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一菲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3,(收录汇总):105-106
阅读是个性化的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多维度地拓展文本,充分挖掘文本背后的材料,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并注意充分结合不同文体,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探究阅读和对比阅读,将会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探究能力、交往能力和创新精神等。  相似文献   

2.
施维 《考试周刊》2015,(14):44-45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有方法地阅读,抓住文本关键语句,把握文本大意,体会文本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认知能力,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自主地选择相应的阅读内容、方式方法和学习伙伴,在阅读文本、走近文本的过程中体现个体的差异,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阅读与感悟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在智能、体能、道德品质、情感意志、审美能力等方面自主、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欧争青 《福建教育》2023,(18):46-4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教师应探寻切实可行的思辨性阅读路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度对话,推动深度阅读的发生,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相似文献   

5.
语文阅读试题的功利性使阅读教学的目标与价值发生了偏差,现代文阅读讲评不应仅着眼于解决问题,而应在阅读常态下,以对文学文本的观照态度,高屋建瓴地理清文本线索、感知文本情感,也可以通过日常阅读教学的不断积累完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应该从阅读之根本——"文本"入手进行深入地解读,找到架起教师、学生与文本这三者间的支点,用期待的目光,审视阅读期待,实现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的有效接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活动中,教给学生普遍适用的阅读方法尤为重要,学生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地表达对文本的感悟,把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进发出对文本内涵的独特理解,培养阅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阅读习惯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经过多次重复和练习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动方式。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提升语文素养,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学生如果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自主的选择文本,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阅读;阅读时,会根据文本的不同性质,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并自觉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0.
批判性阅读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能使学生真正地"进""出"文本,促进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逐步提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批判空间,诱发学生的批判意识;要精心进行预设,奠定批判基础;要确定阅读重点,把握批判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围绕着词汇、短语、句型、文本的字面意义和翻译的语言识别层面展开,从而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停留在浅阅读层面,阅读成绩无法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批判性阅读教学方法,通过深层次地解读文本,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逻辑和鉴赏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对文本拥有个性化的感悟和理解。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反应。关注学生阅读反应的实质就是通过关注和把握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的种种表现来判断、揣测他们反应的深刻与肤浅、真实与虚假,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地创设一种阅读的场景,让学生真正能够做到个性化阅读。具体说来从以下五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3.
深度解读文本思想内容是学生阅读文本常常面临的困境,要解决学生的疑难,培养其独立阅读能力,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帮助学生尽可能缩短这样的距离。本文旨在按照文本阅读的基本规律,教给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方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4.
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意识,丰富学生的文本阅读体验,选取合适的文本切入点帮助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状态。教师可通过线索梳理、主旨挖掘、分析提炼、语言鉴赏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构建多视角文本阅读认知,以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立德为本培养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所谓自主性阅读,主要是鼓励学生发挥主体意识,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思考和解读文本。从阅读到悦读,真正喜欢上阅读,并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本文对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儿童感受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目前,感受性阅读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两个误区——泛化和虚化。在感受性阅读中,要丰富儿童的阅读经验,引导儿童把握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并对文本展开积极的意义创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沉入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知文本的过程;也是通过文本去了解认识你未经历的事、未认识的物,未知晓的理的过程。阅读活动的特征还决定了阅读是富有技巧的一个认知过程。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该加强学生阅读技巧的点拨,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真正地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语文课程理念指出,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途径应该做到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注重所阅读文本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阅读能力在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要真正让微信"微阅读"成为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一大途径,首先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事先阅读。  相似文献   

19.
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内里与人物心灵世界,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自主阅读方法,通过引领学生深层次阅读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本人物的心灵世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的建构文本意义”,文学阅读评价要做到“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地解读”。可见,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