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全国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纷纷总结成绩,大谈深化课改的当下,北京市三位历史学科特级教师张增强、李晓风、成学江却冷静思考,尖锐地指出历史课改、历史教学乃至历史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可谓“盛世危言”。三位的立论根据是,历史课程几乎没有改变“繁、难、偏”等传统弊端,教学内容繁缛不堪,学生成长所必需的文化素养类知识依然缺...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纷纷总结成绩,大谈深化课改的当下,北京市三位历史学科特级教师张增强、李晓风、成学江却冷静思考,尖锐地指出历史课改、历史教学乃至历史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可谓“盛世危言”。三位的立论根据是,历史课程几乎没有改变“繁、难、偏”等传统弊端,教学内容繁缛不堪,学生成长所.必需的文化素养类知识依然缺失。他们着重指出,历史高考的“时代贡献”功不可没,但其“指挥棒”功能也是加重课程负担的最重要因素。问题的症结在于,高考试题尚未体现出“教育”的整体思想。真正完整体现正确教育思想、课改理念的高考试题,应能综合考查学生12年基础教育学习历练之后的文化素养,而这样的试题当然是现行“传统”复习课所无法应对的。怎么办?回归课程,是最简单办法,也是最好办法。把高考内容的评价与改革带入对教与学过程的研究,可以促使高考内容既适应课程改革,也推动课程改革。正是纠结于“指挥棒”不能指错方向的心绪,他们才勇敢地做出了“擒赋先擒王”的行动选择,也便有了这一系列发乎真心的文字,它们将成为人们重新认识历史高考与历史教育之间错综复杂关系及其改革方向的一扇新窗户。我们企盼同仁们也能借此踊跃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在全国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纷纷总结成绩,大谈深化课改的当下,北京市三位历史学科特级教师张增强、李晓风、成学江却冷静思考、.尖锐地指出历史课改、历史教学乃至历史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可谓“盛世危言”。三位的立论根据是,历史课程几乎没有改变“繁、难、偏”等传统弊端,教学内容繁缛不堪,学生成长所必需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在全国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纷纷总结成绩,大谈深化课改的当下,北京市三位历史学科特级教师张增强、李晓风、成学江却冷静思考,尖锐地指出历史课改、历史教学乃至历史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可谓“盛世危言”。三位的立论根据是,历史课程几乎没有改变“繁、难、偏”等传统弊端,教学内容繁缛不堪,学生成长所必需的文化素养类...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纷纷总结成绩,大谈深化课改的当下,北京市三位历史学科特级教师张增强、李晓风、成学江却冷静恩考,尖锐地指出历史课改、历史教学乃至历史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可谓“盛世危言”。三位的立论根据是,历史课程几乎没有改变“繁、难、偏”等传统弊端,教学内容繁缛不堪,学生成长所必需的文化素养类知识依然缺...  相似文献   

6.
一、2005年高考历史卷命题特点 今年上海高考文科(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学生中,选历史科目的考生数已第四年居文科考生中第一位,说明上海的中学历史教学、历史高考,受到更多学生的青睐。高考命题者按照素质教育和二期课改精神,注意做到“老教材,新视点”,将现行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向新的课程标准靠拢。稳中求变,处理好考试内容、考查目标、试卷难度、试题形式及题型结构等五者关系,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中学历史教学和课改起了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4年江苏高考历史问答第30题的题目是:“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中国的有识之士继续为反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奋斗。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他们所作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试题设计平实,看似“不出彩”,但细细体味,笔者认为该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从长期的复习教学和多次高考阅卷经历中,笔者认识到学生在复习备考和高考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三个不到位”,即: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不到位;历史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不到位;背景材料的理解和运用不到位。要克服“三个不到位”,就必须过好“三关”,即:扎扎实实过好基础知识学习关;认认真真过好材料阅读理解关;实实在在过好学科知识综合关。要过好“三关”,文综高考历史复习教学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9.
上海历史课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是:以人为本体的文明历程、以真为前提的学习途径、以思为重点的目标体系、以实为特征的教育功能。2004年历史高考上海卷从整体上体现了上海二期课改精神,在前两年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试题更趋成熟、合理,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历史高考试题总体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社会对高考的期望值不断提高,透明度也相对增加。多年来历史高考始终坚持求实创新方向,本着“三个有利于”原则,改革的力度扎实且有力,实现了教、学、考三方面的契合互动,对中学历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因而获得各方面的首肯。笔者对备受关注的2004历史高考总体上略做初步的探讨,以就教诸位。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2000年版)“教学目的”中要求“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科考试说明》(zooo年版)十条“考试能力要求”中的第六条要求考生能“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因此,历史比较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思维能力之一。对学生的比较能力的考查在高考试卷中屡见不  相似文献   

12.
近三年高考江苏历史卷始终秉承了江苏卷“厚实”的风格特色,立足主干,基于考纲,试题难易得当,注重创设新情境,历史感醇厚.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彰显“与课改同行,知识能力比重,重视学科素养,稳步发展创新”的江苏特色。具体来说,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的新课标实验教科书面世,在广大专家、学者、编辑和师生百般呵护下,三年来,新教科书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不断发展和完善。新学期呈现在课改区师生面前的将是全新的2007年修订版实验教科书。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历史高考上海卷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促进中学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体现二期课改理念,贴近现实生活实际。试卷仍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二期课改方向。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上海秋季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本文以第一线教师的视角,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上海历史高考卷作一评析。一、试卷亮点1.兼顾新老教材,交叉衔接平稳从2003年起,高中历史二期课改试点教材在本市的部分高中试行,因此,到了2006年,也就是今年的上海秋季高考,历史考试首次出现一期课改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文科综合高考考试大纲(历史新课程部分)在继续坚持稳中求变和创新的基础上,对考试范围作了一定的调整,以进一步减轻学生复习备考的负担,体现素质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凸现课改精神。2005年考纲在知识考查方面有一定的变化,仍主要体现为“删、改、增、升、慎”五字。下面就这“五字”分述如下,并分别提出相应的备考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常来说.我们把研究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学科称为史学概论。史学概论往往由历史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三部分组成。历史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庞卓恒、李学智、吴英著:《史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8页)。它主要揭示“人们的历史认识是怎样产生或形成的”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如《历史教学》主编任世江老师所说,“课改过程中的问题很多,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教材。教材是决定高中课改成败的第一道门槛。”好的教材不但可以教育学生而且可以引导老师,不好的教材会扼杀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而且可能造成错误的情感价值观。网上“愤青”的言论就不能不使人联想到历史教科书的问题。新课标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广东已经使用了三年,据我调查,教师们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2004年.随着广东与山东、海南和宁夏高中课程改革的开展,“课改后的高考怎样考”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2007年,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终于来临.其谜底也被揭开。下面据阅卷所得,试对广东历史卷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成炳衡 《中学生阅读》2005,(4):40-41,46
2005届毕业生使用的是在2004届毕业生使用的试验修订本基础上加以完善的教科书。2005年文科综合高考考试大纲(历史新课程部分)在继续坚持稳中求变、创新的基础上.对考试范围作了一定的调整,以进一步减轻学生复习备考的负担,体现素质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凸现课改精神。2005年考纲在知识考查方面有一定的变化.主要仍体现为“删、改、增、升、慎”五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