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谈“一”字     
“一”字虽然字形简单,但它却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字.“一”字的基本用法:一是它独立为字的用法;二是它作为构字部件的用法.“一”字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字,有实词的用法,也有虚词的用法.当实词用,有数词、形容词、动词等用法,当虚词用有副词和连词两种用法,情况比较复杂.“一”字作为构字部件使用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作形声字的形旁,二是作指事字中指示性符号使用.  相似文献   

2.
在《诗经》中,有两个用法的“将”字都是值得商榷的,一个是作名词“侧”讲的“将”,一个是当副词“相”讲的“将”。其实当这两个词义讲的“将”都不是“将”的本来用法,我们认为这里的“将”是用字之误。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战国策》中的“今”字用法。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书中“今”字的基本用法仍然是时间名词,主要用做时间状语。传统上对“今”字假设连词用法的划分。是一种误释。本文在充分阐释的基础上,进一步纠正了这种误释。  相似文献   

4.
《马氏文通》“名字状动字”实际上指的是名词用作状语。据《文通》所举例句,用作状语的名词所表现的语法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表示比喻、表示对人的态度、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处所、方式、工具或依据等。《文通》对“名字状动字”这一语法现象的归纳和总结是对我国传统小学关于名词用法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的“的”字一般只有两种用法:一是构成形容词,作定语用,引修饰后面的名词;二是“的”字结构的用途。(至于“有的放矢”,“目的地”等之类的“的”字,那就另当别论。现仅从语法角度讲。)的字看来似乎很简单,然而,英语就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所”字共出现51次,其用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作名词;一类是与动词等成分结合,形成“所+V”结构。它已涉及到古代汉语中“所”字的各个主要用法。考察《诗经》“所”字的用法可知:1、《诗经》语言丰富生动,其语法体系亦较为完善;2、《诗经》的创作时代,古汉语语法已走出了原始时期,正在由简单、概括阶段向分工更精细、结构更严密、更成熟的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阅读提示1、让学生完成思考练习的第二题,“者”字除了二题中所说的两种作用外,还有一种用法:表示把中心词提前,定语后置的作用,如“马之千里者”中的“者”,翻译过来相当于结构助词“的”,但和“唱歌的”“的”不一样,它放在“唱歌的”后面组成了名词性的词组。辩别下列句子中“者”字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8.
知识卡片     
《小学生》2006,(4):I0011-I0011
“啊”字是我们最长见也是最熟悉的字, 可是要说起它的用法和读音,很多同学却不一定清楚。“啊”字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做叹词,另一种是做助词。“啊”字做叹词时,有四种读音:  相似文献   

9.
“的、地、得”这三个字常常用混。下面先说“的”和“地”的区别。“的”的用法范围广,“地”的用法范围窄,只有在修饰语后面,这两个字才有发生混淆的可能。我们用以下四条规则来概括二者的区别。 一、名词前头写“的”。例如: 新的情况 高高的个子 丁丁当当的声音 认真负责的精神 “情况、个子、声音、精神”都是名词,这时我们不管前头的修饰语是什么,一律写“的”。  相似文献   

10.
汉语名词后缀“子”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汉语中“子”字作为名词后缀的用法已经有1500 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1500 多年的历史变迁中, 汉语名词后缀“子”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今天它已经成为一个组词能力非常强的名词后缀了。这一名词后缀的使用不仅涉及到汉语名词的结构问题,还涉及到不同的语义表达问题。本文在分析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 笔者归纳出了制约汉语名词后缀“子”字用法的七条总原则。  相似文献   

11.
“见”字除作动词用作名词用,作“现”字用和表示被动等用法之外,还有第五种用法是作代词用。当“见”字作代词用时,它和表被动的“见”相比,从书面上看都是“见+动词”,毫无二致;但从内容实质上看则大有径庭!  相似文献   

12.
一.实词“所”的用法举例 (一)“所”作名词,在初中有如下几种解释: 1.“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如:  相似文献   

13.
“为”字使用范围广泛而用法相当灵活:一、用作动词“为”作动词,可根据上下文理解为多种不同含义。还可以和介词“以”、助词“所”、疑问代词“何”组合成不同的固定格式。共六种情况。二、用作介词“为”作介词,其用法也比较复杂,大致有四种情况。总的来说,介词“为”大都和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构成介宾词组作状语。三、用作语气助词“为”作语气动词.放在疑问句末,表示诘问,有疑问代词“何与其呼应,译为“呢”四、用作连词“为”作连词,一种情况是用在后一分句之首,表因果关系,另一种是表假设关系的。五、用作副词由于“为”字用法灵活,在个别句子中也可作副词。  相似文献   

14.
吃“请”一法江西王国彬吃“请”,在本文里是个比喻的说1法,意思是对古汉语中“请”字用法与课文的理解。“请”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请你做什么事,用作动词。另一种为表敬副词,有“请你允许我做什么”的意思。“请”字的两种用法.看似泾渭分明,其实在具体的文句中也...  相似文献   

15.
《朱子语类辑略》中,方位词“上”的用法种类很多。X为名词时,“上”前面的名词有三类,分别是:具体事物名词、人体器官名词和抽象名词;X为介词时,“上”前面的介词有“在、就、于、向、从”五种。根据语句中的相应情况,对“上”字的虚化过程和隐喻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谈“所”字     
“所”字是古今汉语都用得比较多的一个常用词,其意义虽然单纯,但用法却相当复杂,这篇短文不可能全面涉及,只是就其在句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它的不同用法及所表现的不同意义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所”字就其基本意义来说是指“住所”、“住处”、“住的地方”,是名词,在句法结构中多作主语和宾语。如:  相似文献   

17.
“其”字是古汉语中运用较广泛的虚字之一。在《四书》这部民族文化源头的名著中,就有872个。剖析这872个“其”字,有如下五种用法(为眉目清晰在所析“其”字下加“△”标志)一、“其”字作代词“其”字作代词有称代和指代两种。(一)、“其”字作人称代词,有作自称与对称的。一般作他称。  相似文献   

18.
一、所 古汉语的“所”,常见的用法是和及物动词或动词词组结合在一起,构成“所”字词组,这个“所”字词组具有名词的性质,它能象名词那样作各种句子成分。这是掌握“所”字的语法作用的关键。 (一)“所”和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的“所”字词组。 ①“所十动词”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孟子二章》 2.所见皆死牛也。 《订鬼》 3.临丧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孟子二章》 6.此予之所得也。 《游褒禅山记》  相似文献   

19.
“定+(所+动)”不能准确地反映“名+所+动”的结构关系;名词不可以做“所+动”的定语,“所+动”亦不可以独立为“所”字词组,更不可以为名词所修饰。“名+所+动”应是一个主谓结构加入“所”字的“主+所+谓(动)”式的“所”字词组;“主+所+谓(动)”是先秦书面语中“所”字词组的两种基本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20.
“虽”和“于是”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都常使用,其用法古今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这不同之处学生难于掌握,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文言教学中如何辨析以上两词的用法,现略述其标准如下,供教学参考。“虽”字用法辨析“虽”字在文言文中最常见的用法有两种:一是表示“虽然”的意思,一是表示“即使”的意思。如何将这两种用法区分开呢?(一)当“虽”用于让步转折句时,是“虽然”的意思,当用于假设句时是“即使”的意思。让步转折,是指上句承认某事为事实,下句表示不能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