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影视动画美学视觉传达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从美学、文艺学中最为常见的一些方法论在影视动画中不懂角度来进行相关美学应用分析,比如"精神分析法"象征研究法"等。  相似文献   

2.
天津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面向影视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培养应用型和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影视艺术人才。影视艺术学院是天津师范大学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类学院,现开设有“戏剧影视文学”、“表演”两个本科专业和“影视动画”、“视觉传达设计”、“摄影摄像技术”和“影视人物形象设计”四个高职(大专)专业。  相似文献   

3.
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影视动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形象和艺术魅力,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动画领域的重视,我国优秀的动画作品层出不穷,很多影视动画的制作风格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同时逐步摸索出了我国独有的特色.在新媒体时代,作为动画设计师,在影视动画设计中应该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并结合我国本土元素,加强对视觉传播的运用,以此来提升动画呈现效果,本文主要对视觉传播在影视动画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究,以期对影视动画设计与制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应用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设计者可以借助更先进、更专业的设计工具设计具有更广阔、更深度设计范围和设计主题的作品.同时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艺术鉴赏角度和习惯,提高了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具有冲击力的视觉盛宴.  相似文献   

5.
《瑞克和莫蒂》作为高口碑的科幻动画,在创作表达中呈现出想象力消费的美学特点。文章将从视觉、空间、人物、叙事、文化五个维度对该作品的想象力美学进行剖析:科幻属性、奇幻美学的画面呈现及“非人”景观表现出一种“视觉奇观消费”;空间“流动”、未来空间与“时间流”穿梭,使该作品具有“空间消费”特征;人物建构的反传统与非理性,人物造型的新奇性使该作品的想象力触及“想象的内在”—视觉背后的“情感”与“人物认同”;叙事中互文与戏仿的灵活运用,使其具有解构性与拼贴性,彰显出一种青年文化特征,促使青少年完成“部落划分”与“身份认同”;后假定性寓言、社会反讽是其想象力的第三维度——从视觉、情感到社会反思与民族寓言——满足着受众文化消费诉求。  相似文献   

6.
马晓娜 《传媒》2018,(12):88-90
以特定区域的文化考察为影视动画文化风格研究提供一个合理可信的背景要比孤立地考虑影视动画文化风格有更大的优越性.不同区域文化给予动画以不同文化底色,形成了不同区域动画鲜明独立的文化风格.区域文化中内部文化精神与外在物质形态二者共同影响影视动画创作,内在文化精神决定动画影片的文化风格,同时,需要借助文化的具体物质形态作为物质媒介或传达途径来实现风格的可见.对区域文化与影视动画文化风格的关系研究对中国影视动画创作的文化建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春节节日视觉符号的考察来探讨文化角度的国家形象传播问题.研究梳理了传统春节视觉符号的主要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视觉符号所传达的传统国家形象;又进一步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春节视觉符号的新增内容——如春节影视传播、春节旅游传播、网络传播、广告传播、邮票传播等,指出当前国家形象呈现出多元并存、矛盾和谐、主体意识增强的变化中形象状态;并依托新世纪国家形象,探讨了节日文化角度国家形象“自塑”的内容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兴华  王晓予 《传媒》2018,(10):50-53
改革开放后期,我国才对国外艺术审美标准及视觉美感的内容及元素有了一定的认识,传统角度上的视觉传达是停留在纸质的平面设计,现代化的视觉传达以三维空间为主,VR技术就以新的传达视角在人们的现代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VR技术引发的视觉传达新概念就是以技术为推动力的视觉传达革命,VR技术本身的视觉传达思维,需要人们接受,也需要不断创新.基于此,笔者以VR技术引发的视觉传达新观念为主要切入点,提出对技术推动视觉传达新观念的一系列观点与看法.  相似文献   

9.
李辰  李旭 《出版广角》2021,(19):71-73
数字网络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发展,在颠覆传统期刊封面视觉表达方式的同时,也使期刊受众对封面的视觉需求产生了较大变化.文章立足于新媒体的发展角度,对期刊封面视觉传达所呈现的新变化,从受众的视觉消费、审美范式和技术性需求等方面入手,分析期刊封面视觉传达的影响因素,探讨提升期刊封面视觉传达黏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杨鑫月 《今传媒》2016,(4):117-118
在当下的现代设计中,文字不仅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设计要素.作为平面设计中重要的视觉传达要素,一种特殊的设计图形语言,它可以让作品更具美感和韵味,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设计,它跟图像在平面中的应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文字设计就是把文字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最基本的艺术语言,按照设计师的脑海中的构思,同时遵循一定的设计美学原理加以调整安排,把设计师头脑中的审美意象物态化的一个过程.文字的创意设计是任何一位设计专业人员的必修课程,尤其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和做平面设计的工作者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文字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字设计也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而不断进步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平面媒体数字出版的视觉传达方法,这是跨媒体传播和艺术设计的交叉边缘学科,传统传播学研究的是媒体形态和转播途径、方法等课题,对视觉领域未有重点研究;美术设计学研究视觉传达通则,未重点研究媒体传播中的视觉传达及图形学,以及适合媒体的视觉展示手段.本文侧重平面媒体的视觉传达艺术和数字化技术手段研讨.  相似文献   

12.
李卫召 《大观周刊》2011,(16):225-228
“陌生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文学中尤其是诗歌语言中,是20世纪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一个核心问题,后被布莱希特等戏剧家应用到戏剧中,进而延伸到其它各个艺术领域,发挥了奇特的效果。通过分析研究“陌生化”在视觉传达中的体现及作用,确认其在视觉传达中的视觉共鸣,进而引起视线关注的功能;可以得出对“陌生化”理论的研究,能有效地提高和丰富视觉的趣味性,进一步揭示视觉艺术的生活来源性、阐释视觉媒介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性、有效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马强 《今传媒》2015,(4):128-129
从视觉艺术领域的现代主义创新浪潮中,数字化“革命”为各个门类的艺术形态带来了美学思维中的重大转型.新媒体艺术的兴起与发展,不论从其创作形式、语言体系、美学理念、视觉思维等方面,都在这门古老的艺术——舞蹈中渗透着.舞蹈的美学思维已经开始与新媒体艺术的美学思维相互融合,新媒体在广阔的“艺术田野”里燃起了“星星之火”,其艺术魅力的鲜活,为舞蹈创新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本文从新媒体舞蹈的具体实例为支点,分析其“重构美学”[1]中视觉思维的转型,并探讨新媒体与舞蹈融合的创新与发展之未来新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视觉传达艺术突破传统单一的印刷平面,囊括了以视觉媒体为代表的几乎所有大众传播形态,拥有文本与媒介双重身份。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其叙事策略,并着重探讨视觉传达设计的平面化叙事方式、视觉幻境、符号意义和文化悖论等身份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影视动画借鉴了一般影视形式的运动手法,它的艺术美感不仅仅是实现了对一般影视形式的逼真模拟,更在于通过它自身运动的独特美学特色,实现了一般影视形式所无法表达的形式和内涵。本文从影视动画运动的美学方面,浅要谈一下对影视动画的运动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郝爽  韩亚  向彦霖 《大观周刊》2013,(5):134-134
文字在信息传达上有其独特的“表情”,在海报设计上也不例外,对文字设计的情感美学的研究也将是我们设计师所应该关注和重视的。结合海报主题进行文字设计,从字体设计和文字版式设计着手,把握文字内容的意境,创造出与海报和谐统一的带有感情色彩的字体和个性化的版式,以给予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和比较直接的视觉诉求力,这样的文字设计将能获得“形美以悦目,意美以感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鸟瞰式”的都市媒介景观,这些景观表现为组织化的都市形象宣传片、娱乐化的都市影视意象、平台化的位置景观、个性化的无人机拍摄的短视频,其在视觉思维、视觉内容、视觉角度方面有着独有的特征,蕴含着认识都市空间和当今视觉文化生产的别样价值,成为独有的“鸟瞰式”美学。  相似文献   

18.
丁仰辉 《新闻世界》2014,(5):224-225
色彩是影视动画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传达思想的主要方式,它在动画的场景设计、情节烘托及角色造型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动画创作中,我们应深入研究和探讨色彩的运用规律,掌握色彩的运用技巧,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动画作品。  相似文献   

19.
在以新媒体技术为导向的视觉传达发展机制下,视觉传达与新媒体技术形式都在不断地更新.时代的发展也催生了视觉传达作为最终呈现受众的消费平台,来实现广告视觉传达的最大化.本文以视觉传达的概念和特点作为切入点,探讨新媒体对视觉传达的影响,进一步指出了新媒体技术下视觉传达的发展趋势,以便实现视觉传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为今后的视觉传达设计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李鹏 《当代传播》2013,(1):32-35
电视新受众研究是传播学受众质性研究中接受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志方法是其主要的研究工具.受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和“后现代及后结构主义转向”影响,民族志方法发生了“表征与合法化”的双重危机,并分别对电视新受众研究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问题和“真理观、客观性”等评价标准问题的认知和理解产生了明显影响,本文拟从方法论角度对民族志方法的这两种危机起源、内涵及对电视新受众研究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