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应用,极大地拓展了网络舆论空间.校园网络舆情已成为高校学生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在分析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含义、要素、生命周期的基础上,构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管理体系模型,分析和实施模型的主要功能,建立网络舆情信息互动反馈响应体系.加强对高校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对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源信息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时间、主体、内容、地点等进行多维度考量。发现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源信息的一些特征并提出引导和控制网络舆情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网络舆情的形成教育舆情研究是指社会公众对共同关心的教育政策事件现象和问题,公开表达出来的言论和意见等信息进行汇集分析,并作出科学判断的过程。一直以来,由于舆情信息的采集工作过于繁杂,教育舆情的深入研究进展缓慢。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众多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出现,互联网舆情的监测和研判异军突起,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朝阳行业。因  相似文献   

4.
张蕾 《学苑教育》2020,(2):13-13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丰富及网民规模的壮大,信息传播渠道逐渐向移动端靠拢。作为社会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高校学生这一受教育群体接受着网络信息的冲击,这给高校育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根据高校学生群体的特点,在高校网络育人的研究上,网络育人需在整合网络舆情、网络管理和网络素养教育等形式、手段和内容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情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媒介,迅速的影响高校学生动态并引导着学生思想的走向。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发展,高校网络舆情更多需要疏导方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本文通过对疏导方针在高校网络舆情中应用坚持的原则,高校网络舆情对疏导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实施疏导原则的保障等方面内容进行阐述,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应用疏导方针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6.
信息社会中高职院校面临着诸多网络舆情问题,这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课题。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具有网络舆情传播主体与传播内容的特殊性、网络舆情表现形式多样性、网络舆情表达渠道的隐匿性等特点,因此要健全网络舆情队伍、完善网络舆情制度、加强网络舆情监控。文章主要从加强信息公开的组织领导、畅通信息公开的传播渠道、提升网络舆情的透明度、实施信息公开的监督和监控、完善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促进信息公开的良性发展等方面提出利用信息公开解决高职院校网络舆情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妥善处理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助于社会和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以不同的研究思路,阐明了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研究的重要性、涵义和主要特点,重点细化了某些概念,并提出了一套较为详尽的舆情监测和引导方案,对高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背景下微博平台凭借准入门槛低、网民交流开放式等特点,使得大学生通过微博平台关注社会热点和进行信息传播,但由于高校学生面对网络舆情有较差的辨别能力和难以自我疏导情绪的能力,造成网络事件转变为舆情.在面对突发的网络事件转变成舆情的现象时,既与我国的网络信息管理有关,又与大学生的数据素养有关.有效识别不实数据信息、有用...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高校网络舆情的健康、有序发展,文章分析了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工作领导机制、队伍保障机制、教育引领机制、干预引导机制、预警机制、危机处置机制、工作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等有效机制,以期对学生的网络舆情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处置,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0.
高校网络舆情是社会网络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安徽省某高校调查研究为例,以调查问卷方法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关注舆情的主要载体途径,根据调查内容分析出高校网络舆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高校大学生的特质及高校舆情监管不力等原因引起,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协调机制、交流机制、管理保障机制和信息收集反馈机制,以促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成因、传播与导控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网络舆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要举,对网络舆情基础理论、网络舆情与网络舆情事件、网络舆情导控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阐释.认为网络舆情研究要立足本土、放眼全球、以构建“和谐世界”为基本价值理念,既要运用会计算的原理分析和管理互联网大规模服务器集群中的舆情信息,又要从技术角度维护复杂巨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还要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混沌理论和自组织原理来解读复杂巨系统网络舆情导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李影溪 《陕西教育》2014,(7):116-118
网络时代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借助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诉求。从而形成了网络舆情,也成为了“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若不能较好地引导网络舆情,不良的或者消极的网络舆情有可能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危害。积极探究与引导大学生网络言论.强化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管,采取积极举措化解网络舆情成为当今高校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杨江  侯敏 《现代语文》2010,(7):13-17
进行语言文字舆情的监测和分析是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工作往纵深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刚刚开始。本文对语言文字舆情作了简要论述,在定义语言文字舆情概念,说明语言文字舆情的构成要素,探讨语言文字舆情信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文字舆情监测系统方案,并重点讨论了第一模块——语言文字舆情信息汇集子系统。语言文字舆情信息的汇集渠道宜以网络为主,在范围、内容、形式、时间和方法上应遵循相应的原则。本文还提出了一个确定语言文字舆情信息汇集范围的思路,简述了汇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语言文字舆情信息源的确定方法正确,覆盖范围较大,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高校学生对网络舆情表现出高度的关注。网络舆情逐渐成为影响高校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不仅仅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还冲击了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因此要对高校网络舆情提高认识,在充分了解网络舆情概念、特点的基础上,理清网络舆情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利用网络舆情展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微媒体的勃兴塑造了强大的微文化场域,成为当下思想文化交流的集散地和舆论信息的放大器。高校大学生作为微文化场域的特殊力量,以微博、微信等为载体的"微传播"方式成为这一群体主流的信息渠道,舆情的研究视野随之发生转移。研究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演化规律和舆情干预机制,是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6.
创新网络时代,每时每刻都会繁衍出无数的信息,不断重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着我们的世界。高校学生作为网络利用率极高的一类群体,也是网络舆情的主要生成力量和影响对象。本文从创新网络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特点出发,分析高校舆情演变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发布的信息及各种反馈和观点进行舆情分析与判断,是舆情挖掘的重要手段。设计了网络舆情热点挖掘系统,通过文本处理、分词处理、复杂网络聚类及舆情热点提取等功能,使纷繁复杂信息中的热点话题及其舆情得以突出体现,为舆情热点定位、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支持。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当今社会热点话题之一的网络舆情入手,通过对网络舆情概念的辨析和高等师范院校网络舆情发展特点的阐释,指出管理高等师范院校网络舆情的主要途径是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和网上交流平台,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这将对高等师范院校构建良好网络舆情环境和建设高校学生教育新阵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角度,针对当前形势下网络舆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网络舆情管理的各项对策,包括制定规范的舆情信息报送机制、对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创新舆情调查方法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奥情分析系统的框架结构,由采集模块、预处理模块、分析模块、信息提交模块和决策支持模块构成。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情给政府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发生时,往往出现回应不及时和权威信息缺位等问题,极易导致舆情扩大。政府应当及时捕捉舆情热点,依靠权威声音进行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网络舆情监控系统,重视政府信息公开,从而合理有效的处理网络舆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