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现代小说雅俗分流、雅俗互渗,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通俗的,但作品反映了中国传统儒、释、道化的精髓、体现出小说创作“学人生”与“学的娱乐性”的统一。金庸先生武侠小说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已远远超过俗学的范畴,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看金庸     
金庸先生的14部武侠小说已被印成多国文字,全球畅销,更有外国朋友把读金庸先生的作品看作是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捷径。香港有两位作家写书发了大财,一位是倪匡,另一位就是“金大虾”了。看了这么多部金先生的作品,也算是一名大“虾”,所以我就侃侃对金先生作品的看法。一部好的武侠作品,一定要有令人神往的武功秘籍,相当鲜明的侠义精神,再加浪漫感人的爱情故事,这便是武侠小说的骨架。仔细分析金庸的小说,发现几条“真理”,我称它为“金氏定律”:一、男主角要么绝对聪明,要么绝对英俊,要么两者兼有。金大侠笔下的男主角…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雅俗对峙与金庸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雅俗对峙是学发展的内在动力,20世纪中国小说地位空前变化,新学对通俗小说发生影响,通俗小说则对新学提出了挑战。雅学、俗学都能产生伟大作品.金庸就是超越雅俗的典范,他超越了“供消遣”与“为人生”的传统,以超凡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才能,以对传统小说语言形式的发扬光大,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4.
金庸的武侠小说对中国传统小说进行了改造,开启了民族小说形式的新路径。本文从小说模式的演变全身换血的改造,金庸、鲁迅异同论,“雅”“俗”之说和承前启后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5.
《孔乙己》是《呐喊》中鲁迅最喜欢的一篇。关于这篇小说,据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介绍,鲁迅自己曾谈过一种看法:主要“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而叶圣陶、茅盾等人也都对《孔乙己》的主题有过自己的阐述,但茅盾的看法,好像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尤其是没有引起中学语文教学界的注意。   茅盾对这篇小说的看法十分别致,他抓住这篇小说最初发表于《新青年》时作者《附记》中的话:“这一篇很拙的小说,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茅盾解释说:“此处的‘或一种生活’其实是指当时…  相似文献   

6.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世界的“盟主”,他的武侠小说的艺术成就与影响,无出其右者。有人说:“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可见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金庸小说研究、金庸研究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术研究科目——金学。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视角看金庸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热是一种化现象,它是在中国大陆解放,香港市民阶层急骤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在金庸创作武侠小说过程中,从“写武侠”到“反武侠”经历了一个否定“自己”的化心态演变过程,同时在创作中表现了许多新的化观念,使武侠小说不俗脱凡,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武侠小说是学百花园中的一个品类,它可以与学共存,但“武侠小说热”却不是学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它不可能走向永恒。因此,金庸“挂刀封笔”,是明智的决定。  相似文献   

8.
于俊青 《现代语文》2006,(11):41-43
阿英是近代国难学研究的开拓,郭延礼先生在《阿英与中国近代学研究》中说:“阿英是在近代学研究的拓荒期用力最勤、成果最多、贡献最大的一位名的中国近代学研究专家。”阿英对近代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近代国难学研究。1936年,他在《〈近百年中国国防学史〉自序》中说,我们的学史家“一向只会评章的优劣,争辩谁是正统谁是非正统,早都有‘国家事,管他娘’的成见在胸”,并不重视研究近代以来丰富多彩的国难学。鉴于此,阿英亲自撰写了《近百年中国国防学史》,论述从鸦片战争到1935年日本增兵华北近一百年来的中国国难学,遗憾的是这部书稿已佚。但他编辑的《近百年来国难学大系》、《近代国难史丛钞》等作留下来了,这是我们宝贵的学遗产。阿英先生有着高远眼光,其国难学研究填补了近代学史的空白,提供了重新审视学史的崭新视角。然而,阿英之后却鲜有人问津这一领域,我们今天循着先贤的足迹前进,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小读者》2011,(5):66-66
初中时迷上武侠小说,上课都在看。一次看金庸的《天龙八部》,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没收了小说,然后说:“把其他七部也给我交出来!”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说自己从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巴金先生也说:“最大的技巧就是无技巧。”鲁迅先生的话也许说得有些偏激,但事实证明这话是真理,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至今没有听说过哪位作家是听小说作法听成作家的。巴金先生的话其实是说出了文学创作的实质。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不在于它运用了什么技巧,而在于它以真实的感情、深刻的思想打动了我们。一切应出于自然,顺应自然,做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才是作品追求的最佳境界。正如先哲老子所言:“太上,不知有之。”他并不是针对写作而言,但我们完全可以…  相似文献   

11.
阅读鉴赏“中国现代小说如鲁迅、茅盾、巴金、沈从文的作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是“课标”对“选修课程”提出的具体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的作品影响深广,读者众多,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更是将武侠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颠峰,阐释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侠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奠定了金庸在“武林”中的盟主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金庸研究中,学界侧重于金庸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而轻于对金庸与外国文学及文化的研究。金庸小说既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受到了外来异质文化的影响,其小说在展现出“民族性”的同时又展现出了“世界性”。将发掘其武侠小说的内在魅力与探索其武侠小说的外来影响相结合将有助于“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近代狭邪小说上承古代“世情”、“人情”小说叙事传统,下启民初言情、社会小说创作,在中国近现代通俗小说发展史上有承传递进之功。自鲁迅先生首倡狭邪小说研究以来,关于小说分期问题的争论不断:三阶段论以鲁迅先生的“三变”说为蓝本,强调文本内容与现实社会的契合度,将狭邪小说分为溢美、近真、溢恶三个阶段;在文学研究多元展开的大背景下,两期说应运而生,在综合考量小说内容、艺术风格、作家身份、传播方式等文本内外因素的基础上,认为近代狭邪小说实为前、后两期。分期上的歧见,表面看来是研究者学术视野与研究取径的不同,实则缘自于文学批评方法的转向,究其根柢乃是对近代狭邪小说特质的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巴金与鲁迅最像了,他们都是最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鲁迅说他是“抉心自食”,巴金也说他“燃着自己的心”。我想这是他们与传统的中国文学家、与西方古典或现实主义作家最大的区别吧。他们都是来无可寻之路,去无可往之乡呀。现在的中小学生,恐怕是弄不清楚他们这种极为强大的人格精神的。可是我们也不要把巴金说得太深刻、太秀异了。其实,巴金还是有靠的东西的,我想有三样,每个人都离不开。只不过,巴金和鲁迅他们,比较极端罢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抒情诗的国度,闻一多先生说:“从西周到宋,我们这大半部学史,实质上只是一部诗史,”诗歌在2000多年的学史上一直占据正宗地位。就是在宋以后,出现了戏剧和小说,其成就和地位仍然不能与诗歌相比。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小学开始阅读金庸小说,可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金迷”了。虽未曾与金庸先生谋面,但有幸得到他亲笔书写的赠言,一段与金庸先生忘年“神交”的历程由此开启。笔者也由一名业余的金庸小说粉丝,逐渐成为金庸小说的研究者。笔者一家祖孙三代皆为“金迷”,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和影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回望中国文学史的百年沉浮,我们不可能忽视那一度翻涌的金庸浪潮。从80年代金庸小说传入内地,“金庸热”可谓经久不衰,国内外的评论界也对金庸小说作出各种评论,尤其是90年代以来精英阶层对金庸小说的认可让其地位猛然提升,大有登堂入室之势。虽然批评文章屡见报端,却也阻止不了“金庸热”的强劲势头。甚至有人认为:“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20.
孔庆东,文学博士,北大中文系副教授.“北大十佳教师”之首;有《47楼207》、《黑色的孤独》、《口号万岁》、《四十不坏》、《匹马西风》等作品风行于世;媒人(媒体之人)戏称“北大醉侠”,为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现代小说与武侠小说,近年在多家电台电视台和多所大专院校设坛讲授金庸武侠小说,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金庸和鲁迅。其作品语言驾驭出色,文章生动有趣,愤世嫉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