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择校”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择校”是家长、学校和政府等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博弈的结果,学生及其家长对教育利益落差的追求直接导致“择校”产生,学校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直接助长“择校”之风,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纵容了“择校”行为的存在,国家政府对教育利益分配的不均是“择校”产生的根本原因。解决当前择校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法律规范,高度警惕各种变相重点校,严禁人为地制造和拉大学校差距;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有效补偿措施,大力改造和扶助薄弱学校,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一是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没有全民族素质的提高,现代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提高民族素质的任务主要在基础教育。因此,基础教育必须把面向每一所中小学、面向每一名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作为自己的任务。而绝不能把基础教育搞成培养少数“精英”的教育。 但是目前我国以及我市的基础教育阶段普遍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薄弱学校的存在。这些学校的共同特点是:校地不定,校舍破烂,设施缺乏,校风学风差,教职工人心思动,周边环境恶劣。薄弱学校的大量存在,严重削弱了基础教育在提高全民族素质中的作用。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薄弱学校的大量存在,其负面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违背了我国宪法和教育法规定的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原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公民不论其性别、民族、宗教信仰如何,都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但是,目前的现实是,少数学校条件优越,而为数不少的学校都条件恶劣,而且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一流”学校由于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偏爱”,社会的关注以及自身客观条件好(如所处区位好,原有基础好等等),使这些学校更锦上添花;而相当多的薄弱学  相似文献   

3.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通渭县经济条件差,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而且我县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存在“有硬件没软件”、“有电脑没网络”,即使为学校配备了教材,教师也被安排了正常课时上课,但是配套设施的不足导致很多内容没法讲,即使讲了,也没有实践来检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人民群众广泛地产生了希望受到高质量教育的要求,但由于薄弱学校的存在让家长不能放心,于是就出现了择校现象。它加剧了应试竞争,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课业负担,伤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厌学,从而失学人数增加,使“普九”成果得不到巩固;同时在客观上也可能进一步加大学校间原已存在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方面的差距,薄弱学校生源更不足,教育经费更紧缺,教学条件得不到改善,教师工作不安心,教育质量越趋下滑。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必将产生更多的“文盲”。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县是从改革招生办…  相似文献   

5.
为给薄弱学校培养高质量教师,澳大利亚探索出“工作型”路径的教师教育,有别于传统“学院型”教师教育。在薄弱学校遭遇教育困境、国内教师供给改革和国际经验带动等背景下,澳大利亚“工作型”路径主张将高质量生源放在薄弱学校进行田野培养,满足当地学校所需,并尽可能保持较长时间。在实践路径上,澳大利亚在招生、培养、中途退出或毕业、评估四个方面采取多维举措,并形成特色。其特征表现在:由公益组织牵头承载政府意愿,基于“程序正义”严控生源起点,引导学生在具体工作中深度学习,在教育系统与教育结果上产生双重影响。“工作型”路径追求立足学校田野的多元参与,为澳大利亚教师教育带来新面貌。  相似文献   

6.
薄弱学校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与大多数学校相比.办学条件较差、学校管理不良、教师素质较低、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不高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总体来说.薄弱学校是制约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径”。是导致城市“择校”问题的直接根源。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对城区薄弱学校的改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薄弱学校改进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我国,它是实现教育公正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制度分析理论视角看,竞争机制与行政主导是我国公立薄弱学校产生的两个主要原因。薄弱学校的改进,一方面需要确立非竞争性理念、教育性理念和公共性理念;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薄弱学校的自我改进与自我努力,强化自我担当意识,把教育-学习共同体作为学校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基础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大量存在。这不仅于扰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落实,而且阻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因此,这些年来,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并逐步得到落实。国弱学校:正待攻克的“堡垒”薄弱学校主要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校管理、生源质量等方面比较薄弱,从而造成教育质量偏低。也有人把薄弱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概括为“三差”和“三低”:即生源差、教师队伍差、办学条件差,教师授课水平低、领导管理水平低、学生学习水平低(合格率低、升学率低等)。…  相似文献   

9.
教育咨询四则建议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近年来,我省在治理薄弱学校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不能不看到,无论乡村还是城市,仍有一批薄弱学校在低谷中徘徊,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厌学、学生“择校”与“乱收费”等。由此可见,要使辽宁的教育事...  相似文献   

10.
农村薄弱学校的产生有着较为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并成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障碍。近几年来,政府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已认识到农村薄弱学校存在的严重弊端,将加强学校建设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我们认为,在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过程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学生学习效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一、农村薄弱学校的差距据统计,就我国的中小学而言,…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决不能忽视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薄弱学校是指那些没有达到基本办学标准的学校,它主要表现在:办学条件差、领导班子差、教师素质差、生源质量差、教学质量低,社会声誉不佳.本文分析指出,二元经济结构与社会体制是大量农村薄弱学校存在的深层原因,重点学校制度选择是存在的直接原因,教育投资的低层次化是最根本的原因,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负面效应也是其不可忽视的原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让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较好的教育:一是加大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力度,增加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二是创新学校管理思路,大力提升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三是坚持疏堵结合,抑制城乡间教师的“逆向”流动;四是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均衡城乡学校生源.  相似文献   

12.
李仰志 《学周刊C版》2011,(7):102-10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提出办出各自的特色的要求。特色教育对优秀学校很重要,而对薄弱学校的转化及创建品牌也有成效。薄弱学校首先应正视客观存在的现实,解除思想包袱。然后是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因地制宜,从扬长避短、培优补差出发,设计好特色办学的学校总体形象。在众多农村学校中,双沟中学坚定办好农村教育信念,自觉进行学校“导学案”教学改革,想方设法扩大自身优质教育资源,抓特色建设,创“特色学校”,在全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实践证明,发展办学特色,是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培养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浅谈农村薄弱学校的成因和改造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薄弱学校成因(一)学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着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对农村义务教育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中国自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以来,又实行了税费改革,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但是尽管教育投入以县为主,由于许多县的财政是“吃饭财政”,加之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农村教育经费存在很大缺口,无法维持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转,更不用说农村薄弱学校了。有限的教育经费已向城镇优质学校倾斜,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教育一般也比较落后),就连教学用的粉笔有的都买不起。(二)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学校由于…  相似文献   

14.
和平区是沈阳市的老城区,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区内薄弱学校数量较多。这些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差、学苗来源差、教育质量差,不仅严重地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为广大群众所不满,给区街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带来严重影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区十分重视薄弱学校的改造,始终把这一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重中之先”、“重中之急”的位置。从“七五”开始,就对市区认定的薄弱学校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优惠倾斜政策,经过“八五”、“九五”期间坚持不懈地努力,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将在2000年基本完成。一、基本…  相似文献   

15.
薄弱学校的产生有其社会背景和政策原因。改变薄弱学校面貌,促进薄弱学校差异化、跨越式发展,对实现人的现代化极具现实意义。分析薄弱学校产生的背景,根据调研材料从生源、经费、教师、教学、文化五个方面讨论了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发展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助推国家现代化的必然途径。新时代可从机制、投入、队伍、制度、文化五个方面探寻激发薄弱学校竞相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只有教师素质提高,才有学生素质的提高,才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让教师在教育科研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提高认识,寻求学校发展的出路1.学校要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我校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创办于1968年。1987年曾被市政府定为薄弱学校。在政府扶持及教委“奋发、重德、改革、扶持”的方针指导下,我校干部、教职工发扬“承认薄弱,不甘薄弱,奋发图强”的精神,努力改变落后面貌。1992年摘掉了“薄弱学校”的帽子,…  相似文献   

17.
经济欠发达地区改造薄弱学校策略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城市的薄弱学校在 20%— 30%之间,有的甚至达到 40%”①在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所占比例还更大。“所谓薄弱学校,指的是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相对薄弱。”②它的主要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办学条件在本地区 (域 )属下游   办学条件是判断薄弱学校的重要方面。所谓办学条件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校园建设及教辅设施,另一个是师资的配备。以上饶市信州区薄弱初中为例,城区薄弱初中办学规模小,人均面积少,缺少必要的运动场地和设施,校园陈旧,实验…  相似文献   

18.
农村学校都存在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他们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学校要关注“薄弱教师”,通过“构建学习平台、鼓励教育教学实践、督促教育反思”等有效措施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2007,(2A):90-90
仅仅三年的时间,平乐中学就通过“理解教育”从一所薄弱学校跻身上海市先进学校行列。并在全国产生影响,从表面上看,是其针对后进性的“理解教育”走出了一条加强初中建设的特色之路;但从实质上看,平乐“理解教育”所带来的新型师生关系才是学校“腾飞”的真正动力。[编按]  相似文献   

20.
由于家庭亲情缺失、教育管理缺位等原因,“留守儿童”在身心成长过程中存在人际交往、行为规范等多方面的问题。虽然政府对农村薄弱教育持续加大师资投入,但在基础教育十分薄弱的农村地区,相当比例的“留守儿童”给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对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协调合作,从师资队伍、家庭教育、社会情况等多方位客观地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梳理“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加以关注并积极寻求改进策略,探索一套行之有效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