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雨花英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革命精神文化。烈士事迹的宣传是学习、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的重要方面。在南京雨花台牺牲的有姓名可考的烈士有1519人,然而很多烈士的生平与革命事迹不详。和记洋行共产党员邓定海是1930年南京"四·三惨案"的重要历史人物。文章充分利用了历史档案、党史文献、口述历史以及新闻史料等对他的事迹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2.
陈镭 《北京档案》2021,(7):56-57
历史上有一些打入国民党内部、多重身份的红色特工,周旋于各种政治力量之间,其中就有一位工作出色却鲜为人知的教授范纪曼.他在美术、戏剧、诗歌等方面都有造诣,也曾在北平、上海、南京三地从事情报工作,甚至代理过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前身)北平站站长.范纪曼曾经长期被误解,而今天可以从档案史料中追踪到他的足迹,印证补充当事人的回忆.  相似文献   

3.
海南的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是海南现代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初,举步维艰的发展过程中,曾留下众多有识之士的卓越贡献和斐然业绩,其中不乏国际友人,意大利的罗斯(G·Ross,1893-1949)先生就是杰出的一位.  相似文献   

4.
《三国史记》中记载有关山上王延优和故国川王伊夷模两位国王的事迹,笔者考证发现,二者实为一人。这种重大历史错误的发生,在于《三国史记》的作者金富轼在面对同一历史事件时,既要优先利用以口碑资料为主的海东古记,又不愿放弃中方正史的记载,简单化的得一分为二,把山上王和故国川王同时列出。其结果是混淆了中国正史中伊夷模和位宫的事迹,又混淆了高句丽的世系。  相似文献   

5.
1932年8月发生在高阳、蠡县一带的以农民为主体的武装暴动中,有一位国际友人曾和暴动的人们一起做了大量工作,并试图将这一革命行动从冒险主义的阴影中引向正确的道路。这个人就是朝鲜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员张明。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际旅行社南京分社是中国国际旅行社首批建立的12个地方分社之一,成立于1955年7月 本文对“文革”前南京分社成立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和主要业务活动进行了全面考察,认为这一时期南京分社的业务活动对打破西方的对华全面遏制,树立新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团结国际友人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为南京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有这样一位美国军官,他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曾两次巡游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延安和华北敌后,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邓小平及其他八路军将领多次交谈.在八路军从敌人手里夺回的地区里,纵横走访了好几个月,足迹遍布中国北方五个省份,行程五千余公里,成为访问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军队中的第一位美国军官.他把考察途中所见所闻,八路军和新四军奇迹般的事迹,毫不隐瞒地公布于世界,甚至为摆脱美国政府的限制而坚决地辞掉军职.他用从八路军和新四军那里学到的经验,训练了一支美国军队,取得了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首次胜利.他就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时任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美国驻华使馆海军参赞的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以来日本留存的中国古籍回传中国的历史中,清驻日公使馆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其中在学界较为著名的有驻日公使黎庶昌、随员杨守敬等人.本文利用中日两国的文献、档案资料,考察了另一位驻日公使馆随员姚文栋在日期间积极搜求研究中日两国古代文献的事迹,对他向国内介绍日本收藏的中国古籍、推动并实际负责《经籍访古志》的出版以及收集并带回大量古籍的史实进行了考索,有助于学界深入了解和认识近代中日书籍交流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4月30日~5月6日.一场名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的城市文化交流盛会将在南京举行.古城西安理所当然也在受邀之列。作为发起城市.南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组织的“2003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排名”活动中进入前10位,充分说明了南京在继承历史、传播历史并以此促进现代化建设中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红旗渠大型水利工程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一个伟大创举.工程建设于1960年至1969年,正是国家发展遭遇极大困难的时期.在每人每天只有0.5公斤原粮,1.5公斤蔬菜的艰苦条件下,林县农民凭着"一锤一钎"奋战于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劈开太行山",建成了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中国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出现文化历史断层的国度。170万年前就开始有人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从最早时期的简单语言到结绳记事再到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以现在看似简单的方式,完成了智慧的原始积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