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中国美学史上,对于道家思想的研究历来只侧重庄子,认为庄子的哲学即美学,而对老子的思想则缺乏深入全面的评价,或认为老子的著作只是“兵书”,将其与孙子、韩非归于一类;或认为老子有消极厌世的倾向,是反动思想的代表;更有人认为《道德经》专讲政治上的阴谋权术……如此等等,后人对老子的研究异义极多,老子思想成为中国哲学和美学史上的一个谜。实际上,老子一生的著作只是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但它却为道家学说奠定了全部  相似文献   

2.
《老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被尊为道家的始祖,其著作《老子》更是先秦道家的代表性历史文献,其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哲学、军事、医学和天文等思想,而且也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老子》一书所蕴涵的丰富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为无为而治、人本管理、水式管理方略和辨证的管理艺术。老子管理思想的精髓对于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道家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思想学术派别,形成于春秋时期,道家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世界观。道家认为"道"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起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记录在《老子》一书中。关于《老子》一书的编纂过程,有不同的意见,但人们普遍认为它反映了老子的思想。在《老子》一书中,老子管理思想的基础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管理谋略是"柔弱之术",而老子的社会目标则是"小国寡民"。  相似文献   

4.
老子,又名李耳、老聃,春秋晚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被世人尊称为“道教始祖”和“太上老君”。著作《道德经》(也叫《老子》)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它成了全世界很多人都爱读的思想著作。  相似文献   

5.
道家是由春秋时期老子和庄子开创的一个思想体系,《老子》和《庄子》(《道德经》和《南华经》)是这一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这两部作品中。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民间仍然具有很大的凝聚力。《老子》把"道"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它的哲学思想在文字之间显而易见,因此被称为哲理诗。与《老子》相比,《庄子》因为其语言本身和创作形式的  相似文献   

6.
道家思想和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起源,其中儒家文化思想在后世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社会占有统治地位。究其原因,是因为孔子的治国安邦思想被后世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重视,并成为了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孔子的治国安邦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书中治国安邦思想的内容,许多在今天看来仍不乏有借鉴意义。与儒家文化相比,道家思想主要倡导的是个人的修身养性,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中。书中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对今天人类的社会生活仍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这两部著作的思想无疑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今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本人认为,这两部著作一部注重国家的治理,一部注重个人的修为。国家治理得当,有利于个人的生存,而个人修养高深,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7.
道家思想和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起源,其中儒家文化思想在后世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社会占有统治地位。究其原因,是因为孔子的治国安邦思想被后世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重视,并成为了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孔子的治国安邦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书中治国安邦思想的内容,许多在今天看来仍不乏有借鉴意义。与儒家文化相比,道家思想主要倡导的是个人的修身养性,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中。书中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对今天人类的社会生活仍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这两部著作的思想无疑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今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本人认为,这两部著作一部注重国家的治理,一部注重个人的修为。国家治理得当,有利于个人的生存,而个人修养高深,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
安徽大学哲学系的孙以楷教授长期笃志于道家哲学研究,已经出版的《庄子通论》、《老子通论》、《老子外传》、《道德经注释三种》、《道家文化寻根》(合著)等著作早已为人所知,表明了他在道家思想研究领域的诸多成就和贡献。这次他又向学术界推出了六卷本的《道家与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9.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重要流派,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它创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流而为战国时关尹学派、文子学派、列子学派、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庄子学派等。道家全部发展史上,黄老学派最具社会政治影响,庄子学派则无疑是道家思想的中坚。道家学派中最为重要的著作有《老子》、《庄子》、《列子》、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前四篇古佚书、《管子》四篇(《白心》、《内业》、《《心术》(上、下》)、《淮南子》等。道家思想精深充实,特别是老、庄,他们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弊端,对人间的愚昧进行辛辣的嘲笑,他们主要贡献是在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哲学思想是极为丰富的,许多古代典籍著作中都应用了辩证法来对思想进行诠释与表达。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的著作中就有很多的辩证思想,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的"小大之辩"就是辩证法的具体表现,它为中国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小大之辩"也成为了中国哲学史上经久不衰的辩题。  相似文献   

11.
汪奠基在20世纪中叶实现了学术研究的重心转移,由现代逻辑转向中国逻辑史。关于后者的研究,他既充分借鉴西方逻辑史的研究成果,又不为已有研究框架所囿,进而在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古代是否存在逻辑,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中国逻辑史的基本特征等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汪奠基系统阐述了其中国逻辑史观。汪奠基是中国逻辑史料学的早期开拓者,他不仅提出了若干构想,而且努力将相关构想付诸实践。墨家逻辑是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一个重点,汪奠基在这一领域亦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具体涉及墨家逻辑的历史地位以及对以往研究方法的反思,墨家逻辑的主要内容,墨家逻辑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金岳霖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他在中国引进现代逻辑,率先在高校开设数理逻辑课程,使现代逻辑在中国从无到有,开辟了逻辑教学和研究现代化的道路;阐幽探微,发展了逻辑理论;普及逻辑知识,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逻辑专业人才,对西方逻辑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20世纪50-60年代,他对自己早期逻辑思想的错误批评,对中国逻辑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岱年先生是跨越两个世纪的中国哲学家(或"国学大师"),他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哲学的"大师",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在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上,开创了"综合创新"之路:他主张逻辑是西方形式逻辑与方法论的统一,是西方逻辑、中国古代名辩学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而他研究中国哲学的方法论正是建立在这样的"综合型"的逻辑观的基础上,他提出通过对西方逻辑和逻辑分析法的引进,而能合理地运用西方的"逻辑解析法"(概念分析法和问题分析法)于中国哲学的概念化、范畴化和系统化的——"现代化"进程之中,建立了中国哲学之固有的义理体系。但他的哲学方法论并没有把西方的"逻辑解析法"当成点石成金的"金手指",而又能在中国哲学实现"逻辑化"、范畴化和理性化的同时,也在本质上保有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如名辩学)的本土特质。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文言文部分,有很多关于中国古代辩术的记载.作者结合几篇有代表性的文言文,对中学文言文中的逻辑学知识进行简括地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文言文部分,有很多关于中国古代辩术的记载。作者结合几篇有代表性的文言文,对中学文言文中的逻辑学知识进行简括地分析。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启蒙者和先驱者之一,是正名逻辑的创始人.他提出的一些逻辑思想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正名思想和类推方法的提倡.  相似文献   

17.
赵纪彬运用历史分析方法,研究了推类思想和逻辑规律思想在先秦的发生和发展,对先秦逻辑的理论特点和成因作了较为准确的说明,初步揭示了秦以后中国古代逻辑逐步衰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整个20世纪,传统逻辑学命运乖舛.试验逻辑学派在其间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试验逻辑学是由杜威创立,通过其本人和其学生胡适的不懈努力传入中国,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试验逻辑对传统逻辑进行了批评和否定,但它本身并不是纯粹的逻辑学.国人在二三十年代对试验逻辑的推崇以及时传统逻辑的排斥是有一定原因的.  相似文献   

19.
在前亚里士多德时期 ,逻辑与哲学是融合在一起的。在这种原始的融合过程中 ,逻辑与哲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分离。从早期哲学家的思想中 ,我们认识到 ,哲学是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没有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逻辑就失去产生、发展的土壤。相反 ,如果哲学家不研究逻辑 ,不很好地运用逻辑手段 ,那么 ,其哲学就很难变得严密、深邃 ,很难有较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陈波的逻辑学著作《逻辑学导论(第二版)》为读者探究中国古代教育名著中所出现的逻辑错误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仅《论语》、《孟子》、《荀子》这三部中国古典教育名著,就分别出现了“因果倒置”、“论据与论题没有必然联系”、“论据不足”的逻辑错误。这些探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