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为提高发酵牛乳的营养保健功能 ,通过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鲜牛乳 ,并经感观及菌落计数后综合判定最佳的发酵剂组合。  相似文献   

2.
低盐苔菜泡菜生产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对茵种接种量、食盐、番茄汁、甜蜜素的添加量进行了筛选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接种植物乳杆菌、添加番茄汁,可以明显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苔菜泡菜的质量.优化后的工艺为:接种量4%、食盐4%、番茄汁5%、甜蜜素0.3g/kg,20~25℃,发酵周期2d.  相似文献   

3.
低盐苔菜泡菜生产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对菌种接种量、食盐、番茄汁、甜蜜素的添加量进行了筛选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接种植物乳杆菌、添加番茄汁,可以明显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苔菜泡菜的质量。优化后的工艺为:接种量4%、食盐4%、番茄汁5%、甜蜜素0.3g/kg,20-25℃,发酵周期2d。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食品风味词汇的定义,介绍了发酵乳制品中风味物质的特征,分析了发酵乳中多种风味成分的来源,列举了几种常见发酵剂菌种的发酵特性,概括出发酵乳中风味物质成分的总体分类,为提高发酵乳制品的风味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发酵酸菜及廉价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乳杆菌属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发酵酸菜,并在扩繁过程中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乳酸茵纯种发酵酸菜与传统发酵相比,时间短、颜色好、香气浓、口感纯正、质地脆嫩、亚硝酸盐含量低.同时发现,6%麦麸溶液(W2)和酸菜汤加0.7%糖(S2)的培养基培养的乳酸茵数显著多于其他配方的培养基包括MRS培养基,产品风味没有区别,而且这两种培养基都比较廉价,适合于企业生产用,可降低成本,亦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工厂化沼气发酵装置中的沼液,在不同发酵时间内的酚、挥发酸、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在沼气发酵装置中的发酵罐(样Ⅰ)、湿式沼气柜(样Ⅱ)、预沉淀池(样Ⅲ)和一体化氧化沟(样Ⅳ)四处采取沼液,分别于发酵的第0d、7d、14d、21d和28d,测定酚(羧甲基纤维素法)、挥发酸(氢氧化钠滴定法)、亚硝酸盐(α-萘胺法)和硫化氢(碘量法)含量.结果:各组沼液酚含量均随发酵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挥发酸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均≦0.335g/L(28d);亚硝酸盐含量,样Ⅰ显著升高(p﹤0.05), 样Ⅱ有升高趋势,样Ⅲ和样Ⅳ有降低趋势,差异均不显著(p﹥0.05);硫化氢含量,样Ⅰ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p﹤0.01);样Ⅱ和样Ⅲ呈现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样Ⅳ硫化氢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沼液发酵21-28d,选择样Ⅱ和样Ⅲ饲喂动物是安全的,不会引起酚、挥发酸、亚硝酸盐和硫化氢中毒.  相似文献   

7.
以红富士苹果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进行乳酸菌发酵苹果汁工艺优化研究.利用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按1∶1∶1∶1混合发酵苹果汁.结果表明:蔗糖添加质量分数为3%,苹果汁添加质量分数为30%,发酵温度为35℃,发酵剂接种质量分数为2%,发酵时间为35 h时,获得产品品质较好.其中感官评定为82.44分,活菌数为6.64×10~8CFU/m L.发酵后产品糖度和酸度均增加,此种发酵方式能够为乳酸菌发酵果汁饮品提供理论依据,为果蔬汁的发酵提供实际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用SL选择性培养基从青贮饲草中分离出10株乳酸菌,并从革兰氏染色特性、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等方面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明串株菌2株、片球菌2株、植物乳杆菌3株、发酵乳杆菌3株。按不同菌株搭配制成发酵剂。经发酵剂处理的秸秆喂牛增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从泡菜中分离出4株具有乳酸菌菌落特征的菌株,菌株编号分别为L1、L2、L3和L4.经革兰氏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理试验等初步鉴定为乳酸菌.4株菌均为乳杆菌,其中菌株L4是较理想的纯种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6,(5):63-66
目的:研究客家咸菜发酵过程变化,开发发酵新工艺.方法:从客家咸菜中筛选发酵优势菌株并接种发酵,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接种发酵过程亚硝酸盐含量,平板计数法测定菌含量,结合感官评价考察发酵效果.结果:咸菜样品中分离得到两株发酵优势乳酸菌X_1、X_2,单菌种接种发酵最适接种量为15%,混合发酵最适接种比例X_1+X_2为6%+4%,发酵周期为30d,接种发酵可增加乳酸菌含量,发酵时间比传统发酵缩短25%,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传统发酵,发酵35d时仅为2.6-2.7mg/kg,而传统发酵为4.7mg/kg.结论:客家咸菜发酵新工艺快速安全,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国传统发酵肉在添加发酵剂后在成熟过程中的菌相变化、产品质量特性的、以及发酵剂与产品质量的关系的研究,得出:发酵剂能加速发酵作用,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是发酵肉坚硬致密的质构特性形成的原因,能提高肉的硬度、咀嚼性和胶粘性;葡萄球菌具有发色助剂的作用,能提高发酵肉的红度值(a*)和风味浓度;从总体上发酵剂提高了发酵肉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乳酸菌Lact.1对不同浓度亚硝酸盐的降解能力以及不同温度下乳酸菌Lact.1纯培养液降解亚硝酸盐的动态变化,并以豆角为原料,探讨了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接种量的乳酸菌Lact.1纯培养液能有效降解亚硝酸盐,其降解亚硝酸盐的最佳浓度为320mg/kg,最适温度为37℃。人工接种乳酸菌生产酸豆角能缩短发酵时间,降低亚硝酸盐含量,为酸豆角的安全生产和消费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南瓜、牛乳为原料,进行乳酸发酵而制得的一种发酵保健饮料。确定了加工工艺参数,筛选出最优组合。试验结果表明,牛奶中加入20%南瓜汁,7%蔗糖,4%混合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进行培养,在42℃发酵4小时,产品风味与普通酸奶相似。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真空冷冻干燥的原理,乳酸菌干粉发酵剂的生产工艺,影响乳酸菌冷冻干燥存活率的因素等,并对如何提高冷冻干燥菌种的存活率进行了探讨.认为影响乳酸菌存活的因素主要有菌种自身的因素、冻干对菌种的伤害以及保护剂的作用.故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深化研究:一是继续深入研究菌种的冻伤机理,设置合理的冷冻干燥程序;二是研发高效、经济的冷冻干燥保护剂和再水化剂,既要最大限度地保障菌种的存活率又要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凉州熏醋传统酿造大曲中细菌区系,对大曲中的细菌总数、醋酸菌、乳酸菌及耐热菌进行计数、分离纯化和鉴定,通过显微镜镜检、革兰氏染色、接触酶反应、需氧型、产酸产气、发酵性等特性测定,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具体菌属鉴定.结果表明,大曲表面与大曲中心细菌区系差异明显;大曲中共分离到5株醋酸菌、8株乳酸菌和4株耐热菌;醋酸菌分属为醋杆菌属和葡糖杆菌属;乳酸菌分属为糖球菌属、链球菌属、魏斯氏菌属、乳球菌属和索丝菌属;耐热菌分属为微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  相似文献   

16.
以7×200m池内递增负荷测试为模式,通过动态血乳酸变化观察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乳酸/泳速变化来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能量代谢的纵向研究提供参数。15名队员血乳酸峰值的平均值为7.65±2.12mmol/L,两组中男队员的最大血乳酸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受试对象的血乳酸峰值均值出现在恢复期的第3分钟;递增负荷测试所获得血乳酸—泳速曲线说明15-16岁组的有氧和无氧能力均好于13-14组,血乳酸指标能较准确地区别游泳运动员机体承受不同负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为了检测紫色辣椒新品种在加工过程中的品质,以绿色辣椒为对照,分别与黄瓜、芥菜等配料进行6个处理组合的泡制试验,测定各处理卤汁的pH值变化及各组份的原花青素、VC、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卤汁pH先降低后趋向稳定;各组份间原花青素、VC含量达(极)显著差异;硝酸盐含量随泡制时间持续下降,亚硝酸盐先升高,后下降.具有紫色辣椒组份的处理,其pH略大于绿色辣椒;其辣椒、黄瓜及芥菜的原花青素、VC含量都高于绿色辣椒,而硝态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绿色辣椒.具有紫色辣椒组份的处理,其黄瓜或芥菜的营养品质及风味有了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8.
从贵州铜仁产发酵食品中分离纯化出70余株乳酸菌,采用Agar-spot-test初筛与排除酸、过氧化氢抑制后复筛出一株能产广谱抑菌作用细菌素的乳酸菌(编号G55),经生理生化及16S rDNA鉴定可知G55为植物乳杆菌。抑菌谱实验表明,G55产生的细菌素能抑制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的生长;蛋白酶实验表明,G55产生的细菌素对胃蛋白酶、蛋白酶K敏感,对胰蛋白酶、α凝乳蛋白酶部分敏感。  相似文献   

19.
不同贮藏方式对小白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会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白菜样品在不同的贮藏方式下硝酸盐含量为保鲜!冷冻!腌制;亚硝酸盐的含量在保鲜和冷冻处理下变化不明显;腌制贮藏初期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升高,在第9天出现"亚硝峰",其峰值远远高于保鲜和冷冻贮藏,但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亚硝酸盐含量迅速下降;小白菜在腌制情况下其亚硝酸盐的含量最高,在腌制当天其硝酸盐含量变化不大,而亚硝酸盐含量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0.
紫花苜蓿与意大利黑麦草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比例紫花苜蓿与意大利黑麦草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试验将两种牧草切割至1-2cm,按照鲜草质量比2:8、3:7、4:6和5:5等分为A、B、C、D四个处理组,充分混合后进行青贮。试验结果:各组青贮料的pH值和干物质含量均随青贮时间呈降低趋势,在青贮30d时,A、B组pH值约为4.1,显著低于C、D组的4.30左右(P〈0.05);干物质含量B组显著高于C、D组(P〈0.05),但与A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N/TN的含量随着发酵天数的增加均持续升高,B组的AN/TN含量在青贮前3d稍高于其它三组,而3d后均低于其他三组,且在30d时与含量最高的D组差异显著(P〈0.05),但与A、C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青贮料中可溶性糖含量在青贮过程中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在青贮前14d均以A组的WSC含量最高,青贮30d时,B组WSC含量最高,但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青贮30d时,乳酸含量A、B组显著高于C、D组(P〈0.05);与C、D组相比,B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低而乳画蔓/乙酸比值高,且差异均显著(P〈0.05)。结果表明:采用意大利黑麦草与紫花苜蓿混合青贮可以获得品质优良的青贮饲料。且以鲜草质量比3:7的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