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纳西族饮食民俗既是历史传统中约定俗成的,也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得以重构而不断扬弃下沉淀生成的。纳西族饮食民俗按其内容可分为日常饮食、节庆宴席、娱乐休闲饮食等等三个类型,其风味食品以丽江粑粑、丽江黑凉粉、米灌肠为代表。纳西族饮食民俗特征主要有实用性、协调规范性、伦理审美性、发展变迁性。纳西族传统文化中强调 “和合”思想,其传统宗教———东巴教主旨在于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如何和谐相处,表现在饮食文化及思想上,也主张调和五味,兼容并包,这与中华文化的“中和”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2.
纳西族的农耕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羌人时期,他们的饮食习俗受到地理迁徙和山地定居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根据地理环境,创造了纳西族自己的饮食文化;另一方面在农耕文化中保留了游牧民族和汉族以及藏族的一些饮食习惯。二者兼收并蓄,从而发展出独特的纳西族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3.
由于对水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纳西族产生了水崇拜习俗,并在其生活中影响深远.这种习俗的形成不但与纳西族哲学的形成和独特的地域环境有关,还与纳西族的民族心理有关.纳西族的水崇拜习俗表现了纳西族对水的独特审美感受,同时通过对水这种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的感知和审美,表现出对资源保护,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珍视,最终表现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58):194-196
云南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同时也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丽江是当今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纳西族文化作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其独特的纳西族文化以深厚的精神底蕴和丰富多彩的相貌,描绘了整个纳西族的人文历史和纳西人所创造的灿烂文明。本文从云南纳西族文化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对丽江纳西族文化如何与时俱进的应用与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思索与探究。  相似文献   

5.
纳西族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他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保存于纳西族中一种多神的宗教——东巴教而得名.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内容丰富,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载体,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文化层次和侧面来认识东巴文化.本文试图从纳西族文化中的灵魂观念这一方面对东巴文化作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丽江多元经济以及多元文化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纳西族心灵与精神变迁史的纳西族传统民间音乐面临发展机遇也面临危机.在现代传播环境中,要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如规范旅游消费市场,对现代科技化的传播媒介进行有效的整合)和音乐教育(如在幼儿教育、高等教育阶段开设纳西民乐课程等)加强对纳西族传统民同音乐传承的保护,同时,通过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举办纳西族传统民间音乐节、设立音乐博物馆以及人才培养基地等措施使纳西族传统民间音乐在现代化潮流中找到最为有效的传承和保护途径,以更好的推动纳西族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文献收集和田野调查基础上,结合仪式戏剧的理论回顾,通过简要描述纳西族超度什罗仪式的过程,对该仪式中所蕴含的戏剧因素进行解读,即表演性与虚拟性、神圣性与象征性、群体性与参与性、程序性与情感性。从仪式戏剧的角度认识传统纳西族超度什罗仪式的文化内涵,对研究纳西族文化以及纳西文化传承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纳西族村民对足球运动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纳西族村民对足球运动的情感进行分析。结论:对待比赛胜负观与纳西民族尚武精神转变具有统一性;喜爱足球运动因素中体现了纳西民族具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建议:建设与纳西族村落文化和谐发展有特色的足球文化;对村民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认识足球运动的价值等。  相似文献   

9.
"白沙细乐"是迄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大型音乐组曲,保留至今的尚有八章.我们对这部音乐的曲牌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它们有的与纳西族的传统音乐相关联,有的则属于古代流行于内地的戏曲曲牌和民间小调.由此可以推断,"白沙细乐"很可能是纳西民族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与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于明崇祯十三年(1639年)正月二十五日,在其《滇游口记——六》中说丽江纳西族是“官姓为木,民姓为和,更无别姓者”。丽江土知府木公在明嘉靖年间所写《述怀》一诗中也说:“丽江西尔西戍地,四郡齐民一姓和”。长者言:古称纳西族只有“和、木”二姓,“和”又叫丽江“和”,表示纳西族特有之姓氏。笔者最近对丽江纳西族姓氏的初步调查资料表明,在纳西族的姓氏构成中,占全国汉族人口55.6%的十九个大姓中,除两个姓氏不祥外,其余纳西族都有;占全国汉族人口87%的  相似文献   

11.
在文献参考的基础上,首先简要回顾了旅游人类学理论,然后介绍了东巴文化的概念与内容,进而从文化涵化、舞台真实性、历史文化再建构与族群认同三个旅游人类学的视角探讨了旅游对东巴文化的影响。面对旅游业发展中的各种影响,旅游目的地社会如何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发扬民族文化,关键是提升少数民族内部的文化自觉和增强文化自信。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政策下,纳西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应该保留发挥东巴文化的特质,吸纳外来文化,与旅游发展机制进行有效对接,促进纳西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饮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湘西苗族、土家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充分利用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流、碰撞,创造了具有湘西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应深层次挖掘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特色饮食文化旅游,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更好的弘扬民族饮食文化,促进饮食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侗族旅游发展过程中饮食文化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侗族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侗族的饮食文化特色,指出了侗族饮食文化开发中的局限性,由于饮食文化资源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大力发展侗族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每个民族、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特有的饮食文化。通过对贵州省屯堡地区饮食文化生成机制的分析,关注屯堡饮食文化及支撑文化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究屯堡饮食文化与旅游开发融合的路径,采取有效的开发策略,实现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目的。  相似文献   

15.
安阳市“三阳开泰”文化旅游强市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作为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群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它的经济影响越来越被各国及地方政府所重视,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旅游被定位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许多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纷纷出台相关规定定位各自旅游产业,并给予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倾斜。本文对安阳市“三阳开泰”文化旅游强市战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承载着许多食俗信息的美食类纪录片,通过展播全国各地特色美食,传递了中国人的日常食俗、节日食俗和特殊食俗信息,这是一种地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适生智慧的体现,而这些食俗背后,蕴含了中国人对于美食与文化、美食与生命价值的情怀况味与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厨师之乡"的河南长垣,烹饪文化源远流长。长垣烹饪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现状主要体现在餐饮、烹饪人才和教学等几个方面。把烹饪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深层次挖掘烹饪文化资源,开发多种特色饮食文化旅游项目,才能更好地弘扬长垣的烹饪文化,促进餐饮业和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特色美食,是融物质与精神为一体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可以满足旅游者的物质与精神需要。特色美食作为一种旅游吸引物,是旅游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项目的重要因素之一。陕西是传统美食之乡,饮食文化内涵丰富,风味小吃种类繁多,但目前开发力度较薄弱。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一资源,改革特色餐饮业的发展模式,形成特色餐饮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注重营销策略,带动旅游业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大多实行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是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毕业生业内就业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求贤若渴,旅游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业内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能在业内充分就业,探讨国内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全面推行"3+1"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实行"3+1"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提出了实施"3+1"教学模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筷子是世界上公认的独特餐具,演绎了悠久的中华文明。在看到筷子传承着中华文化与文明的同时,也应看到它在中国传统公宴就餐中的局限性。中国食文化专家赵荣光教授提议实行文明公宴就餐"革命",推行进食筷、取食筷并用的"双筷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就餐者愉快地试验着。它巧妙化解聚合氛围、习惯传统、就餐卫生与文明等之间的矛盾,是与时代文明相应的就餐方式。推行"双筷制",要宣传与体现"双筷制"艺术性,餐饮业界应提高对其社会责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