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笔者最近听了很多课,坐下来仔细想想:为什么有的课听完后印象不深,甚至留下一堆的遗憾,而有的课听完后会让人赞叹不已、回味无穷。前几天有幸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历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听了11节课,感触很深,其中《借生日》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年级《借生日》(人教版)师:你们向别人借过东西吗?生1:我向同学借过小刀。生2:我向同学借过橡皮。……师:那你们向别人借过生日吗?生:没有。生日怎么可以借?师:是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借生日》这篇课文。自由读课文,读了课文你就会明白的。(学生自由读课文)师:通过读书,…  相似文献   

2.
一 寻找言语感觉 1.关注四次感叹. 师:作者刘成章先生在文中发出的四次感叹是——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这四句话. (生读书圈画) 师:谁把这四次感叹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乍一听,这四句话有点重复哕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 生:不是. 师:四句话,四个“好”字,现在哪位同学把写“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相似文献   

3.
一、研读自悟师 :《荷花》这篇课文那么美 ,咱们一句一句地读觉得不过瘾 ,我建议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节 ,找出你觉得美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师 :好 ,咱们来交流。交流方法 :先读一读找到的词或句 ,再说说它美在哪儿 ?能讲出理由更好。生 :“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 ,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我觉得“小莲蓬”很美。它从雪白的花瓣中露出来 ,黄黄的 ,嫩嫩的 ,真好看。你们瞧—— (指点银幕图 )。师 :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生 :我觉得“有的还是花骨朵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这句话很美。从“花骨朵…  相似文献   

4.
〔教例〕:“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师:同学们说说句子中哪些词是描写人物神态的?生:“鲁肃吃惊地说”中的“吃惊地”。生:“诸葛亮笑着说”中的“笑着”。师:大家能按提示语的要求朗读人物的语言吗?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学生练读)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生读)师:你读得有声有色。同学们听他这么读,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形势这么紧张,诸葛亮怎么还笑得出来?生:诸葛亮不怕吗?生:诸葛亮真的在笑吗?师:大家读读这句话,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诸…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我校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了《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在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她巧用词串,引导学生扩词成句,联句成段,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同学们,老师把书后的词语打乱顺序,你们还能读准确吗?(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出示下列词语:嫉妒礼貌激怒励志疲倦临摹优异承认震惊师:第一行,谁会读?(指名朗读)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呢?谁可以用上这三个词来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着力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以下笔者谈谈对苏教版《石榴》教学片断的体会。师:请大家轻声朗读,用“……”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生1:我喜欢“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这句话。因为“一天天”写出了石榴变化快。师:你能读好它吗?生1:能!(读)生2:我喜欢“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这句话。因为“一半儿红,一半儿黄”、“青绿色”、“青中带红”这些词语,把石榴的…  相似文献   

7.
一位老师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是这洋指导学生朗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句话的。师:“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是铁罐傲慢地向陶罐发问的一句话。同学们想一想。朗读这句话时,哪个字读重音最能表现铁罐的傲慢? (学生活跃起来,都在轻声试读。) 生:我把“敢”字重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意思是你陶罐是没有胆量碰我的。这表现了铁罐的  相似文献   

8.
一、背景材料 在一次语文研讨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雪儿》一课(“雪儿”是一只信鸽的名字),教学片段如下: 师:读了这篇课文后,雪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一位充满灵气的小女孩自信地站起来,兴冲冲地说道:“鸽子是蔚蓝色的。” 大家把惊讶的目光投向了这位学生,片刻沉默后,传来了听课教师的议论声:“雪儿是鸽子呀,哪有鸽子是蔚蓝色的?”“这个女孩平时挺聪明的,怎么在关键时刻添乱子。” 师:你见过蔚蓝色的鸽子吗? 女孩摇摇头,天真的脸上写满了茫然。 师:读了课文后,同学们明白为什么“我”把这只信鸽叫“雪儿”了吗? 生:它的羽毛是白色…  相似文献   

9.
【教例】二年级《公鸡的脸红了》(出示句子 :有一天深夜 ,又刮大风 ,又下大雨。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 ,教师范读指导。)师 :小朋友想听听老师怎么读吗 ?生 :想。(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学生给予掌声 ,并说 :“你真行 !”)(让学生继续找喜欢的句子。学生找的句子是 :这时候 ,兔子、鸭子、松鼠赶来了 ,帮助公鸡一起抢修屋顶。)师 :老师也喜欢这句话 ,老师来读读怎么样 ?生 :好。(教师朗读时故意将“赶”、“抢”两字漏读。)师 :怎么 ,这回没掌声啦 ?生 :你把“赶”、“抢”两字给漏了。师 :有没有这两个字不也一样吗 ?(生热烈讨论这两个字所蕴…  相似文献   

10.
一、初识嘎羧,学习字词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请看这段话。【投影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些战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这些战象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非常勇猛。生2:这头战象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八面威风的。师:就是这些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寇保卫家园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人们在埋葬它们尸体的时候,有一头战象复活了,它叫嘎羧,  相似文献   

11.
听过支玉恒老师上《放弃射门》这一课。支老师坚持“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文本,启发学生涵咏、思考、体悟,并循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适时点拨,巧妙引号,使课堂教学在动态变化中生成,把学习活动从一个高潮引向另一个高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由读通引导读活学生自读课文时,支老师要求首先把整篇课文读通顺,然后重点读好第三自然段。最后,支老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学生读完整篇课文后,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师:这一自然段我们光读通了不够,还应该读出味道来。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感觉怎么样?生:精彩激烈。生:非…  相似文献   

12.
师:同学们,这篇童话很有趣,这和故事中丰富而巧妙的想象不无关系.文中哪些想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生:我觉得是骗子说过的那句话“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因为这句话本身就是骗人的谎言. 师:这是“新装”的特征,这个特征为什么荒谬呢?  相似文献   

13.
在我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中,两位老师执教了《夕阳真美(》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这一课,却不约而同地对“太阳慢慢地往下沉”这句话进行朗读指导。由于指导方式的不同,收到的效果也明显不一样,这激起我们对新课改以来朗读指导的思考。案例一师(:出示句子:太阳慢慢地往下沉)谁来读一读?(第一个学生大声地朗读句子)师(:在“慢慢地”三个字下面加“·”)谁再来读一读?(第二个学生再读句子。读得比第一位同学慢)师:再慢一些。(第三个学生读句子,读的语速更慢)师:读得不错。怎样把这句话读得更有感情呢?同桌讨论一下。生“1:太阳”要读得重一些。生“2…  相似文献   

14.
<正>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平时一定读了不少课外书,也认识了不少作家笔下的人物,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生:淘气的马小跳。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他是谁?生:小嘎子。师:还带来了一本书(课件出示)。生:《小兵张嘎》。师:它是我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至今总发行量超过100万册。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生:它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成为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之一。曾听过一节教研课,上的是人教版第三册的《秋天的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教师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这句话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一学生很流利地读完后,将其中的“飘哇飘哇”读得较快。师:枫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的速度是很慢的,因此,…  相似文献   

16.
有机会欣赏任荣桂老师教学《军神》一课 ,那种让学生“读后谈体会 ,读时重表情”的教学风格十分独特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选择两个片段 ,供大家借鉴。片段(一)师 :同学们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军神》这篇课文 ,请大家读读课文 ,走进刘伯承 ,当你亲眼看到刘伯承做手术的经过后 ,离开这家医院时 ,你想说些什么?这个问题的设计 ,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 ,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会在读中想 ,读后思 ,不同层次的学生将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师 :(生自由读课文)课文读完了 ,你想说些什么?生 :刘伯承是一位勇敢的军人。生 :刘伯承手术不用麻…  相似文献   

17.
师:成年后的我是怎样看待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的?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的第16、17自然段,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做上记号,再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体会这些句子。(学生读后,汇报交流)生1:作者深刻地认识到: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师:请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1:我觉得母亲“精彩极了”的评价既好听,又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虽然不好听,不容易接受,但同样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生2:我觉得“精彩极了”是一种爱,是一种慈祥的爱“;糟糕透了”也是一种爱,是一种严厉的爱。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深刻,老师想听你们读读这…  相似文献   

18.
师:今天我们(公开课借班的学生)学习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它选自中国名著《水浒传》的第九回。大家在预习时,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什么?生:林冲手刃仇人生:我也是,林冲雪夜奋起杀敌……众生达成一致:课文最后一段——血溅山神庙给人印象最深刻,是全  相似文献   

19.
一、发现一道风景师:不用我说大家也一定清楚,《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是吧?生:(齐答)是。师:但是,关于“二泉映月”,还有一点,如果我不提醒,大家就不一定清楚。其实,“二泉映月”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著名的风景。不信,你去书上找找看。就是这篇课文,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还真不少。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师:谁找到了?把你找到的风景读给大家听一听。生1:(朗读)“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水声。”师:好一个“水面月光如银”。这是一…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成为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之一。曾听过一节教研课,上的是人教版第三册的《秋天的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教师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这句话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一学生很流利地读完后,将其中的“飘哇飘哇”读得较快。)师:枫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的速度是很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