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尔·拉法格(1842—1911年)是法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法国工人党的创建人之一,法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宣传家和政治家.1842年1月15日,拉法格生于古巴的圣地亚哥,父亲是一个葡萄酒商.1864年,拉法格进入巴黎医学院学习.他勤奋好学,追求进步,经常在民主派夏尔·龙格创办的《左岸》报上写文章,宣传共和制,反对第二帝国,但受到蒲鲁东思想的影响.1865年1月,第一国际巴黎支部成立不久,拉法格就成为其中重要的一员.2月,他被推为支部的代表,到伦敦去向国际总委员会汇报巴黎支部的情况,在那里他认识了马克思.回国后,拉法格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0月间,他同民主派雅克拉尔等  相似文献   

2.
本篇阐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奠立之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史学实践及其研究成果。叙述在马克思逝世之后,马克思主义史学(主要是它的唯物史观)在欧洲各国的传播,阐明德国的弗兰茨.梅林、卡尔.考茨基、法国的保尔.拉法格、意大利的安东尼奥.拉布里奥拉和俄国的格.瓦.普列汉诺夫等为此而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 本世纪初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第一次大的波折。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潮的泛滥和第二国际各国社会民主党内机会主义领袖们的叛卖活动,葬送了蓬勃发展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万花纷谢一时稀”的革命低潮。在这一关键时期,列宁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高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与修正主义展开了激烈地斗争,并在斗争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再次走向高潮。  相似文献   

4.
国内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国际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关键一环,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传播和捍卫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国内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重点聚焦于第二国际理论家方阵内部格局的划分与各派之间理论的斗争和第二国际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路径等问题;呈现出西方马克思主义、苏联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三重批判视阈;灵活运用了批判视阈的融合,宏观与微观、外史与内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接轨等研究方法,开启了国内第二国际研究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陆镜生同志著《美国社会主义运动史》一书,最近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2.6万字。这是我国史学界研究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的一项可喜成果。社会主义运动史是历史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的是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工人阶级怎样在社会主义政党的领导下为自身的解放、为实现其历史使命而斗争的历史过程;研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对工人运动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些思潮和流派所作的斗争和取得的经验教训。在我国,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我国史学界自50年代后期以来,已陆续出版了几部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专著,阐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般历史进程以及经验和教训,对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做出了贡献。但要深入研究共产主义运动史或社会主义运动史,除了要综合地、不分国别地研究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或社会主义运动的一般历史外,还  相似文献   

6.
拉法格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对待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国际共运中有两类人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类是马恩的学生们,在从事阶级斗争中,努力阐述、宣传、运用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其中首推保尔·拉法格(1842—1911),同时还有梅林·拉布里奥拉,此外有考茨基、普列汉诺夫和库诺夫;另一类,或抛弃历史唯物主义,如巴克斯,或企图将历史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哲学调和起来,如伯恩施坦、伏尔特曼、佛伦德尔、麦·阿德勒、布劳思塔尔、拉波博尔、弗·阿德勒等。本文主要谈拉法格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拉法格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贡献表现在他对这一理论的阐述、捍卫和深化研究上。 (一)论述了作为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唯物史观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从本期起,我刊将陆续登载方光明同志翻译的保尔·拉法格的18封书信。其中:第1——11封信虽曾译成中文,并在有关刊物上发表过,但这里是译者根据法文原始资料作了补译和重新校对的;第12——18封信,是第一次译成中文的(在法国也是新发现的)。这些书信,对于我们研究拉法格的思想及其革命实践,对于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在法国的传播、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都将有所裨益。限于篇幅,我们作了一些删节,现摘要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8.
话语权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话语权表现为一定的话语体系在获得广泛认同的基础上所自然产生的使人信服的权威力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演变经历了马克思克思主义诞生、在艰难斗争中话语权的初步生成、话语权的掌控并在全世界范围传播的曲折过程。厘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发展脉络,对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享有世界声誉的维·苏·奈保尔著作丰厚,其作品选取了诸多后殖民时代的国家与人民生存发展状况及其各种诉求作为创作素材,后殖民话语充斥其中,彰显了后殖民时代的特征。基于此,从条件和背景、具体内容和影响方面,探讨维·苏·奈保尔文学作品的后殖民时代解读的种种情形。  相似文献   

10.
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数学作为研究问题的工具之一,是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之一。马克思也非常重视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他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保尔·拉法格:《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7页)随着数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计量方法的出现,人们逐渐采用这种定量方法来解决学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用经济计量学进行经济预测和政策评价、用教育计量学来进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八八三年三月,革命导师马克思与世长辞了。马克思去世之后,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任务,便自然地落在了恩格斯的肩上。为了执行马克思主义的路线,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做了不懈的努力。一八八九年,在恩格斯的领导下,建立了第二国际。第二国际的前期活动,在思格斯的具体指导下,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宣传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第二国际前期活动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和“左”右倾机会主义者斗争的历史。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恩格斯对“左”倾小集团“青年派”的斗争,具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2.
终身教育的概念,第一次出现是在1919年英国的成人教育文件上,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讨论了保尔·朗格明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致使终身教育开始成为国际会议的主题。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保尔·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1972年、1977年又出版了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根据当前我国和世界的历史与现实,遵照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之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与理论的结果。这一理论的提出,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它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无论从理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成功结合的又一理论成果,其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长期以来存在着的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清的问题,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文选》凝结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谛,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华,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全部实践经验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伟大的历史地位。 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导航灯塔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30日,安徽省马克思主义学会成立大会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在合肥市召开.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王明方同志对学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中宣部理论局、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北京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学会、省公共关系学会、省伦理学会、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省中共党史学会、当代安徽研究会、省民俗学会等发来贺电祝贺学会的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执政党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三个代表”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党的问题。指明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维·苏·奈保尔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整个文学创作呈现出后殖民时代的独特文化景观.奈保尔本人既是后殖民时代的生存者,又是书写者,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一种既独特又典型的文化品格.奈保尔作为后殖民时代的个案能较为突出地反映后殖民时代移民群体的生存共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的重点教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是当前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认真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学科价值、研究对象和学习方法,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了,我们衷心地热烈地纪念它。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开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一个半世纪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证明:哪里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持和正确运用了《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里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就会由小到大蓬勃发展;反之,放弃和背离了这些基本原理,即使像苏联这样曾经在十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军事干涉下都岿然不动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会毁于一旦。当90年代初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的时候,邓小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