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松活动就是在训练和比赛结束时,采用一些缓慢形式的动作,使运动员的肌体和心理从激烈的活动状态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大家在平时的训练结束后,一般是习惯于采用慢跑和肌肉放松的形式,对拉长肌肉和意念的放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每次训练课结束后的放松活动的程序应该包括慢跑、拉长肌肉、放松(包括肌肉放松和意念放松)等几个过程。只有经过这样几个过程,才会使运动员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下面我们就将放松活动的这几个过程给大家介绍一下。一、慢跑训练结束后要立即开始慢跑,一般应跑…  相似文献   

2.
《体育师友》2021,(4):6-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慢跑的设计进行研究,旨在改变单一的绕圈跑步,设计形式多样的慢跑,增加准备活动中慢跑的新鲜感、趣味性和锻炼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慢跑的积极性。结果表明,在遵循运动量适中、循序渐进和场地不宜过大的原则下,可以通过设计行进路线,合理利用体育器材,巧妙融入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其他动作练习,选取合适的音乐伴奏,适时运用口令和诱导语等方式创设样式丰富、有趣有效的准备活动的慢跑。  相似文献   

3.
12分钟跑是提高大学生耐力素质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提高心肺机能的最简单、实惠、有效的方法是进行长距离慢跑。“12min跑”是一种强度低、运动时间长的有氧耐力练习,它可避免或减轻出现1000米跑测验所带来的生理痛苦,它作为一种测验或锻炼手段非常可取,更主要的是可促进学生经常进行长距离的慢跑。改变跑速越快,锻炼效果越大的观念。锻炼的结果不是带来痛苦,而应起到身心俱健的效果。因此我们选用大学生体能所能接受并更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适应能力的健身慢跑来推动健身跑运动。全民健身的方法越简单、易行、有效,就越易被人接受。提高和改善心肺功能,是提高耐力…  相似文献   

4.
1.1短距离的快速启动,变向跑和翻越障碍:可以设置15米快速启动跑,20米折返跑或者利用特定信号或手势让学生做出相关动作.1.2各种不习惯动作的练习:例如,沿着曲线跑步,左右跳过障碍物等等.1.3反向完成动作:例如,反向走路过渡到反向慢跑,反向跳远,弱侧手的投篮、运球练习等等.1.4适时用信号或有条件刺激让学生做改变身体姿势的练习:例如,跪地听信号快速起跑,听信号沿反方向跑步,触碰后起跑等等.  相似文献   

5.
1.“自然跑”教学阶段 自然,《辞海》中作“不造作、非勉强的”之解释。此教学阶段主要就是培养学生不造作、不勉强、贴近自然的跑姿。此阶段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正确的跑步姿势,教学方法为:①原地耸肩练习,让学生体会肌肉紧张用力与放松的不同感觉;②原地摆臂练习,让学生基本掌握摆臂的动作方法与自然的身体姿势;③中等速度的直线跑练习;④600米以内的快速跑练习。教学要求是:①跑步姿势自然,尽量采用高重心、大步幅的跑步方法;②前后摆臂,注意肩部的紧张与放松;③沿跑道的分道线直线跑进,注意跑时的直线性。教学中可…  相似文献   

6.
<正>小步跑、高抬腿跑是跑的专门性练习。这两个动作完成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跑步姿势的动力定型,其错误一般表现为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伸不直。就初学者来讲,这点尤为明显。对此,教练如果不能及时纠正,练习的次数越多越等于"坐着跑"的强化,就会影响步幅和跑速。  相似文献   

7.
<正>第一,运用规定距离步幅跑,体会动作要领教学中,笔者分别设计了3个教学内容。即1.2米步幅距离跑、1.5米步幅距离跑和自定步幅距离跑的练习。通过不同步幅距离跑的选择,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步幅,来体会极点现象中加大步幅和加深呼吸动作配合的动作要领。第二,运用规定时间跑和不同场地跑的练习,培养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学习意识。本节课的最后安排了规定时间跑的练习,以学生自由结组的形式进行。在跑的过程中,当出现"极点"现象时,马上跑到指定场地,做加深呼吸和加大步幅的跑步。  相似文献   

8.
大源 《健与美》2023,(8):8-9
<正>用音乐来提升跑步体验,增强行进间的乐趣,稳步提升耐力,让你的恢复跑更放松。TIPS5分钟歌单拆解0~8分钟——跑步时身体会随时间发生变化。进行热身后,从慢跑开始,这时适合节奏轻快、舒缓的音乐,让身体慢慢地进入跑步状态,不能有太强的爆发力,否则身体跟不上节奏。  相似文献   

9.
那是一次开学之初,五年级一个班的一堂身体练习课,为使运动量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在课前准备活动的慢跑部分开始前就强调了慢跑三圈,跑速要慢,注意全班整体队形。然而当队伍还没有跑出50m,就有两名较为调皮的男生开始发力快跑,以至于全班也跟着开始加速,队伍越跑越快、越跑越乱,仅仅跑了一圈,全班已经是像一群跑散了的羊群,东倒西歪,  相似文献   

10.
<正>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往往从慢跑开始。这种“慢跑”是队列性跑,还是自然跑,一定要向学生交待清楚。如果是队列性跑步,就应该按照队列的要求:听到预令,两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际,拳心向内,肘部稍向里合,听到动令,先出左脚起步,行进速度每分钟约180步。要求队列整齐,步法统一。如果是自然慢跑,就不应喊“跑步——走”的口令,也无需学生步法统一了。而只要求队伍基本上看齐,跑的动作轻松、富有弹性就行了。  相似文献   

11.
《湖北体育科技》2019,(12):1075-1079
目的通过Tensio-Myo-Graphy(TMG)无创肌肉状态测量技术来测量骨骼肌运动后的兴奋状态变化以及兴奋维持时间,为今后准备活动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4名普通大学生作为受试者进行两种不同类型不同时长准备活动。测量两种不同种类不同时长的准备活动:5min和10min慢跑、3min和6min动态牵拉对下肢肌肉的兴奋状态的影响。通过TMG记录肌肉的收缩时间(Tc)、放松时间(Tr)、反应时间(Td)、持续收缩时间(Ts)和最大径向位移(Dm)等指标。结果 4种准备活动均对肌肉的测试指标产生了影响(p<0.05),但不同时长对肌肉状态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动态牵拉和慢跑对肌肉的上述指标均产生影响(p<0.05),但两种准备活动产生的影响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慢跑和动态牵拉,肌肉兴奋性都得以提高,但是两种时长的同种准备活动对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的肌肉状态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慢跑和动态牵拉各自对肌肉状态产生的影响并无优劣之分,所以在选择准备活动时,可根据个人喜好以及环境因素选择相应的准备活动。  相似文献   

12.
金长华 《体育教学》2013,(12):59-59
有很多教师为了丰富慢跑形式的多样性、突出学生个体差异性和组织教学的简易性,常常把自由跑作为准备活动的慢跑,特别在常态课的教学中,用自由跑作为热身活动慢跑极易出现两个极端现象。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足球联赛体能测试12min跑的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庆彬  孙波 《体育科学》2001,21(1):34-34
依据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12min跑不应作为体能测试标准及训练的手段。所谓12min跑来自于日本科研人员的相关研究,其本来意义即根据本人12min所跑的最大距离来推算其最大摄氧量,它是测定人体耐力的际准。对2000年职业联赛第1轮山东鲁能泰山队与云南红塔队比赛进行的现场测试表明:无论哪个位置的运动员在所测的15min内所跑动的时间均不超过5min,并且多数跑动只是短距离的冲刺或慢跑。这就是说,持续跑能力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说并不是特别需要的。而由于最大摄氧量的遗传度很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一般来说,验证最大乳酸稳定状态(MLSS)需进行多目测试,而心率(HR),自认劳累分级表(RPE)、呼吸频率(bf)和跑速对估计MLSS很有帮助,从而可使测试在一天内完成,此研究目的是为了设计一个可在一次训练中完成,并且用HR,RPE、bf和跑速共同确定MLSS的测定表。方法:12名耐力运动员(平均值&;#177;标准差,V^&;#183;O2 max64.6&;#177;7.8ml&;#183;kg^-1min^-1)在跑台上进行MLSS测定表中的跑步运动和两个27分钟验证跑阶段。跑速以87%最大心率、RPE为12.bf为32次/分做为测试起始点,在测定表的跑步运动的每个9分钟阶段中,每3分钟采血样一次,并分析乳酸浓度(La),MLSS跑速La稳定状态和La聚积状态速度的平均值。验证跑速度在MLSS跑速&;#177;7.5m&;#183;min^-1;如果以较慢速跑呈现一个La稳定状态,而较快速跑呈现La聚积状态,这样确定的MLSS值则被认为是正确的。结果:测定表的跑速在预测12名受试者.MLSS中,有9人是成功的(P≤0.05)。结论:本实验测定表采用的HR、PRE、bf跑速作为测试起始点,可在一定测试中验证MLSS。  相似文献   

15.
<正>一、内容选择有依据1.依据教材特点:体育教学内容有跑、跳、投、体操、球类等等。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运动负荷大小不一。有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本身运动负荷就比较大,如跑、跳等内容,学生在练习完后需要恢复的过程,那么一般就不需要再设计体能练习。有的内容运动负荷则较低,如小学体操类的教学内容,不管是单个动作还是组合动作,运动负荷都相对较低,可以安排一些体能练习。比如,每次前滚翻动作结束后,用单脚跳、双脚跳、弓箭步、爬行等方式返回。在  相似文献   

16.
校园自然地形跑利用校园里各种走廊、小径、花坛之间的石子路、林间小道、台阶等地形,给学生创设一种情景:“我们在优美的公园里自由奔跑”。学生的注意力会因为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分散,感受和在田径跑道上截然不同,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轻松完成练习任务。具体实施:1.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2.进行安全教育,规定必须在指定范围进行。跑步时不要说笑打闹,不做危险举动等。3.分成8个小组,一路纵队慢跑前进,在跑的过程中排尾同学依次跑到排头当领跑员,领跑的人可以自由选择跑步路线。4.时间控制在6到8分钟,一堂课最多两次。5.教师巡回观察,给同学…  相似文献   

17.
李文 《中华武术》2006,(12):48-48
跑的技术。国内学者王保成指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一平动技术和高速跑中的放松技术,特点是以髋为轴快速伸髋和摆动式积极着地。动作幅度大,充分向前摆动,增加了腿的前摆幅度,加大了步长,以髋为轴的两腿交替蹬摆结合,加快了频率,使运动员的加速关键环节——髋关节运动转化速度技术更科学,动作更连贯协调,从而提高跑速。  相似文献   

18.
栾兆焱 《体育教学》2008,(10):60-60
1.变速赶超跑 具体方法:1)在运动场上,分两路纵队慢跑,听口令后排尾迅速加速跑到排头,然后,其余的学生再依次领跑,整个时间控制在6—8分钟内。教师巡回观察,并适时给予提示或鼓励。  相似文献   

19.
原因一:跑时全脚掌着地跑是单脚前脚掌着地支撑与腾空相互交替的周期性运动。教学时,许多教师往往忽视提醒学生跑时前脚掌着地支撑腾空的动作要点,大多数学生下意识地认为跑是走的一种加速运动。练习时采用全脚掌着地支撑,后蹬用力不够,身体重心前移不到位,脚后跟着地次数频繁,从而造成坐着跑。纠正方法:1.让学生理解、掌握跑的动作要领。2.让学生体会前脚掌前扒、后蹬用力、重心前移及手脚摆动等一系列动作的协调连贯性练习。3.原地做前脚掌蹬跳起向前的动作分解练习。原因二:(上)下肢摆动幅度小跑时,(上)下肢是一种协调而连…  相似文献   

20.
后蹬跑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如下错误现象:   1.似跑似跳地跳着跑; 2.后蹬腿蹬伸不直,蹋腰易做成后踢腿跑; 3.摆动腿大小腿折叠不充分,易做成踢小腿跑,难以形成摆动腿和支撑腿短暂的空中停滞交换; 4.上、下肢配合不好,动作不协调易形成提肩、弓背的动作; 5.学生做练习时放不开,总有一种难为情的感觉。如何纠正学生在练习时存在的问题,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效果较好。   一、首先让学生明白练习后蹬跑的作用,决定跑的成绩好坏的直接因素有两个,即:步幅和步频,要想最大限度地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