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武汉市民的旅游倾向,分析结果显示大都市市民日益重视假日(周末)休闲旅游,回归自然的热情高,对都市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是具有较大乡村性、消费相对较低(200元以下)、能够满足市民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近郊乡村旅游。依据当前都市旅游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文章探讨了都市近郊旅游业发展的途径,设计了都市近郊旅游业的圈层结构,探讨了都市旅游自然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结合近郊土地利用特征,以地价评估理论为指导,根据当前城市发展趋势和市民回归自然的心态探索了未来近郊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探讨了都市旅游自然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对大都市近郊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实例规划。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假日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时尚。其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节假日延长、国家政策导向等。由于假日旅游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旅游服务质量下降和旅游环境被破坏等问题,出现了“瓶颈”现象。为使旅游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本文就旅游业从几方面作了对策性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试论四川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四川体育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探讨新时期四川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主要采用访谈、调查与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在深入了解四川体育旅游发展现况的基础上,对四川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以及产品的创新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旅游科技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的越益发展,要求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日益重视。在旅游业中加入高科技含量,既可增加旅游商品的种类,又不会对现有的资源进行破坏和无限度地开发和利用。用高科技带动旅游业,促进我国旅游业向质量型、效益型方向发展,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抉择。总体来说,高科技有利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利用高科技可开发旅游新产品——“高科技旅游产品”和开辟新的旅游市场——“科技旅游市场”,包括科普旅游市场和科技商务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5.
张弢 《襄樊学院学报》2007,28(10):20-23
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但是,在旅游规划中往往忽视旅游文化的整合,旅游规划趋同化。文章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探讨旅游规划中进行文化整合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区域旅游规划中文化整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洛阳旅游资源优势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洛阳市旅游资源进行了较为科学、系统的分类,对洛阳市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旅游资源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充分发挥这些旅游资源优势的一些可操作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以来,旅游业在东盟国家经济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虽然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近年来接连发生的美国9.11恐怖袭击、印尼巴厘岛爆炸恐怖事件、SARS等,使其旅游业受到很大影响,旅游贸易有所倒退。但东盟国家采取对旅游市场重新定位、开拓新的旅游市场、开发新旅游资源、加强区域问旅游合作等政策和措施,使其旅游贸易得以恢复和发展。目前东盟国家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其未来前景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8.
锦州市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但长期以来,其旅游业发展缓慢,并存在着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要想把锦州建成辽西地区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协调发展旅游产业各要素,开发有特色的多种旅游产品,并开展区域性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9.
中小城市旅游业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虽然经济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但可以结合城市特色,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首先对旅游资源、欠发达城市等重点相关名词作了定义,其次通过对旅游欠发达城市旅游资源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几点供参考性的建议,为加快旅游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开发刍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章首先对乡村旅游的涵义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出其特点,在其基础上,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于农村经济和旅游业的意义,最后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原则与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维持对公共利益的抽象规定,是因为:在认识上,尚存否定公共利益的客观存在的观点;在性质上,公共利益在法律上难以界定;在立法例上,难以找到对公共利益的具象规定;在国情上,中国国情需要公共利益的抽象规定;公共利益的抽象规定既能够贯彻经济政策原则性与灵活性,又能够让双方当事人充分博弈。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放弃公共利益的争论,从以下两个方面保证合法私产不受公权力不当侵害:一方面征收必须经过正当程序;另一方面必须给予被征收者以足额的补偿费用。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0月1日出台的《物权法》明确了拆迁应予补偿及补偿原则,这有利于被拆迁人权益的保护。但是,《物权法》在保护被拆迁人利益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为了更好的保护被拆迁人的利益,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此条例对城市房屋征收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基于公共利益方得实施搬迁。  相似文献   

13.
从国家利益看文化产业的管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离了管制本意的管制,不但不会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且会导致国家利益遭受损失。因此,要解除对文化产业发展不合理的管制,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国家文化竞争力的提升,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需求主体间的冲突与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服务是高等教育产品的一种形式,具有个人和社会二元结构性主体需求的特征。这种二元主体需求缘于不同的利益群体对高等教育产品追求的不同目的,也是高等教育产品的特殊性所造成的。由此,解决高等教育供求矛盾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一种方式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市场与政府组合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有赖于学术自治与自律机制的建立,受同行评议机制与声誉机制的控制。然而,受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这种传统的学术自我规制体系能否保障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开始受到广泛的质疑。以学术界利益为旨归的私人规制体制、风险与标准导向的市场型规制体制以及基于绩效责任逻辑的政府规制体制三种类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规制体制先后确立。三种规制体制在规制标准的制定、信息搜集以及行为矫正机制等规制要素方面具有迥异的规制逻辑与特征。规制实践的经验表明,倾向于自我规制与国家规制的规制体制均存在缺陷。基于学术自由与公共利益辩证统一的诉求,三种规制体制均开始强调自治与法治、自律与他律的有机整合,并呈现出合作规制的变革趋势。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规制体制的变革应立足于法治的原则、思维和方式,增强政府公权力的法治规约,以实现国家监督与大学自主之间的合作与平衡。  相似文献   

16.
论证了公众参与的重要作用,认为政府应当出台政策支持公众参与食品安全规制,提出了完善公众参与食品安全规制的对策,以期能提高消费者在博弈局中的地位,维护消费者的消费权益,实现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9年5月1日生效的《旅行社条例》的最大突破点在于填补了我国之前的法律欠缺有关旅游合同专门的规定这一空白。这对于更加有效的旅游行政监管作用十分明显,对于旅游者权益保护也能起到相当的作用。但其中的局限在于虽然规定了旅游合同的必备条款,却没有规定在欠缺必备条款时旅行社的民事法律责任,由此造成无法实现对旅行社进行全面有效地监管。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增加相应的民事责任条款。  相似文献   

18.
行政契约是现代社会一种富有弹性和生命力的新型行政管理方式,是权力因素与契约精神的有效结合,因而被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并广泛运用。行政契约是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相互协商达成的合意,体现了契约的合意性、对等性以及意思自治性;另一方面,行政主体在契约中仍保有公权力的身份,以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为促成行政机关完成预期的行政目标,就必须赋予行政机关在契约中享有适度的行政特权.使契约朝着行政机关预期的方向发展。权力天然具有侵略与扩张的本性,如果行政主体在行政契约中的特权没有受到有效的控制和规范.就可能导致行政主体滥用特权,行政官员腐败,损害公共利益或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使契约滑向具有单方性、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因此需要对行政契约中的特权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9.
政府规制是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失灵务件下,国家为实现某种公共政策目标,对徽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与制约,干预经济政策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转轨时期的中国,在政府规制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规制法规建设滞后,缺乏统一、权威、独立行使规制职能的规制机构,政府规制过程中行为主体不成熟及其相互关系定位偏差,规制方式存在缺陷,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结合中国的实际借鉴西方国家政府规制的经验,对推动我国政府规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规制与自由是政府针对教师流动失序所选择两种的不同治理倾向,分别蕴含着不同的价值主张和特征属性,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也存在着张力。推动高校教师流动治理,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以促进人力资源在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最优化自由流动;另一方面要针对流动过程中的失序问题采取相应的规制举措,以避免"疯狂挖人"所造成的恶性竞争。如何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保障教师自主发展权利、履行政府教师管理职能是高校教师流动治理需要厘清的关键性问题,在本质上表征为规制与自由之间的价值平衡。从高校教师管理的矛盾和趋势看,以规制保障自由是推动高校教师流动治理问题解决的价值实践诉求和应然价值选择。促进以规制保障自由的价值取向转变需厘清教师流动中规制与自由之间的价值关系,维护公平稳定,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培育;突显服务导向,实现政府教师管理职能变革;保障发展权益,促进教师自主选择机制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