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层修辞的特点是辞面和辞内不一致,它的表层只是言语现象,深层才是实质。它辞面和辞内距离很大,所以它具有超逸灵活的空灵美。正因为如此,它创造了语言的文气。深层修辞的辞面是能指,它的深层才是所指,它的深层寓有丰富的理,具有思辨的哲理性。它的思辨性不是直白的,而是寓于深层修辞的意象之中,所以它又具有形象的哲理美。深层修辞的美感,实质上是作为发话主体自我本质的观照。所以,它既有文气,又有理气。  相似文献   

2.
深层修辞研究,是对传统语言学研究反思的结果,它打破了语言三要素的定式,开辟了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特别是修辞学研究的新领域。深层修辞研究的深化促使了艺术语言学的诞生。语言学研究出现了科学语言,即普通语言和艺术语言研究。深层修辞和艺术语言研究,解决了对超越语法言语研究的缺位。人的自然语言分为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深层修辞、艺术语言研究与传统语言研究共同组成语言研究的自然化和生态化。这是哲学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美辞学”说有其深厚的历史传统。孔子提出了“情欲信,辞欲巧”,从传播的效果要求语言应具有文采。“美辞学”说的提法曾使人产生误解,认为修辞只追求语言形式的美而不论内容的真和善,从而使修辞实践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但事实上修辞学所研究的“美”不仅仅指形式美,它还含有“真”、“善”等义。“美辞学”说对语言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修辞性问句在交际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是帮助说写者表辞达意及受话人听意会意的有效手段。探索修辞性问句的特点,并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修辞性问句的理据,能更好地理解修辞性问句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5.
骆小所教授是我国当代较有影响的语言学家之一。他在修辞学史上最早提出了表层修辞、深层修辞理论:率先跨出了系统研究艺术语言的第一步,创立了一门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艺术语言学;建构了一个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修辞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还初步建立了汉语语言美学的整体框架系统。他的研究不拘泥于传统语言学研究的格局,形成了自己较为系统的理论和研究风格。本文对其主要学术贡献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李廷扬先生的《美辞论》融语文学和修辞学为一体,内容博大精深,从修辞学角度看,它具有以下特点:(1)旗帜鲜明地将:美”作为修辞的最高境界;(2)令人信服地论证了:美”与修辞的全面联系;(3)深入细致地揭示了“美”在修辞中的表现形式,文章就此对《美辞论》进行了评介,同时阐述了笔者对修辞学方法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修辞学的性质,是修辞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现代修辞学要繁荣发展就得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文章结合郑荣馨先生《〈修辞学的性质新论〉质疑———与骆小所先生商榷》①一文所持的修辞观,分析论证了以理论研究和运用研究的有机统一构成学科价值的现代修辞学,并非纯修辞学。它属于艺术部门而不属于科学部门,属于大语言学而不属于纯语言学;同时也是一门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诞生后,国内修辞学界做出不少从认知心理角度解释修辞现象的努力。主要以辞格研究为中心,对于积极修辞的另一版块——辞趣的认知心理机制较少有学者涉及。本文尝试用图形——背景理论解释辞趣的认知心理机制,认为辞趣同辞格一样也是把图形和背景调试到最佳角度的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李廷扬先生的<美辞论>融语文学和修辞学为一体,内容博大精深.从修辞学角度看,它具有以下特点(a)旗帜鲜明地将"美"作为修辞的最高境界;(b)令人信服地论证了"美"与修辞的全面联系;(c)深入细致地揭示了"美"在修辞中的表现形态.文章就此对<美辞论>进行了评介,同时阐述了笔者对修辞学方法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一般说来,言语是美辞的形式。但美辞的形式并不等于言语。这如同说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但交际工具并不就是语言。言语作为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和个人变体,它还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作为形式,它也只是美辞的符号形式,即语言形式。美辞的形式除了语言符号之外,还有自身内部的思维形式,即逻辑形式。逻辑形式是事物之间的规律性通过思维的作用在美辞中的内部表现。它相当于话语,文章的思路或内容本身的层次和结构。在语言学中,它不属言语的形式而属于言语的内容。可见言语和“辞形”不是等值的。从只一方面看,言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也有自己的形式和内容。语言、文字和语法就是它的形式,语义就是它的内容。语义在美辞中只能算是形式而不是内容。美辞的内容只能是语义所表示的事物而不是语义本身。可见,美辞和言语各有自己的形式和内容,各属不同的科学范畴。因此,我们对  相似文献   

11.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对修辞有过精辟的论述。他不仅关照了语言表达中的消极修辞现象,也注重了积极修辞格的运用。他从美德、美才、美情、美辞和美文等方面阐释了“情动而辞发,因内而符外”的修辞美学观,其关于修辞的解说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实例的支撑。这些对我们今天的修辞认知和修辞创造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深层修辞也称作"变格修辞",为了表达的需要,它突破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和逻辑学的规律,辞面的构建从形式上来看,常常是破坏甚而是违背了逻辑的同一性。本文旨在探讨深层修辞在形式上违反逻辑同一律的情形下,如何利用逻辑同一律来构建其深层语义,并将其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13.
修辞格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在多种艺术创作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功能,创作者通过运用辞格式思维,使艺术作品创作更加完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通过对音乐、舞蹈、建筑、影视创作中的辞格式思维分析,来阐述了辞格式思维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修辞学学科定位,即确定修辞学的性质,确定其研究对象。正确而科学的学科定位,有助于建立具有特色的修辞学体系或理论框架。修辞学只研究表达效果,不研究接受效果。修辞学不是边缘学科,把修辞学视为边缘学科而产生的麻烦是:如何与文艺修辞学等边缘学科加以区别?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表达效果修辞学的传统。修辞学不是美辞学。美辞学可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修辞学是结构语言学走向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深层修辞是一种特殊变异的表达方式。人们情感活动中最使主体感受,最打动主体的环节,通过语言升华为深层修辞辞格。深层修辞反映了作者十分复杂的意识活动及审美过程,它离不开三个主要因素——想象、追忆、情感。深层修辞的独特功能表现为:(1)情式的统一美;(2)整体的意境美;(3)内在的动态美。  相似文献   

16.
从汉维修辞理论和方法对比,汉维语音、词汇、语法、辞格对比,汉维语篇修辞对比以及汉维修辞对比研究对教学的启示等五个方面对20世纪国内汉维对比修辞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汉维对比修辞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尚待加强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初从日本传入的修辞学美辞论的主张,实为我国自古以来的民族传统,自先秦到明清我国古代主流的修辞学理念恰是美辞论.美辞论是由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的性质决定的,正是儒家文化的周-鲁文化根源以及贵族化品质,美辞论才成为必然的修辞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修辞理论研究呈现百家争鸣局面,气氛热烈。最近读了甘玉龙同志的文章《修辞不是单纯的技巧问题,兼论修辞是否具有阶级性》(见本刊1986年第1期)。文章指出:修辞不象语法是语言学的分支,它不属于语言学;修辞的内容是言语和言语作品的思想内容,所以修辞有阶级性。看来,言语是否具有阶级性问题,近30年后,又面临挑战了。它已不是单纯的如1959年开展的言语、语言讨论,而是涉及到了修辞领域,具有更深更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修辞原则是《三一语言学导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部分,得体性原则是修辞的最高、唯一原则,它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同时它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三一语言学"中的,而是和其它核心理论紧密联系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建了"三一语言学"这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汉字修辞、标点修辞和辞趣,有的属于形貌修辞,有的则不是形貌修辞.这是因为它们各自的研究材料或研究角度不同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