对动作之间的连结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由高杠脱手换握低杠悬垂,必须经屈伸动作来完成后面的动作,若屈伸动作掌握不好,要完成这类动作是有困难的。  相似文献   

5.
国际体坛单杠“飞行”动作技术四十年沿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2年7月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5届奥运会体操比赛中,瑞士单杠冠军哥根哈德首创后摆直角腾越成悬垂,便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飞行”动作。到1992年8月西班牙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体操比赛已举行了十届奥运会,经历了整整40年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单个“飞行”动作的技术经历了由低腾越走向高腾越,由腾越发展到空翻,由空翻演变出空翻越杠三个发展阶段。“飞行”动作连接技术,也从“单飞”发展到“连飞”。  相似文献   

6.
单杠练习是人体围绕着单轴做支撑和悬垂交替进行的园周运动,它在克服重力(单杠上没有慢起倒立那样克服重力的动作)和摩擦力方面(属于转动摩擦)要比其他项目小得多,故单杠练习的绝对力量要求不高,是男子器械项目中最省力的一项.由于它是悬垂项目,因而对肩、髋关节的灵活性要求较高,并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的时间、空间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单杠动作还有幅度大、内容多变(包括各种换握、转体和腾越等长短半径相结合的动作)、动作惊险而优美等特点,并能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果断等优良品质,所以单杠是男子竞技体操最有代表性的项目.  相似文献   

7.
体操教学的实践证明,教材中的有些动作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技术类型相同和结构相似的动作,互有相迁移和转移的作用。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剖析动作的技术环节,合理地利用某一动作的关键技术为学习另一动作服务,学习和掌握新的动作技术就容易得多。低单杠“经直角悬重摆动骑上”动作,是体育院校教学大纲中的一个主要教材。由于它的动作技术性较强,一般普修课的学生总是有一部分人难于掌握。原因何在呢?当然学生不能完成动作因素较多,素质差、练习时间不多、对体操的技术概念体会少等,  相似文献   

8.
以参加北京奥运会、第41届、第42届体操世锦赛单杠决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单杠连接加分动作组合的特点和趋势做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保证获得较高动作难度分和完成质量分的前提下,各国运动员正在大力发展连接加分动作组合;"扭臂握和后悬垂动作及背对杠完成的动作+飞行动作"占连接加分动作组合的71.43%;越杠非空翻类动作成主流飞行连接动作。  相似文献   

9.
在单杠教学中,初学者对学习挂膝摆动动作,容易磨破膝弯处,因此有些畏惧。其原因是:初学单杠挂膝摆动动作,由于动作不协调,用力方法不对或者膝关节夹杠太紧,在练习摆动时,腘窝与杠子的摩擦太大,使腘窝处的皮肤磨红甚至拉破。所以学生不能坚持练习,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进程。为此,根据摩擦力对动作的影响,我从1978年开始教这一动作时,在单杠上装上一个塑料管,挂膝时,腘窝处挂在塑料管上,避免了腘窝直接与杠面摩擦,而是塑料管绕杠  相似文献   

10.
单杠上人体摆动的凯恩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理论建模是人们定量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动用多体动力学的凯恩方法,建立一个单杠上人体摆动的5环节多刚体系统模型,并以隐式方法推导出运动方程。该模型较国内外其他模型能够更加细致地分析单杠上人体摆动技术,并为其数值仿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单杠是中、小学体育教学所需要的主要器材。但是,由于经费所限,很多学校,特别是广大农村的中、小学校,只能用铁管等材料自己焊制成简易单杠。这种单杠一般是几付低单杠一字形排开并相互联接在一起,这种摆法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消防官兵引体向上练习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研究运用遥测肌电和录像同步解析法,对单杠引体向上正手宽握、正手中握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单杠引体向上动作主要锻炼的肌肉是:前臂的屈肌、背阔肌、胸大肌和肱二头肌。前臂屈肌群的力量,对于完成单杠引体向上动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手宽握动作对胸大肌和背阔肌的锻炼效果好于正手中握动作,正手中握动作对桡侧腕屈肌的锻炼效果好于正手宽握动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单杠向前大回环技术动作要领的分析,对完成该技术动作的各个部位的动作、易犯错误及纠正的方法和教法建议做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采用录像统计比较法、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对中、外男子单杠成套动作编排的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比较。认为:采用“正、反掏转体”、“扭跳转体成扭”和“向后大回环跳转成扭臂”等类动作及其连接为加分主体、及使用“飞行”类动作及其连接为加分主体,分别是中、外优秀选手单杠成套加分动作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中国单杠的差距主要是缺少高难度的飞行动作及连接。在保持目前成套动作编排特色的基础上,调整成套动作的完成难度及增加飞行动作的连接完成数量等,应是中国男子单杠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统计分析法,对4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29届奥运会及我国11届全运会单杠决赛前6名运动员的成套D分动作的类型、难度、连接加分和完成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当前世界男子单杠发展的新特点。结果表明:飞行动作是构成单杠成套D分价值的重要动作组别,且动作的使用趋于多样化;具有0.2分连接价值的"二连接"明显增加,C组及以下难度的D分动作使用趋于减少;高D分是获胜的基础,动作完成质量是取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今世界男子单杠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依据第28届奥运会体操比赛实况录像及相关文献资料,采用统计比较法、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男子单杠技术发展的新动向:运用“D组以上难度”的“单飞”或二个C组以上的飞行动作直接的“E+D以上”难度的“多连飞”,再分别结合“大回环转体”和“掏类转体”等类动作构成的高难“单动作”(或“二连接”)、或“单动作”和“二连接”(或“三连接”),并采用E组的空翻为下法,是当今世界男子单杠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使用E组或SE的“单飞”、发展“E+D”以上不同类型的高难动作“直接”,及运用SE的空翻为下法等,将是新奥运周期男子单杠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7.
单杠腾空再握类动作是最能体现单杠惊险性的一类动作。一个高质量的腾空再握动作,高高地腾起在空中,完成复杂的转体空翻之后再准确地握住单杠,惊险异常,扣人心弦。往往是这套动作的高潮和精彩段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人们  相似文献   

18.
高低杠是女子竞技体操中唯一以上肢为主的项目,因此,加强高低杠的训练,对发展女运动员上臂肌力量、肩带柔韧以及腰腹力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屈伸类动作是高低杠的一类重要动作,在女子二级规定动作中则占很大比重。如低杠仰卧屈伸上(以下简称“仰屈”),高杠分腿立撑蹬杠弧形转体180°下等。“仰屈”是女子二级规定动作中的主要动作之  相似文献   

19.
主要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揭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肖钦和滕海滨完成的单杠并腿特卡切夫腾越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该类型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对于提高我国单杠的技术水平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长期使用护套进行单杠大回环教学训练期间,对两个年级的专选班学生学习单杠大回环进行了教学实验比较,实验结果证明,使用单杠护套在大回环教学中既能缩短练习时间又能达到充分的练习量,同时还能解除学习的惧怕心理,提高练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