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编辑与作者的和谐关系,科技期刊编辑需构建和谐的编辑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自我和谐建设;注重培养和提高协调审稿专家、作者、读者以及编辑同仁和谐相处的能力,善于与作者及审稿专家沟通;树立“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公平公正对待每篇稿件;善于换位思考,尊重理解作者。唯有如此,才能与作者建立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从而增强科技期刊对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利于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型的学报编辑作者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编辑作者关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认识上的偏差、合作关系的非共生性、信息沟通的单一线性。这造成编辑和作者之间的相互不理解甚至误解。要构建新型的高校学报编辑作者关系就必须消除认识上的偏差.体现编辑选择稿件的客观、公正和公平;编辑作者多元化互动,体现编辑作者的共生关系;建立多渠道沟通,实现编辑作者的认知层面、情感态度和学术价值多元融合;关注青年作者成长与培养,实现编辑作者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郑诗锋 《培训与研究》2008,25(6):110-112
现有编辑作者关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认识上的偏差、合作关系的非共生性、信息沟通的单一线性。这造成编辑和作者之间的相互不理解甚至误解。要构建新型的高校学报编辑作者关系就必须消除认识上的偏差.体现编辑选择稿件的客观、公正和公平;编辑作者多元化互动,体现编辑作者的共生关系;建立多渠道沟通,实现编辑作者的认知层面、情感态度和学术价值多元融合;关注青年作者成长与培养,实现编辑作者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离不开编辑更离不开作者,两者关系最基础、最原始、对立而又统一。因此,求同存异,互动协和,构建一个和谐的作者与编辑关系,不仅能让优秀的学术作品、优秀人才不断呈现出来,也可以提升编辑的自身的业务水准,而且还关系到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建立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中西和谐观给了我们方法论上的启示。本文从和谐理论入手,探讨编辑与作者关系的和与不同,提出如何构建编辑和作者之间的和而不同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过度强化和认识上的一知半解,一些人患上了“新课程理念高烧症”和“新课程理念消化不良症”。凡课一定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就一定是好课。结果造成了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但却迷失了教学目标这种“流行病”的蔓延。《人民教育》2004年第24期曾发表了《尝试小学探究性阅读——“走进长征”教学设计与精彩片断》和一并配发的题为《回到文本,回到语文的地面》的编辑点评。在作者和编辑等人以及一些教师看来,这是一节很好地体现了自主、探究、学科整合等新课程理念的好课。当我在…  相似文献   

6.
期刊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否和谐,是期刊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与作者交往中,编辑要正确地处理好与作者的关系,要恪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敬业精神,尊重作者及其劳动成果,从而达到扩大期刊作者群、增加优质稿源数量,不断提高期刊质量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躬身》是全面反映甘南“环境革命”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深刻描述了甘南地区在打造“五无甘南”的过程中涌现的人与事,体现出作者对甘南大地75万人以千万次重复的动作——“躬身”来共建良性生态的敬畏。具体来说,作品用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挖掘了甘南地区三个层面的生态转变: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二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弥合,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基于此,作品深刻表现了甘南地区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相处理念,从而引导读者重新发现人对环境的依赖及归属感,消弭生态蒙昧,倡导建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8.
王磊 《考试》2008,(Z2)
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提出了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谐其实就是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的处理。因此注重对学生人文主义的关怀和培养是我们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做好学报的作者工作是办好学报的一个重要条件,若想构建新型和谐的有利于学报发展的高校学报的编辑作者关系,学报编辑就应从尊重作者、加强与作者的沟通、注重对作者的培养并建立作者数据库几个方面入手,这样学报的编辑工作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约翰·邓恩不仅是关注玄学的诗人,更是有着博大胸怀的牧师,其作品中"混乱"、"秩序"、"再生"和"救赎"等意象体现了他对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神之和谐关系的思索与重构,并蕴含了深刻的生态整体观和生态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11.
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是学报编辑人员的政治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体现,高校学报编辑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对做好本职工作意义重大。要加强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修养须本着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和对作者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当好沟通作者与读者关系的桥梁与中介;在工作中要形成忧患意识、差错意识和创新意识;此外,还须把对编辑工作积极的评价转化为敬业的自觉性,这样才能全面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做好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刘亮红 《培训与研究》2008,25(6):113-116
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是学报编辑人员的政治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体现,高校学报编辑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对做好本职工作意义重大。要加强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修养须本着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和对作者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当好沟通作者与读者关系的桥梁与中介;在工作中要形成忧患意识、差错意识和创新意识;此外,还须把对编辑工作积极的评价转化为敬业的自觉性,这样才能全面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做好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3.
编辑工作者的修养,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编辑职业道德的修养。 近几年,对职业道德问题谈得较多,那么,什么是职业道德呢?我以为是人们在进行社会工作时相互之间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伦理问题。编辑工作所接触的社会关系,主要是读者和作者,而且和读者的关系是由和作者的关系体现出来的,因此,编辑的社会关系主要就是与作者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说,编辑的社会联系最广大的是读者,最直接的是作  相似文献   

14.
隋培芹 《山东教育》2007,(10):46-47
生物新课程标准在突破传统的动物、植物和人三大板块的基础上,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突出体现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编辑过程是进一步完善作者成果、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提倡人文关怀对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全方位的服务精神,从每一编辑环节入手,渗透人文关怀理念,尊重作者劳动并维护作者权益,形成编者一作者互动交流的和谐氛围。培养作者的期刊情结,进而促进期刊的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秩序和谐的内在核心要素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客观的"应该之法",即自然法理念。自然法因此构成了和谐的形而上学基础。个人自由是社会秩序中的自由,社会秩序是个人自由的秩序。人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和谐的实质是道德化的利益关系。道德化的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本源性、客观性的特征与自然法的属性是一致的。自然法作为一个形上的理念存在是相应于善与公正,而"和谐"的价值目标是要实现公平与正义,它内在地与自然法的公平正义的价值旨归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是“新课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下面从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出发,深化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理念,逐步探讨得出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办刊理念是作好期刊编辑工作的前提,在期刊编辑工作实践中主要体现在管理者构建团结和谐的团队、关心编辑的个体特点、注意工作方法和完善对读者的细节服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侗族大歌是侗族的精品音乐文化."和谐美"就是侗族大歌所表现出来的最主要、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侗族大歌的精髓.其"和谐"的音乐艺术审美效果集中地体现了侗族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谐互动等有价值的和谐理念与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20.
通俗小说《马语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和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共同家园的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责任感,女主人公安妮的心路历程正是深层生态学所提倡的"自我实现"的历程。小说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重视人与万物的关系,将人与动物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凸显出深厚的生态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