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胡华北 《科教文汇》2013,(9):183-185,208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对象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地区2400名高职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有5个:专业满意度、自我认知水平、家庭关系、校园人际关系和生活自理能力。针对这些因素,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出了提升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和建议:创设积极的育人环境,集中优势力量,做好入学专业教育;开展"三自"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水平和独立生活能力;搭建家校平台,共创积极和谐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2.
刘慧玲 《科教文汇》2012,(6):178-179
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步与发展,能够帮助高职大学生积极评估自我,准确自我定位,能切实提高高职大学生元认知就业能力,是健全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量身定做、拓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要寓教于乐,有效提升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上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专业人员缺乏且其专业发展水平低、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虚设、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具有消极心理学取向和忽视心理健康环境的营造,在以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并采用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多种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体验式教学的理念、方法,探讨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体验、自我探索,构建了新认知、新情感、新技能,提高了自身心理调适能力,促进了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使自身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且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更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生源特点,设置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体系,采用突出实践与行为体验特点的教学模式,选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讨论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贤淑 《科教文汇》2012,(36):175-176
培养学生的自信力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教育情境,通过构建有利于高职生自信力提升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从更积极、更富有建设性的角度去实现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对女大学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情绪、人际交流、适应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都有助于全面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何峰雷 《科教文汇》2012,(20):183-18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校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在不断增加,高职院校要积极整合资源,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断加强专业咨询教师队伍建设,拓展教育引导的载体和内容,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童靓瑛 《科教文汇》2007,(11X):47-47
通过调查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防御方式的特点,评价该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以期从心理防御方式的角度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评价体系提供客观依据,从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方法是对400名高职学生进行防御方式问卷调查,其中医学专业200名,非医学专业200名。结果:非医学专业学生不成熟防御方式明显高于医学专业(P〈0.01),成熟防御、中间防御及掩饰因子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医学专业表现出整体不成熟较高倾向,主要有投射、被动攻击、抱怨、退缩、幻想、躯体化等表现形式,教师对入学新生给予积极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姜艳 《科教文汇》2008,(26):32-33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效果,为高校创造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经验。方法: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32名大学低年级学生进行为期7周的交往能力训练。结果:大学生通过团体活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提高了沟通水平与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技能。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对提高大学生交往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任有勋  邢杰  翟庆峰 《科教文汇》2012,(17):176-177,183
目的:通过对贫困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找到除经济因素外,易引起心理障碍的因素,并积极探寻有效的教育对策。方法:本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潍坊医学院1-4年级贫困生300名和普通生300名。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量表,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级、性格、生源地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找到除经济因素外的易引起心理障碍的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结果:贫困生和普通生各因子分并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生源地(外省和本省)的贫困生间各因子分无统计学意义,低年级贫困生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较高年级贫困生高,内向贫困生强迫、抑郁、恐怖因子分高于外向贫困生。结论: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生间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低年级贫困生较高年级贫困生在人际关系上更加敏感,内向的学生更易患各种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金敏 《大众科技》2011,(11):221-222
文章通过市场调查分别使用频数统计、列联表、logistic回归三种分析方法对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消费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影响或妨碍大学生网购的主要消费心理因素有6个,其中的4个因素对于大学生是否网购的影响是显著的;并给出以上分析结论对于相关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关系到大学生获得并保持工作机会的重要能力,而心理资本强调对积极心理因素的利用,进而使个体获得职场的竞争优势。本研究从心理资本的视角出发,选取某师范大学大一至大四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现状及二者关系,在此基础上寻找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吴洋 《科教文汇》2011,(34):178-178,186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心理健康的分析,找出了目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个主客观因素,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应掌握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积极寻找疏导途径,发挥好自身优势,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未来更好地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5.
黄晓庆  张薇 《科教文汇》2013,(3):191-19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关注。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近几年,在大学生当中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自杀、他杀、休学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为了减少此现象的发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高校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旨在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韩悦 《科教文汇》2014,(2):147-148
在当今的音乐教育模式中,除了老师的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很多。在本文中,作者将结合自身的感受和教学中的体会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论述,也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去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也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克服不良的心理因素,从而达到应有和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祖岩 《科教文汇》2012,(19):163-163,185
目前,高职教学面临着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挑战,教师从如何教转到学生如何学的研究上来,着重探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研究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能激发学习动机和自信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谢咏梅 《科教文汇》2014,(32):98-99
高职生普遍存在的消极学习心理制约着高职教学质量的提升,分析高职生学习心理对英语自主学习的影响,探究对策发掘潜在积极学习心理,是促进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张铁牛 《科教文汇》2014,(21):209-209
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一部分中职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文章从我校幼教专业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对幼师女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做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陈伟祥 《科教文汇》2014,(12):16-17
随着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及计算机网络在初、高等教育中的普及,社交网络在中国各大高校发展得如火如荼。社交网络渐渐地融入了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活动、道德行为、心理健康及学习态度等。作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新载体的社交网络应该受到各大高校教育者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重视。社交网络产生的影响不仅促进大学生与同群体及外界的交流,也可能因其信息传播的不当而对产生负面影响。因而,高校教育者面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思想教育新形式的社交网络,必须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剔除社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不利因素,从而开辟大学生思想教育新天地,积极地对其进行疏导和科学的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