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学完初中三年数学课程+即将开始数学复习的时候。能不能静下心来想一个问题:数学给了自己什么?或者换个问法.经过三年数学学习.学到了些什么?在“知识与技能”,在“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在“情感与态度”诸方面.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收获与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国际数学竞赛冠以“奥林匹克”之名,意在激励广大青少年在数学学习与数学竞赛中发扬“顽强拼搏,勇于进取”的奥林匹克体育竞技精神,攀登数学科学高峰,最早举办的是匈牙利,最先用“数学奥林匹克”命名的中学生数学竞赛是苏联,1959年,罗马尼亚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由此拉开了中学生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2005,(11):F0003
本刊自2003年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后,一些栏目如“数学教学研究”、“数学探究”、“数学解题研究”、“数学史”、“考试之窗”、“数学竞赛”、“编后漫笔”等受到读者厚爱与欢迎.为使栏目在原有基础上更为丰富,拟从2006年起,增添“国外数学教学”、“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研究”、“考试命题研究”、“编读往来”等栏目,并增设“中考、高考考试改革”大众论坛,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期待广大读者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4.
在折纸活动中“想”数学和“说”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倩孙志远  黄荣金 《数学教学》2004,(5):F002-F002,1,2,3,4
追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数学课堂改革的一大亮点,这为改变“边讲边问”、“精讲多练”的教学方式提供了一条途径.我们观摩了许多公开课,可谓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展示了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然而,表面上的“热闹”是否真正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丰富内涵与精髓?有  相似文献   

5.
2005年的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与去年的大纲相比变化不大,但原则性、指导性的特点更加明显,主要变化体现在试卷结构、试卷内容和题型示例的全面置换三个部分。函数部分,加强了对函数奇偶性的考查要求:在解析几何的直线部分,过去只考查”斜率”,2005年增加了“倾斜角”:立体几何删减了“了解多面体和欧拉公式”,“能利用计算器解决三角形的计算问题”两部分,对“三垂线定理”的考查加强,由过去的“了解”改成了“掌握”:导数中增加了掌握函数y=c的导数公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课堂数学交流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数学交流,数学交流的重要性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但首次把“数学交流”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目的而明确提出的,是美国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1989年制定的((NCTM美国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与评价标准》,这份文件将学校数学内容分为解决问题、数学交流、数学推理、数学联系四条线索,并详细制定了从幼儿园到12年级各年级对数学交流的教学要求与评价标准.英国在1989年制定的“国家数学课程文件”中也提出:“数学活动应能够使得学生进行数学交流,在应用数学中注意数学交流”;在1995年修订的国家数学课程文件中,有一项教学目标是发展数学语言,并将数学交流贯穿于四个学段.日本的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数学地表示、表达”;法国在教学大纲中提到,使学生“能明确地表述”,“使学生在书写和口头交流方面形成清楚的习惯”.此外,在澳大利亚、荷兰、新加坡等国家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都把“数学交流”作为了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的价值与教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骞  涂荣豹 《学科教育》2003,(2):5-8,13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数学教育改革,无不关涉到数学教育价值的抉择与建构;数学教育的“训练价值”与“实用价值”、“知识价值”与“能力价值”一直处在“钟摆”与“嬗变”之中;新世纪的数学教育、尤其是数学课程改革,应该把握住数学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特点,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数学概括、抽象和推理、证明能力等)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理性和非理性充分、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现,主要来自于归纳和类比,由归纳和类比发现规律产生猜想,也就接近发现了.著名的费马定理(怀尔斯1994年10月证出)、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证到厂“1 2”)就是这样成为数学中不断给人类“下金蛋的母鸡”的.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即学生要在“做”“考察”“实践”“探究““制作”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考察近两年的中  相似文献   

10.
同龄寄语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暑假生活,我刊于2005年7月23日举办了“我爱数学”夏令营,在120名小作者中认真评选出8名同学作为本刊2005年“数学小明星”,小明星们把他们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毫无保留地与营员们交流与分享,这也是本次夏令营所倡导的,本期将摘选两名“数学小明星”的精彩发言,希望对刚刚升入初中的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数学认识论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数学基础研究的角度看,数学认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数学基础主义的“确证”观到庞加菜、皮亚杰等人的数学的“发现”的认识观,直至数学社会学理论中所强调的“确证”与“发现”相结合的数学认识观。数学观有由“绝对主义”向“可误主义”或“拟经验主义”转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数学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语言与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现代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已有许多学者对此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很好地体现了密切联系教学实践的特点,但国内外关于“语言和数学教育”的研究存在较大的差距.关于“语言与数学教育”的研究在现代的兴起有其必然性.对“语言与数学教育”的研究,最重要的不是对相关结论的简单应用,而应独立地分析与思考,不断地深化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同学们全面了解初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和技巧,本刊编辑部特策划“数学解题思想方法技巧”系列,分“思想篇”、“方法篇”和“技巧篇”三部分,共一百多讲,内容全面、系统丰富、讲解独到,是广大读者学习数学解题思想方法技巧的极好工具。本栏目自2005年第6期起,每期精选2讲,系列连载。本期内容选自“思想篇”(方程与函数的数学思想),欢迎大家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妙在多想     
新《课程标准》推崇在数学学习中进行主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最常听到的反应是“我怎么没想到?”、“不知道怎么去想!”其实,先弄懂所学的东西,就是“想”的基础;多想、多听、多看、多交流就是学会“想”的途径.希望读了“妙在多想”一文后,对你学会“怎么想”,“往哪些方面去想”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何抓好“概念教学”、“数学命题教学”、“解题的教学”和“数学活动课”,文章提出了一些原理与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解数学题的技巧甚多,其中之一是“换”.通过“换”,可以达到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有些数学问题初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而通过“换”,乃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真是美不胜收.那么对于“换”都有哪些形式与技巧呢,请看以下例子.  相似文献   

17.
2000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了关于“数学化”的探索与研究。然而,正如一位朋友在短信中所言,既然承认“数学是一种化”,再提“数学化”,凯不是有语词重复之嫌?我的回答是:这里,我更愿意视其为一种意义的重申和叠加,因为原来属于化范畴的数学,  相似文献   

18.
几十年来我国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听数学”——“说数学”——“做数学”。“听数学“阶段,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听成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后来大家认识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开始重视“说”,要求学生不仅要会听还要会说,这就是“说数学”阶段。新课程又提出了要“做数学”,即强调数学活动教学。其实,只有把“听”、“说”、“思”与“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彰显“做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莫宙先生在《数学教学》2013年6月刊上的“教育随笔”中,引用杨振宁、陈省身和华罗庚三位大师关于熟与巧的论述,指出中国古训“熟能生巧”关键在于一个“巧”字,若将该古训与机械训练或题海战术结合起来,则无巧可言,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烂熟”而非“巧熟”,同时,张先生也主张将练习与理解结合起来.方为中两数学新育可补乡道.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我校数学组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子课题“数学建模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两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研究,进行了多种尝试,提高了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我校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笔者曾对我校高一年级的两个班进行一次数学建模能力的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