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2月号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有这样一条广告标语:“数字化时代没有创造一个无纸社会,只是纸的革新而已”(Thedigital age hasn't created a paperlesssociety.Just a revolution in paper.)这完全可以借用来说明信息时代之于计算机报刊的关系。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持续多年的新办报刊严格控制、刊号资源基本冻结的情况下,1998年北京创办了《网络报》、《互联网周刊》等一批报刊,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围绕 IT(InformationTechnology 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化潮流势不可挡,由此亦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刘旸  马艺 《今传媒》2005,(7):30-31
1985年,《中国计算机报》悄悄地诞生了。在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以后.《中国计算机报》扎根于飞速发展的IT行业,小心翼翼地寻找着市场中的机会1998年,IT媒体市场空前繁荣,但是竞争也呈现出白热化的态势,IDG、ZD和CMP三大美国IT出版集团已经进人中国市场。谁能在这场竞争中拥有资本谁就能成为赢家,  相似文献   

3.
方洁 《新闻前哨》2004,(3):23-24
近几年,国内财经媒体的兴起颇引人注目,然而,诸多财经类报刊的出现与彼此间激烈的竞争并没有催生出如《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那样叫好又叫座的“顶尖高手”。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媒体的市场定位没有做好。 Al Ries和Jack Trout在《定位》一书中提到,“在这个传播过度的丛林中,获得大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缩小目标,分门别类。简言之,就是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5,(Z1)
“报刊之友”告读者报刊的生产过程是将人与机器、计算机设备以一种特有的方法结合起来,与时间赛跑的过程.这是一桩宏伟的事业.在中国的报刊之林中,《报刊之友》肩负着独特的历史使命,报刊业需要她。《报刊之友》公开发行了,步入市场了,但贴近报刊,引导报刊,服务...  相似文献   

5.
陈愈超 《传媒》2003,(8):58-59
对零售市场进行监测,是对报刊市场进行研究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对零售市场的量化监测分析,可以透彻了解市场,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新的市场动向和机会、存在的问题和陷阱,是实施市场导向战略的必备工具,目前开元策略的报刊零售监测研究得到包括京华时报和经济观察报等新兴强势媒体的充分关注和应用。 为更好探讨零售监测在报刊媒体经营过程中的作用,下面我们将对比2002年9月和2003年3月IT类媒体的零售市场监测数据,试图探讨在新时期IT媒体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IT业的发展,为IT媒体的繁荣提供了最好的温床.目前,国内专业IT传媒逾百家.同时,几乎所有的大众报刊均开设了有关电话与网络的专版.大众媒体的IT版发展不容忽视.与专业媒体相比,大众媒体发行量大,读者面广,因此大众媒体IT版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但大众媒体IT版创办时间相对较短,其发展前景以及如何办出特色都是媒体从业人员亟需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如同“时尚”这个词在当今社会的大肆流行一样,时尚类报刊也成了近年来报刊市场风头日益强劲的一支新军。《时尚》、《瑞丽》、《世界时装之苑》等时尚类杂志暂且不论,单说报纸,最早叫响的是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随后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发行量很快飙升至40万份。于是,这一市场被多家媒体垂涎,纷纷跟进瓜分,仅上海,就很快冒出《上海星期三》、《上海壹周》等时尚类报纸与《申江服务导报》竞争,后来者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8.
曹鹏 《新闻记者》2002,(4):24-25
虽 然WTO与中国传媒业并没有政策上的直接挂钩 ,但是 ,不可否认 ,市场经济环境中 ,概念对行业有很强大的影响力。经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暖冬 ,中国迎来正式加入WTO后的第一个春天 ,神州大地绿意盎然 ,媒介市场也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各地竞办财经报近来国内报业开始新一轮创办新报新刊热 ,这轮行情的突出特点是以财经媒体为主。不长的时间 ,已经有若干家新办财经报刊闪亮登场 ,而且这些报刊分布在各地 ,有的甚至是在内地中小城市。大致盘点一下 ,新办的财经报纸就有天津《今晚经济周报》、《青岛财经时报》、广州的《21世纪经济报…  相似文献   

9.
世纪华文 《今传媒》2010,(7):127-128
世纪华文长年对全国报刊零售市场进行常规调研,上海综合类日报零售市场调研是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调研时间为2010年3月,所调查媒体包含《新民晚报》《扬子晚报》《新闻晚报》《新闻晨报》《东方日报》《天天新报》《上海青年报》《解放日报》等8份综合类日报,  相似文献   

10.
监测说明:北京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咨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的报刊零售发行的监测机构,公司监测报刊种类有30余类900多种.本次调查数据是以2005~2006年期间世纪华文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西安、重庆、南京、沈阳、武汉等10城市的报刊零售市场的连续监测为基础,对17类报刊347份报纸和杂志的零售市场概述.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世纪华文所监测的城市扩展至30个,报刊零售监测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大中型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和沿海重点城市),并且对部分种类报刊从季度实时监测发展到月度连续监测.以下为2005~2006年期间10城市IT类报纸零售发行状况.  相似文献   

11.
17年前,《中国计算机报》创刊时的同仁只知道自己是创办最早的IT媒体之一,怎样维持生存是报社的第一要义,还不敢有多少其他奢望。 而如今,从《中国计算机报》滚动发展出来的赛迪集团成为中国目前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智力密集型信息服务企业集团,旗下拥有16家IT类  相似文献   

12.
蔡正鹏 《传媒》2005,(2):48-49
报社、杂志社一般都是通过销售报纸来拥有读者,通过对读者的拥有,来销售读者给广告主,完成"二次销售".因而,分析一份媒体究竟有没有很大的广告价值,对其销售领域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读者数量、读者质量和竞争态势是判定一份媒体有没有广告价值的三个角度.随着近几年IT业的高速发展,IT类报刊也呈现竞相争荣的局面,为了进一步稳固、发展自己,各IT类报刊也渐渐对市场进行了详细的划分,纷纷锁定自己的目标读者群,这在发行方式上也能够体现出来,订阅、零售、赠送、派送等方式层出不穷,而我们分析某一媒体的广告价值,最值得参考的标准就是其零售发行量,因为订阅融合单位订阅和个人订阅,其面对因素相对复杂,而零售是读者主动付费型的一种阅读行为,有直接的市场性和目的性,其广告价值的参考意义远远大于赠阅性阅读,也更清晰于订阅性的阅读方式,考察报刊的零售状况即是考察其读者规模、市场竞争能力和广告价值的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从北京图书大厦“计算机畅销书展销”中发现,其陈列的200多种计算机畅销书中,以“入门”、“自学”等词语为书名的计算机基础类图书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根据数据显示,在2005年中,尽管计算机基础类图书在IT图书市场上仅占21.49%,但在零售市场销售前500名中,就有225种此类图书,占到了45%。在2006年上半年中,这样的趋势在继续保持。作为一项技能,计算机操作早已不再神秘,但每年仍然有很多读者要从头开始学习电脑知识,前些年,入门读者往往会选择《计算机基础》之类的书,从最近几年开始,零售市场的主流入门书从策划到营销都开始有了许多鲜明的特…  相似文献   

14.
市面上的报刊大体有四类,日、晚报类,时尚家庭生活类,儿童及文学刊物,还有像体育、证券、收藏、汽车、电脑等专业性刊物。其中家庭生活类报刊品种约占四分之一。市场无情,但仍有不少新生女性生活类报刊经受考验,走入女性读者手中。《家庭主妇报》、《知音》、《家庭》、《时尚》、《生命时报》都是代表。这些胜出者的生命力何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5.
张靖同志经广泛的市场调查在《中华读书报》(2002年5月8日)撰文认为: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开始正面交锋的今天,图书为报刊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合订本的新型合集。这种图书合集的形式多样,有以主题为集,有以栏目为集,虽然内容大体与报刊相同,但却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把报刊与书“亲密接触”的漓江出版社,曾前后出版了《新周刊1999年佳作》、《新周刊2000年佳作》、《女报佳作时尚版》、《女报佳作纪实版》、《希望2000佳作》、《凤凰周刊年度佳作》等名报名刊佳作年选系列。面对老式的合订本,这种佳作合集无疑是有很…  相似文献   

16.
格局稳定了吗?十年,都市报的洗牌似乎接近完成。今天,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是否已经主宰市场?追随者有多少生存空间、有多少超越的可能?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新近发布的报告,2006年,都市类报刊广告增长最强悍的分别是上海《新闻晨报》,31.35%;北京《京华时报》,18.29%;广州《南方都  相似文献   

17.
许鹏 《传媒》2014,(11):71-73
正近年来,传统媒体转型成为业界的热词。传统媒体从业者的焦虑、不安与手足无措,从来没有这么明显过。尽管不愿意谈论死亡,纸媒的死亡却一个接一个的到来。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纸媒——《新闻晚报》《天天新报》相继休刊,北京的《竞报》也宣布休刊。除了这些较为受人瞩目的事件,悄悄进行中的休刊事件也为数不少。当然,休刊的报刊并不都是因为经营不善,但因媒体市场环境变化而关停的报刊确实占大多数,媒体再次面临因经营环境变化和经营模式滞后而带来的困境。一个显见的道路是向全媒体转型,没人有耐心等待理  相似文献   

18.
电子工业社主办的《中国信息化》杂志,2004年初创刊,正值IT泡沫已去,市场低沉之际。然而杂志创办不久,便得到行业的认同,被中国计算机协会评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与《计算机世界》、《电脑报》并列一起。创业难,成功创业更难。让我们一起听听《中国信息化》总编李新社谈创业经历。  相似文献   

19.
看客 《青年记者》2004,(3):34-34
《中国大学生》是一个在全国大学生中很有市场的媒体,并且是一份独家的以大学生为目标读者的全国性杂志,特别是近年来其在实用性方面上的开掘,如增加了考研、考英语等各种考试的实用性内容,再就是每到毕业生求职时期出版的求职指南类特刊,使该刊的读者数量激增、销售及广告收入可观,在大学生中的影响非同寻常。但遗憾的是,因其属北京市教委主办,在去年的报刊治理中被停办了。目前,以大学生为目标读者的媒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08,(11)
2008年10月世纪华文对深圳9份都市报,在福田、盐田、宝安、罗湖、南山五个地区150余个报摊亭进行了零售监测与定量研究,调查媒体包括《南方都市报》《晶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深圳商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深圳日报》和《南方日报》,采用的是世纪华文SIS报刊连续发行监测分析体系。对深圳都市报报业零售市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