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易中天“品三国”对时下大众的认知方式和接受心理所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站在现代视域和文化层面上来进行分析,易中天“品三国”广受欢迎的原因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文化内涵的多元化和学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选择为学者与大众共同关心的话题;独特新颖的切入角度和个性鲜明的表达风格。  相似文献   

2.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品三国》,一时间盛况空前,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影响很大。易教授的同名专著《品三国》也是难得一见的畅销书。笔者反复拜读《品三国(下)》,感到易教授的语言风趣幽默,史实清晰准确,说理透彻详明,  相似文献   

3.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把魏、蜀、吴三国的人和事“品”得出神入化;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读”《史记》,把《史记》“读”的栩栩如生。可是,在听了易教授的“品”“三国”和王教授的“读”《史记》之后,我们是不是就不用读《三国演义》和《史记》的原著了呢?  相似文献   

4.
本文谈的是当今大红大紫的易中天。易中天以《品三国》一朝闻名,可谓如日中天。作者亲身参与了易中天的讲座,也读了易中天的书,对易中天有所了解。本文的可贵之处是:一、作者读了不少书,其中包括《三国演义》和易中天的书,所以在写本文时,能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二、作者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做到独抒己见,不随流俗。关于第一个问题,作者提到的《三国演义》《、世说新语》和《新民晚报》上的《易中天的土豆》等,以及分析问题时所引用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阅读广泛。关于第二个问题,作者则认为,易中天的《品三国》是“经典”的平民…  相似文献   

5.
在央视《百家讲坛》因主讲“汉代风云人物”而一炮走红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拥有了全国万千“粉丝”。有人甚至大喊“嫁人要嫁易中天”!2006年金秋10月,就在他的《品三国》发行超过65万册之时,这位阔别故乡多年的游子回到了长沙中南大学讲学。家乡“易迷”们在领略了其博学多才、幽默睿智的风度后,更想知道这位自称“一等爸爸二等丈夫”的“学术超男”情感世界里有着怎样的超级故事。  相似文献   

6.
《百家讲坛》采取讲课的形式,主讲人站在台上讲,观众坐在底下听,按理说这是一个极易枯燥的节目,但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却让万千观众如痴如醉,为什么呢?易教授“讲”得实在高明啊!如果我们能像易中天教授一样地“讲”,还怕学生不认真听吗?  相似文献   

7.
“文史合一”的学术传统使得中国史学在古代有庙堂、文人、民间三种价值取向,演变至今则蜕变为代表“民间”的戏说、娱乐之风畸形发展。易中天《品三国》打着精英文化的旗号,实际上是“文史”不分的媚俗之说。中国的历史言说应该具有超越性的视角,上升到对历史精神的形而上思考。  相似文献   

8.
声音     
《教育与职业》2006,(31):20-20
“电视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现代传媒,也是一个传播学术的很好平台。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成人也毁人。如果你想成名,可以利用它,但是成名不等于成功。所以我说,传媒和学术相结合,做好了是双赢,学者赢得了观众,媒体赢得了品位。”——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最近在南京签售他的新书《品三国》时发出了上述的感慨。  相似文献   

9.
精彩点评:郑中天。易中天,一姓之差,有着共同的“研究”领域!看易中天品三国。通俗幽默中学到知识;看郑中天品三国。语言流畅思维敏捷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10.
三国故事源远流长,妇孺皆知,目前又由于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全国涌现出一股三国热,而襄樊古隆中又是《三国演义》故事中主人公诸葛亮的躬耕地,结合课文《草船借箭》的学习.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更多三国故事,弘扬三国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以易中天教授在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上通俗品三国的“易式样语言”为启发,对当代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师语言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叫“百家讲坛”,是一个著名学问家、学者用自己的观点和方式评说历史、文学的节目,笔者非常喜欢看。最近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评点的三国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笔者还专门买了易教授的专辑DVD拿回家看,易教授品三国,确实品得不错啊!今天,笔者也想和小读者们品一品三国,不过我们不谈史书,不聊演义,我们只捡和电脑游戏有关的一点有趣的故事。从电脑游戏中品读三国,如果大家感兴趣,就听我惊堂木一拍,慢慢道来吧!  相似文献   

13.
“人怕出名猪怕壮”。易中天因《品三国》出了名,却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议。不管有怎样的非议,我仍认为《品三国》的语言是很有特色的,那就是作者开了用时尚语言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讲解点评的先  相似文献   

14.
近段时间,随着央视《百家讲坛》易中天教授评汉代风云人物及品三国系列的热播,荧屏内外、网络上下都出现了易中天热,褒贬皆有,众说纷纭。受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历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照本宣科和死记硬背。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浓,热情不高。而易中天先生的演讲却使相对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活了起来,难怪有网友这么说:“原来历史也可以这么讲。”不少同行也认为,“中学老师如果能像易中天这样讲课,一定比现在的历史教学更受学生欢迎,也会更有效果。”为此。笔者想结合历史课堂教学谈自己几点浅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对话理论的提出者之一,巴赫金认为人是需要对话的。作为社会中的独特个体——“我”必须通过他人的眼睛——“镜中我”,才能认识并形成“自我”。“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作品只有激起读者的反应才有意义。“易中天《品三国》”通过一些看似简单的方式把大众引向一个充满对话的文本,使普通大众顺利进入文化理性之门,成就了“易中天现象”。  相似文献   

16.
易中天凭借着其独特的讲史风格红透了半边天,这种风格便是其语言的通俗化与幽默化。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易中天《品三国》中的用词的现代化特色,来说明其语言风格的具体表现及其对学术普及和学术语言大众化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陆薇 《家庭教育》2010,(10):14-15
易中天,1947年2月8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文学硕士,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起开始在CCTV-10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历史,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2006年开始制作《易中天品三国》,一举成名。2007年11月,在上海出版了新书《帝国的终结》。2007年被评为武汉大学第五届杰出校友。  相似文献   

18.
当易中天热渐渐的平息,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的案头除了韩寒、郭敬明的小说外,还多了《汉代风云人物》、《易先生品三国》等书,“历史”前所未有地如此和学生近距离接触。一个教历史的教授,在临近退休时却热得如日中天,他有什么诀窍呢?我们在他身上又可以学到哪些呢?  相似文献   

19.
易中天效应     
近来,易中天先生已成为电视上的明星,他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所做的系列访座,成为老少咸宜的名牌节目,尤以《易中天品三国》最受欢迎。也许,史学界的专家们对这位同行并不以为然,也指出了讲座中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但是,在人心浮躁的今天,一个普通的讲座,没有精美的镜头语言,更没有神奇的电脑制作,也能够如此吸引观众,必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0.
易中天教女     
佚名 《教师博览》2007,(5):22-22
中国人大概没有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就连“学术超男”“学者明星”“土匪教授”厦大博导易中天也不例外。他戏称自己是“一等爸爸二等丈夫三等教授”。既然敢称一等爸爸,当然也就有一流教育方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