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谚语中的词义模糊、寓义模糊、不同价值观产生的模糊等模糊语言现象,探讨谚语中模糊语言的一些翻译方法,如对等译法、变异法等。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是翻译活动中的最基本部分,英汉互译中翻译更具有明显的模糊性.近年来,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依据国内外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理论对比研究,对翻译实践中的模糊现象逐个分析,最终得出模糊语言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郑静 《教师》2008,(12):110-111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基本属性。跨文化交际中所带来的文化模糊现象普遍存在。翻译活动属于自然语言的一部分,故而,翻译具有模糊性。本文通过比较霍克斯和杨宪益两种英译本中佛道儒思想翻译的模糊处理,来看模糊语言翻译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试图找到文学翻译中文化模糊现象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本出于保密、观望、礼貌等种种主观或客观原因,较于普通文本更频繁地使用模糊语言。本文结合实例,借用法国塞莱斯科维奇创立的翻译释意理论,探索政治文本中的模糊现象及翻译方法,指出译者的认知在原文模糊语言理解中有重要作用,政治文本模糊语翻译的标准是追求意义对等而非表面上的语言对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糊语言的具体翻译方法。本研究有助于提高政治文本翻译的质量,也有利于加深对释意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英语新闻中的模糊性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属性,并且广泛存在于各种文体语言中.在对英语新闻报道中模糊词存在根源的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英语报刊实例和报刊英语文体特点,总结出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模糊现象具有三大作用:符合新闻报道的特性、增强新闻报道可信度以及促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形象.同时通过对余富斌从虚实论角度对语言的模糊性与翻译的关系研究,提出在英语新闻中,模糊语言的英汉翻译应该采取模糊对模糊.精确对模糊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语言模糊现象主要包括语音模糊、词义模糊和句法模糊三个方面。语言模糊现象是《道德经》翻译的特征之一,从语音模糊、词义模糊和句法模糊三个角度分析不同译者翻译《道德经》的模糊语言时采用的翻译策略,具体体现在通假字的使用、一词多义和句法模糊上。  相似文献   

7.
翻译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一些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国内外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模糊性与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模糊语言学和翻译学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模糊翻译理论。分析了国内模糊翻译研究的现有成果,讨论了模糊语言现象的构成特点及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静 《现代企业教育》2009,(12):123-124
分析比较模糊语言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使用来进一步揭示语言的模糊现象。本文把语用模糊和新闻发布会的语言结合起来,分析中美新闻发布会中模糊语言的策略及功能。该研究对于揭示模糊语言的使用规律和政治家发言的翻译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是语言学现象中独具魅力的表达方式,成功的翻译能传达出原作模糊语言运用的含蓄美、得体美、形象美、意境美和朦胧美。模糊语言的翻译方法有模糊方法、模糊加注释和直白翻译等。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模糊性是商务英语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并在商贸互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有序的开展商务贸易,就应该正确的掌握模糊语言在商务交际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模糊语言来促使贸易双反达成统一的共识。本文通过对商务中的模糊语言及其作用进行分析,并分别指出翻译商务英语中的模糊语言主要有三个常用策略,即关联翻译、对等翻译法以及省略翻译法,并提醒翻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用应针对于实际情况或者是不同场合来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