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学术著作出版是知识积累和传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出版学术著作的社会效益要显著大于其经济效益.但出版实践中,学术著作出版成本较高,以致起印数很难达到图书盈亏平衡点的印量;即使起印数人为设定到盈亏平衡点印量,但因其读者群相对狭小,大量学术著作长年在书库中被束之高阁.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学术著作出版大多是"亏本买卖";从生产运作角度看,学术著作的出版周期较长,既提高了出版成本又延误了其学术价值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说句可能会引起众怒的话,数字出版你方唱罢我登场,都是在数字化的圈子里面绕,数字出版成了传统出版业掌握新技术的变形,这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如果数字出版就是掌握新技术,我们可以说,别玩了,直接退出市场吧.论技术,出版社哪里是众多科技公司的对手.术业有专攻,传统出版的数字出版困局就是因为他们目前还没有在这个新的产业部分建立起自己安身立命的优势,如果还是按照数字化的路子走下去,就算是把社里的所有图书都数字化了,又能怎么样,数字出版还是一个白象,昂贵而无用.  相似文献   

3.
正大概在8年前的冬天,我和朋友一起接触到了当时看起来"很好玩"的数字出版。然而时至今日,看着自己和朋友们手里一本本的电子书和所谓的数字出版内容时,竟总觉得现在的数字出版和电子阅读并不是当初我们想象的样子。那么,这些年一路走来,数字出版人到底做了些什么呢?关于内容:数字出版开始尊重阅读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数字出版领  相似文献   

4.
学术著作出版是知识积累和传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出版学术著作的社会效益要显著大于其经济效益。但出版实践中,学术著作出版成本较高,以致起印数很难达到图书盈亏平衡点的印量;即使起印数人为设定到盈亏平衡点印量,但因其读者群相对狭小,大量学术著作长年在书库中被束之高阁。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学术著作出版大多是“亏本买卖”;从生产运作角度看,学术著作的出版周期较长,既提高了出版成本又延误了其学术价值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数字技术与数字出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正在给新闻出版业带来深刻的变革.其中"数字出版"这一概念日益凸显,备受行业、学界关注.数字出版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和新兴的数字出版媒体.事实上,在今天纯粹意义上的传统出版已不复存在,即使纸质出版物,其出版流程电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比尔盖茨在2000年曾预言:“大家高估了这两年网络的影响力,却低估了网络10年后的影响力”。现在,预言成真!各种数字显示,网络革命已经进入到真实世界,它正在改变着传统百业的业态,也将会改变传统出版业的命运。面对网络革命带来的数字出版风暴,传统出版业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不会有人再说我还要观望,而要说我要做!那么,怎么做呢?真心奉献本期特别策划———观点聚焦:抱残守缺,还是顺势转型业内声音:数字出版,作出你的选择研究探讨:中外数字出版现状比较给我国出版业的启示人物专访:汤帜和他心爱的数字出版技术案例推介:从“工具书在线”谈…  相似文献   

7.
张立 《出版参考》2007,(7S):10-11
在中国,出版介质的演进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先后出现过甲骨、简策、缣帛、纸张、磁带、光盘等介质;近年来,互联网和手机的出现,又为出版介质这个大家庭增添了新的成员。简策从发明到普及大概用了近千年的时间,纸张用了300年的时间,唱片用了30年的时间,磁带用了20年,互联网不到10年,手机作为出版物到今天不过几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数字出版的6大要素   电子版权:合法获得授权,完善的数字版权管理方案.   电子出版物:电子图书、电子报刊及其他数字化文档.……  相似文献   

9.
高慧芬 《新闻窗》2010,(5):122-122
数字出版发展之初被传统出版号称其为“洪水猛兽”,很多人认为两者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然而,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就在最近一年内.二者关系已由最初的对立走向“联手”——传统出版业,成为数字出版业的内容提供商,而数字出版,成为传统出版新的利润增长点。复合出版,已成出版新形态。  相似文献   

10.
数字出版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出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传统纸媒。媒体的多元并存是符合潮流的现象。新媒体毕竟需要内容支持。作为传统纸媒一定要重视对新媒体发展动态和技术的关注,认清大趋势,努力学习新技术,多思考传播途径的多元化,顺应新技术的潮流。  相似文献   

11.
《传媒》2005,(7):4
2005年7月8日,首届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标志着我国数字出版盛会大幕开启.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科研机构、出版单位、数字出版相关企业、国外知名数字出版厂商的代表共聚盛会,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会议主题下,展示国内外数字出版先进技术和成果,研讨中国数字出版发展的问题与出路.  相似文献   

12.
走近数字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出版以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传播范围广、成本低、易流通、易检索、节约资源等优势,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渐成气候。据统计,截至2005年6月,中国电子图书(e-Book)出版总量约15万种,居全球第一。还有上网期刊5000余种。全国约100家出版社开始同步出版电子书,合同订购e-Book的图书超过1100家,网上检索文献资料、阅读e-Book的读者越来越多,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改变。数字出版技术的进步同样惊人。新一代多功能电子书功能更强大,检索更方便,速度更快捷;支持彩版插图,配有背景音乐,并可以听书的内容。数字出版物可通过手机下载,同样…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出版发展至今,虽然已经实现盈利的企业或出版社并不是很多,但局部能够带来效益的数字出版模式正在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4.
版广没有技术,找技术合作方;没有渠道,找渠道合作方;没有人才,可以“借”合作方的人才。现在是社会分工的时代,术业有专攻,通过合作,出版社可以专心经营好内容,推动数字出版的发展,在数字出版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数字出版以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传播范围广等优势,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每年有大量的数字出版物推出,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从调研国内外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入手,对数字出版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数字出版的未来发展与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出版介质的演进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先后出现过甲骨、简策、缣帛、纸张、磁带、光盘等介质;近年来,互联网和手机的出现,又为出版介质这个大家庭增添了新的成员.简策从发明到普及大概用了近千年的时间,纸张用了300年的时间,唱片用了30年的时间,磁带用了20年,互联网不到10年,手机作为出版物到今天不过几年的时间.这说明新介质的发明速度越来越快,普及的时间越来越短.从光盘开始,出版物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出版领域,互联网的出现,更是使数字出版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数字出版研究室主任张立认为,从广义上说,只要是用二进制这种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都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它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数字出版在这里强调的不只是介质,还包括出版流程。所以,数字出版既包括了新兴媒体的出版,也包括了传统媒体的出版。实际上,在今天,纯粹意义上的传统出版已不复存在,即使纸质出版物,其出版流程也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将不再有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划分了,数字出…  相似文献   

18.
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数字化出版是在出版的整个过程中,将所有的信息都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于光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1月份,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和重庆出版集团联合主办了第五届"香山论坛·重庆峰会"。会上有来自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的相关领导和海内外40多家出版传媒及科研单位的80余位业内专家、学者围绕着"科技、资本、创新"这一主题,共同为出版产业的下一步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0.
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与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出版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毋庸质疑,数字出版是近几年国内出版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政府管理部门给予了高度关注,业内各路精英乃至各类实体纷纷试水,但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时代的跨越却始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性的进展. "明知数字出版是未来发展方向,却不知道路该如何走"似乎成了出版社普遍的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