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而优则仕”是我国古代对教育投资行为的一种描述。就当今社会来说,受教育仍然是改善自身生存状态的有效途径之一。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商品,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受教育者作为劳动力商品,通过出卖自己的使用价值获得价值,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并服务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教法》)把高等教育的任务阐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的市场化必然要求各种社会生产要素实行市场化,民办高等教育作为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基础行业,其市场化具有必然性。同时,教育自身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就有必要对民办高等教育各种课题加以研讨。本文就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路子,经营管理模式,服务学生观念,优化教师队伍等在市场化过程中的把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把大学市场化定义为,“把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中,使高等教育运营至少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市场特征:竞争、选择、价格、分散决策、金钱刺激等;它排除绝对的传统公有化和绝对的私有化。”在中国大学市场化进程中,“市场化”指“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教育成为由相互竞争的供应者提供的商品,教育服务按质论价,能否取得这种服务取决于消费者的精打细算和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教的市场特征与市场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个人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正逐步走向大众化、终身化、现代化,正由传统社会的“奢侈品”转变为现代社会的“生存必需品”,标志是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急剧上升;由过去的政府财政全额拨款,转变为政府与个人共同承担教育成本,经营成分开始显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目前公立、民办等多元化办学模式的出现,市场竞争机制逐渐形成。高等教育已成为“一种个人追求的渴求商品,存在着国际(和国内)贸易而带来购买者、贩卖者和中介者的商业利益。”因此探索我国高教市场个性特征与市场化管理显…  相似文献   

5.
“教育市场化”只是人们从市场经济法则中对教育发展某一方面需要的“理想化”反映。它在理论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悖论”,即:市场对象的商品属性悖论、人才价格悖论、人才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悖论。加之公有市场化理论自身又不可能在既定的论域内对存在的“悖论”予以逻辑协调或消除,因而,教育市场化便只能是一种虽有其一定合理性但又包含内在矛盾的价值观念体系。在实践上很难也不可能建构起真正的教育市场。  相似文献   

6.
张勇 《农村教育》2006,(1):57-58
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成立于1994年。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专业设置多元化、招生形式多样化、内部管理规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学生就业市场化”的办学方向。基本形成了中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并存、学历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办学模式;初步办成了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多功能教学基地。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三部分“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中指出:“当前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发展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正式肯定了劳动力市场,并且把它作为发展市场体系的重点,从而结束了建国以来长达四十余年的争论。肯定劳动力市场,也就肯定了培训市场。因为:劳动力市场需要培训市场的服务;培训市场是劳动力市场的组成部分之一。培训市场交换的商品是培训服务,它是劳动力商品的一部分。因此,培训市场是劳动力市场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最近十多年来,俄罗斯在教育领域内进行的教育市场化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很大改变。最主要的变化在于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在教育服务市场上流通的商品,教育不仅被视为为了履行公民义务和有效地参与到社会福利的增长中所需的技能、态度和价值的总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作是一种商品,因为教育不仅能够保证经济增长,还能保证文化和公民社会的发展。因此,对教育的这种认识使得俄罗斯高等教育在进一步发展中更好地将市场化进程和独特的文化进程结合了起来。  相似文献   

9.
学习卡片     
学习卡片教育非市场化论许多人认为,教育不是商品,教育不能市场化。其观点和理由有:第一,“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以展的需要”同“教育商品化、市场化”是两码事,不能混同,前者是客观的规律。第二,教育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这种服务有两种:一种是公益性服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市场化:市场分析与运行机制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化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高等教育市场有其自身特征.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属于垄断竞争型市场,高等教育市场垄断程度较高,高等教育产品之间存在差异;高等教育机构能根据市场行情较为自由地进入或退出高等教育产业;高等教育市场是不同经济主体相互博弈的市场,学校、学生(家庭)和企业(社会)之间形成一个利益攸关的统一体.高等教育市场化必须建立高等教育市场中各办学主体的竞争机制、政府调控机制、大学自治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使高等教育运行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  相似文献   

11.
大学市场化使高等教育成为由相互竞争的供应者提供的商品,教育服务按质论价。准市场化制度环境下,高等教育出现了稀缺性、竞争、认知、选择等制度变迁的基本动因。高校要转变制度观念,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大学市场化使高等教育成为由相互竞争的大学提供的一种特殊商品,教育服务按质论价。准市场化制度环境下,高等教育出现了稀缺性、竞争、认知、选择等制度变迁的基本动因。高校要转变制度观念,增强市场适应能力,从而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多年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漠不关心,忽视高等教育发展、缩减高等教育的公共投资,纵容自由放任主义,甚至采取了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政策;结果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市场变得十分活跃。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是“不完全”或“不完善”的,因此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结果很不理想。事实上,市场力量在一些国家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这种“市场化”国家政策来自以下两个错误的假设:高等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并不重要,国家可以为了市场而忽略其提供高等教育的责任。但是事实表明,我们已经为这些错误认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国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角色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4.
李敏 《职业技术教育》2003,24(28):26-27
推进高等教育产业化,需政府、高校、社会各方协调努力,树立教育产业观,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投入机制,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建立教育与市场的衔接机制,并将市场经济原则引入高等教育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这篇文章首先考察了目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劳动力市场上的毕业生需求进行了分析;接着从就业率、过度教育等角度,探讨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前后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走向;基于这一系列的现状与预测分析,本文最后预测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一、美国营利性高校发展的背景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20世纪末全球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重要变革趋势,市场力量已经在无形中改变了大学的生存条件,这种力量无形地向大学渗透,催生了高等教育更加多样化的态势。采用市场调节教育资源,有助于高校达到效益最大化。美国是高等教育市场化进行最彻底的国家之一,教育由“公共服务品”向“市场购物品”转变,市场特性已经渗透到高等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7.
教育市场中高校学费的本质是高等教育的服务价格,但教育市场不同于完全竞争下的商品市场,教育市场中的高校教育有其自身的功能和政策目标,高校教育更关注的是社会收益和教育公平问题。高校学费是高等教育经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高校学费的标准应遵照市场机制中的价格机制,并兼顾受教育者的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高校学费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保证高等教育的机会公正。  相似文献   

18.
“无边界”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给各国高等教育的国内外市场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是其产生的条件,本文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四种基本提供方式入手,引出“无边界”高等教育,对其内涵、主要类型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无边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并对各国高等教育机构面对机遇与挑战应做的努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义务教育“市场现象”的管理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否是商品,教育能否市场化一度成为教育经济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许多人认为,教育不是商品,教育不能市场化,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相反的观点认为教育作为第三产业,应按经济规律办事,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建立教育市场。再探讨的观点认为,笼统地提“教育市场化”太简...  相似文献   

20.
教育服务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在服务社会过程中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启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等教育服务意识的要求;促进学生主体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树立自觉服务社会的意识,在发展速度、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才能拓宽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