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亚绒 《新闻知识》2007,(10):89-90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传媒业迅速发展,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新闻舆论界在满足公众知情权和发挥舆论监督职能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是大量报道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难免会触及到个人隐私问题,从而产生了公民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冲突。如  相似文献   

2.
政府信息公开和档案开放是目前我国信息化战略实施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机构必须向社会提供的两种信息服务。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开放从政治基础上统一于民主社会的形成,透明政府的构建和人民参政议政的需要;从法律基础上统一于公民知情权、信息权的享有;在实践工作上统一于政府文件及其档案信息的公开、利用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体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新闻信息,新闻信息传播的价值则在于引导舆论以影响现实。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传播新闻信息、反映和引导公众舆论的方式,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是社会生活中一切不合乎法律、纪律、道德的行为。新闻舆论监督是民主、法制国家的人民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权力和社会公共事务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方式,也是新闻媒体承担的一种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4.
知情权与新闻采访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情权”是公民对国家重要决策、政府重要事务以及当前社会上发生的与其权利和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它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和前提,是公民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知情权的落实离不开新闻报道、信息公开权等的配合,其中,新闻媒体是公众知情权的维  相似文献   

5.
丁柏铨  刘爽 《新闻知识》2004,(11):18-21
(一)知情权是公民所拥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尊重公民的知情权,体现了现代民主和现代明的要求。在当今世界,在任何明程度较高的国度,公民知情权都受到政府的重视。向社会及时发布重要信息,是保障公众知情权的体现。尊重公民知情权,正常情况下应当如此,在危机事件出现后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05,(5):79-79
郭宏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上撰说,中国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担当着上传下达的宣传责任,又是社会大众的资讯工具,履行着社会传播的新闻职能。但不管是哪一种职能,都应该注重新闻传播的客观效果,努力实现新闻影响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邹广娱 《新闻世界》2009,(9):130-131
政府的信息公开、媒体的新闻传播和公众的知情权是相辅相成的,正确对待和运用新闻媒体,是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的体现,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和新闻媒体相互沟通,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8.
对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莹 《新闻采编》2005,(3):33-34
新闻媒体具有传播信息、形成公意、造就舆论,帮助公众实现知情权的功能,并能对公共权力行使者进行监督。司法活动是公共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被纳入新闻媒体的视野。近几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我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及我国司法界公开审判原则的逐步落实,媒体对司法审判的报道与监督也日益加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媒体与司法权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争论。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新闻媒介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即受众通过媒介获取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利益相关信息的权利。随着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知情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知情权不仅是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基础,也是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保障。作为职业化、专门性的新闻媒介,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0.
然声 《记者摇篮》2004,(4):21-22
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新闻舆论是“公共文明之利器“.媒体的社会角色是大众传播工具.其本身并不具备处理社会纠纷、解决社会矛盾的裁决功能.但作为社会公器.它是社会监督有效存在的一种有效形式.有满足公民知情权的基本功能。而公民的知情权是受到宪法保护的。因此.正确处理“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关系.依法行事、客观报道.是新  相似文献   

11.
李燕华 《今传媒》2012,(6):43-44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公益性出版传播能在较快时间里给公民提供灾难逃生和震后自救的相关信息,从而最大限度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公益性出版作为一种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文化事业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中作者截取了2008年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两个时间节点,分析该时期文学纪实类、灾难知识类和心里辅导类等公益性出版物出版情况,从而对我国公益性出版传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由新闻侵权引发的民事诉讼案件日益增多,公民法制意识和人格意识不断增强,新闻自由权和个人名誉权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两种公权和私权,法律在这两者之间维持着某种动态的平衡,新闻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既要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又要尽量规避侵权的诉讼风险。一、从思想上重视隐私权和名誉权新闻侵权行为是在新闻采集和传播中侵害他人(自然人、法人)人格权的行为。每个公民都有独立的人格权,人格权包括姓名、肖像、生命、健康、名誉、荣誉等方面的权利。新闻媒体传播不真实的情况或情况虽真实但属于  相似文献   

13.
大众媒体在被赋予重要权利的同时也对公众承担了一定的义务,其中一项重要的义务就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等,是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府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公民获取官方信息和自由的权利,即公民的政治知情权(行政知情权)。  相似文献   

15.
颜斌  杨丹 《新闻天地》2003,(6):31-33
从传播学角度看,政府是权威信息的掌握者和控制者,应该满足公众对危及自身生命安全知情权的需要,及时提供客观公正、真实的信息,同时,政府又是新闻传播的管理者,应该引导、调控新闻媒体对事实加以解释,支持传媒发挥其功能。作为大众传媒,有责任不断地寻求事实真相并公之于众。在这样一个多元资讯的时代,为受众及时发布客观、公正、真实的信息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16.
如今大城市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尤其是女性,隐私意识空前强烈,这里面大众媒体的反复倡导和传播功不可没。但同时,公民的知情权也日益扩大,当知情权包括个人的性信息等隐私内容时,就会产生冲突。而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主要来自大众媒体。于是,矛盾产生了。一方面,如果新闻带有明显的公共利益性质,此时公众的知情权是否高于公民的隐私权?另一方面,一些与公共利益关系不太大的涉及个体的新闻,如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往往带有大量的隐私信息,这些信息的传播是否没有边界?  相似文献   

17.
刘胜 《新闻前哨》2003,(8):11-12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媒体不仅成为了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成了实现舆论监督的有力工具。新闻媒体在实现公民的知情权、保证公共利益的正确使用方面表现出了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同时,法制观念也不断深入人心,人  相似文献   

18.
公民的隐私受到法律的保护,我们不能利用知情权或言论自由来对抗它,它是新闻报道的禁区之一。对于公众人物来说,他们的许多私事由于与公共利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当面临着公民的知情权时,这层“隐私面纱”自然就要被掀开,公众人物的这些私事应当成为允许新闻媒体报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新闻媒体传播各种信息,为受众提供指导、服务、娱乐,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职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除了发布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等职能外,十分重视发挥新闻传播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机关报和国家电台。利用新闻传播指导工作主要表现为:新闻舆论机关和新闻工作者,根据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播有指导意义的新闻信息,对受众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效应。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历来重视发挥新闻传播的作用。马克思早在1848年12月司日关于《(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说过:…  相似文献   

20.
郭梅 《新闻知识》2012,(2):46-48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立法的逐步完善明确了大众传媒的权利归属,即作为专业化的传播机构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实现.大众传媒传播成本低、信息容量大的特点赋予其作为政府信息公开主渠道的角色.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大众传媒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下的功能拓展了空间.大众传媒是政府信息的传播者、解释者、监督者、反馈者,同时还承担着代言公众寻求政府信息,建构政府形象,塑造传媒公信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