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灵芝 《小学生》2011,(6):10-11
如何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在作文教学中曾进行过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2.
<正>成功的作文教学,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其中,"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是基础。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作文是真人真事真情流露""作文教学要重视生活的积累"。所以,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点,应该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丰富写作的源泉。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这是针砭时弊的真知灼见。然而许多学生在生活中见得少,知道得少,积累也少,又如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鲜活饱满的作文呢?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大胆地走进生活,在生活中索取作文素材,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才能有效地提升作文水平。一、学会观察,留心生活,向广袤自然索取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开展经历体验作文教学活动,是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发生活经历资源,积累创作素材,能够拓展作文的选材范围,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开发生活经历资源,积累创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经历是学生作文的基本素材。只有开发学生的经历资源,让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为习作提供更丰富的源泉。虽然学生的生活经历简单,但只要善于开发,其内容也是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普遍认为写作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写作素材."小学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沟通"是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它的基本途径是:开放语文课程,构建生活课堂;培养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改革作文教学,激发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6.
当前小学的作文教学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却忽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生活是写作的触发点,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离开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写好生活作文。生活是一座富矿,生活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阅读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作文教学,尤其是小学启蒙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真谛,流露对生活体验的感受。追求文章的真实、文章里流露真切的感受才是我们启蒙作文教学的目标。在小学启蒙作文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展开教学。一、回归生活,收集素材——体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特别是三年级的启蒙作文更是离不开生活,学生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实践中体验过程、体验感受,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  相似文献   

8.
李克仲 《考试周刊》2012,(60):40-40
作文语言与素材的积累就好像是泉源与溪流的关系.只有积累的源泉丰盈不竭,才有写作时的源源不断。所以.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内容的活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也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的积累。学生有了写作素材,作文时才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9.
在给学生进行语文写作教学时,一个好的素材的 引用也就相当于让作文有了灵魂。学生只有在平常的时候多 积累素材才能够让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所以,在进行写作教 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平常的时候多积累素材,为写作提前做好 充足的准备。因此,本文从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素材;感受自然,在大自然中寻找写作素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 践活动中积累素材三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一门艺术,写作是突破语言范畴的一种方式,这就需要不断积累素材。高中作文写作就是需要学生不断从生活中积累点滴的感受,只有做到读万卷书,才能够下笔如神。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作文写作需要教师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只有有了各种写作素材,作文的质量才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教师》2009,(16)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面对作文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写出的文章缺少深度和章法.究其原因,关键还在于学生缺乏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在生活中找不到素材,写作与生活脱节.语文教师应运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教材范本,寻找生活的影子;利用自然画卷,寻找生活的景点;利用社会舞台,寻找生活的哲理,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积累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2.
李南 《考试周刊》2011,(86):59-60
作文要有感而发,要在生活中写作。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融入自然。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习作素材来丰富写作内容,笔者就如何从生活中挖掘习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谈几点体会。一是用敏锐的观察力感受生活气息;二是养成用写作的形式来展现生活的习惯;三是善于从内心出发挖掘真实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有真情,才会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密切联系生活,真切表达生活。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它是为生活而作,因生活之需而作。正所谓: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离开生活,作文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这样,学生才会爱上作文,进而快乐地作文。一、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境,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目光投向返璞归真的自然、目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5.
陈丽丽 《学周刊C版》2020,(13):125-126
作文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而要想使学生能够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应重视素材的积累,只有丰富的素材积累才能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反之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是很难写出富有生命的作文的。所以本文就生活中积累素材的策略进行研究,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积累素材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的指导,改善学生写作素材匮乏问题,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强化阅读、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在知识积累和生活经历还相对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阅读来拓展视野,培养情趣,积累写作素材。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课文作为写作范例和现成生活情境中素材的作用。作文教学要实现与阅读教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潘海强 《时代教育》2010,(5):221-221
我国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曾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篇文章的产生要经过"生活感受--酝酿构思--倾吐表达"三个阶段.因此,作文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内容就越充实.首先,应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同时,在实践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素材的能力.其次,倡导不拘一格的写作形式,生活多样,写作形式也多样.鼓励学生真实写作并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各种写作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写作.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的使命是表现生活。所以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并且加强知识储备,从而使学生写出的内容真实,生动感人,让作文富有生活味。  相似文献   

20.
一、观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我们老师首先应指导学生尽情地投人生活,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深入生活、体味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开掘心智,让他们感到语文无处不在,作文时时、事事可写。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去亲近生活,在生活中观察、聆听、感悟,让阳光、鸟语、亲情、泪光……都呈现在他们面前,并“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从而自觉、快乐地在作文中表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