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陈晓峰 《体育师友》2010,33(5):59-60
虽然体育课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在教学中也出现不少学生消极上课的现象:对老师布置的任务疲于应付,有的甚至躲避练习,在一边聊天、观望。这种消极上课的行为不但扰乱了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损失也是一种伤害。因此,我们应分析学生出现消极上课的原因,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以尽快消除学生的消极行为。  相似文献   

2.
<正>一、案例背景初中阶段的学生陆续进入青春期,每到初二、初三阶段,青春期的女生就会出现更多爱美和爱干净的行为,有部分女生甚至开始化妆,体育课上打着生理期、腿疼、肚子疼、身体不舒服的幌子请假不上体育课,久而久之会导致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下降。体育课堂教育中,部分教师会把那些爱化妆的学生当作"反面教材"来批评,有的教师就采用讽刺挖苦甚至放任自流或置之不理,种种做法势必会给该部分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堂纪律就是在体育课中,教师学生共同遵守的课堂行为规范。一般来说,教师从外部对学生施加准则与控制,就是外在纪律,即他律;而学生从内部向自己施加准则与控制,就是内在纪律,即自律。我们知道,一个教师的课堂管理无论多么有效,都会面临纪律问题。特别是起始年级,如果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规范,体育课上就会出现一些纪律问题,就会使体育课有效教学时间减少,影响课的效果。研究表明,一学年的开始几周,在决定学生课堂中如何与教师、学生相互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起始年级形成良好课堂行为规范的最好时机,这…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视角下的体育课堂文化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研究者在场"的思路,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体育课堂文化的定义、特征、类型与运作进行了分析.体育课堂文化是指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观念和行为,具有"中间性"、"外显性"、"情景性"、"聚合性"和"文明性"5大特征.体育课程内容的"游戏规则"体现了体育课堂规范性文化的特殊性,增加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进行社会性学习的机会.竞技性文化在体育课堂中过度存在的社会根源是体育教师培养机制和体育场地器材配备机制出现了问题.体育课堂结构网络的缺陷造成对竞技体育文化娱乐性特征的消解.体育课堂性别文化有两种体现,一种是积极意义上的性别差异,一种是消极意义上的性别偏见.体育课堂文化的整合有两条不同的路径:一条是"关注--_认同--内化",另一条是"关注--遵从--内化".在整合效果上,前者优于后者.两条路径在"认同"和"遵从"的环节上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方向主要取决于教师呈现内容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堂的布置,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重要因素之一。把体育课堂布置得能引起学生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利用场地器材,防止伤害事故,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汤美 《中华武术》2018,(2):24-25
体育是小学常规科目中的其中一项内容,其本质在于强身健体。考虑到小学生目前还没有强烈浓厚的学习意识,部分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认识就是“玩”,一到操场上就玩心大起,这种小学生特征给教师的启示是在设计与组织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时,不能过于僵化与死板,应当尽量趣味化与灵活化,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训练中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上采取多种策略,来为学生们构建快乐的体育课堂。  相似文献   

7.
谈体育课中的纪律与课堂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纪律与课堂管理是体育教师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阻止和处理违纪行为的手段与行为。纪律与课堂管理的目的在于为学生专心致志学习,积极主动参加学习锻炼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体育课中学生违纪的表现形式 在体育课进行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或称越轨行为,这些行为从现象上分有两种形式: 一是做一些明文禁止的事情,如在体育教师讲解示范时,学生不  相似文献   

8.
一、评价体育课,要看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说的具体一点,就是看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或在整个体育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活泼、主动。我们以往看体育课时更多的是看教师、看教法、看调度、指挥。现在观念一定要改过来。一节课40分钟,如果教师讲解、示范就用去20分钟,这合理吗?学生是课堂主体,应该看学生的展示,看学生对体育课本身的投入,这并不排除教师的指导,只有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才能自觉参加体育活动,逐步养成好的体育习惯,因此说,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突出,这节课就不能算是好课。二、评价体育课,要看是否关注个体差异学生的运…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观察,以及对同行们的询问了解,发现目前体育课堂上高中女生的参与意识不够,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有较大差异,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表现消极。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就高中女生学习体育态度消极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体育学习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反应倾向,是学生体育学习动力调节系统的重要心理成分,影响着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选择、准备及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的深入,体育课堂将更加开放,学生和教师的课堂行为进一步解放,如何防止学生行为问题的产生,在学生不良行为出现后如何应对,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体育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惩罚教育,会使体育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非智力因素与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体育教学,既可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或受到消极的抑制。因此,非智力因素与体育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与非智力因素有关 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有: 1.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 2.教材难度大,不易掌握; 3.学生想象中的体育课与现实中的体育课有较大的差距; 4.教学中缺乏选择性和自主性; 5.教法单调、枯燥; 6.场地器材不能适应教学需要。 上述原因压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致使有些学生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校体育》2014,(Z1):62-63
<正>"有效教学"是近年来引入体育教学的一个新词语,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有效教学己引起了广大体育教师极大的关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都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取得某种效果,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需要。然而,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总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消极的对待体育课、怕上一些苦累的内容等,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教师能够把课堂上40分钟的时间都留给他们支配,让他们自主选择课堂内  相似文献   

13.
探讨教师因素对体育课中小学和初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影响的差异。以上海市284节体育课中小学和初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及其任课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测量法、观察法和调查法等分析不同学段体育课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教师因素(包括性别、教龄和教学行为)与体育课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小学和初中学生体育课中MVPA时间百分比均未达到50%的课堂时间标准,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教师在教学指导和课堂管理行为上的用时均为最高,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和动作示范行为用时显著高于初中教师,而初中教师的教学指导行为和观察行为用时显著高于小学教师;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男教师执教班级的MVPA时间百分比均高于女教师,而教龄仅与小学生体育课MVPA时间百分比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教师的促进健康行为对小学和初中体育课MVPA时间百分比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观察行为仅对初中生体育课中MVPA时间百分比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表明:教师因素对小学和初中体育课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今后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教懂、教会、教悦”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始终涉及到的问题 ,也是体育教学改革中教法改革的三个主要方面。三者的有机结合 ,使体育教学更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当前体育教学中教不会、教不懂、教不悦的状况普遍存在 ,一些学生在他们走出校门后 ,竟与体育分手了。这与体育教学忽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能力和锻炼习惯有直接关系 ;与我们把体育理解成机械被动的教育工具 ,缺乏乐趣有关 ;还与我们没有在体育课堂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原理 ,学会运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关。学生经过几年的体育教学 ,没有真正体验体育教学中的“懂、会、悦”。其主要原因有课程设置问题、教学内容与方法问题、场地设施及师资力量问题等。1 “懂、会、悦”三者相互关系体育教学中“懂、会、悦”三者的结合是最完美、最理想的体育课 ,三者缺一都会在教学中留下遗憾。三者的有机结合 ,会使体育教学产生 8种不同效果、不同类型的课程 :理想完美型 (既懂又会且饶有乐趣的体育课 ) ;理性愉快型 (虽懂也悦 ,但没有掌握实际技能的体育课 ) ;愉快练习型 (虽会虽悦 ,但缺乏道理讲解的体育课 ) ;理性练习型(虽懂虽会 ,但不受学生欢迎喜欢的体育课 ) ...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和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查全省省级实验区关于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安徽省教科所举办了一次全省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选活动。我有幸被聘为评委。观看了各市选送上来的28节体育课及其教案,发现参评教师对新课标实验的态度积极主动,对课程标准与教材的钻研有一定的深度,一些教师已初步具备了实施课程标准、驾驭教材和创新教学的能力。然而,这次评选活动也暴露出了课程标准实验中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比较普遍与突出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对“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矫正重视不够,缺乏积极应对的策略和技巧。所谓课堂问题行为,就是在课堂里学生干扰教学…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教育方针,是使学生“智、体、德和谐发展”。按照文部省颁布的《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则》规定:体育课是与学校其他各种教学活动共同进行的必修课程之一。日本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力”,并强调“身心健康”。因此,在每周三节体育课中,有一节是保健课”。由于这个缘故,日本中等以上学校的体育课,称之为“保健体育课。”《中学保健体育》一书,是供初中体育教师使用的教材。全书由“体育篇”(运动实践)和“保健篇”(基础理论)两大部分组成。保健体育课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学会运动技能,提高兴趣和养成运动习惯的同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情绪不高,体育课不能收到应有效益的现象。这种状态很使施教者感到因惑和焦虑不安。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却暴露出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还有某些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有的人抓不住与完成教学任务有直接联系的学生心理因素,以启发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更没有研究与探索,如何创设一个引发多种兴趣的诱因和改善外部条件,使学生的兴趣向有利于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转化,沿着“苦学——乐学——会学”方向健康地发展。目前,在体育课上,如何使学生在学  相似文献   

18.
采用观察法、 数理统计法对小学体育课堂问题行为进行观察,发现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 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种类较多,涉及人数较广;2、 体育问题行为学生反复出现且多固定个别学生身上;3、 根据队伍空间位置不同,距离体育教师越远的学生越容易发生问题行为,且曾递增状态;4、 由于性别不同,发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多表现为男生多于女生,且涉及严重问题行为表现的学生多为男生.因此尝试从学生自身原因和教师原因剖析小学低年级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为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一、明确体育课堂运用Ipad的基本条件1.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运动负荷体育课堂有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是运动负荷。本节观摩课上教师并没有让学生长时间地观看视频、操作Ipad、拍摄录像等环节,仅用了6次。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这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试想,如果Ipad运用到体育课堂中,导致了学生的运动量减少、练习密度降低等,那么就不如不用Ipad。从这个层面上讲,Ipad的有效运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传统体育课"与"兴趣体育课"教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体育课是以一个教学班为教学实体,由一名教师按预定的项目进行体育教学。每个教学班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部分人有着共同的爱好。在体育教学中,就会出现一部分人积极地锻炼,另一个部分人消极应付。传统体育课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没有一点自主权,忽视了人的问题,使人产生许多困惑;教学项目繁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