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斌 《新闻记者》2008,(9):9-13
刘翔伤退北京奥运,鸟巢一声叹.愕然、震惊、伤感…… 中国社会因此产生的巨大反应.说明刘翔决不仅仅是-名体育明星,自雅典奥运会以来,刘翔已经成为-个符号,承载了太多诸如国家荣誉、中国未来的意识形态内容."所谓符号,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迅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①,大众媒介通过自身的传播在符号意义的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刘翔作为-个符号包含的意义和大众媒介的报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姜英 《新闻界》2009,(1):93-95
本文结合中国深度报道的发展轨迹,从社会转型与当代审美文化的流变.受众分层与受众审美情趣的提高,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媒介竞争的加剧、媒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市场化发展的需要等到四方面分析了新世纪深度报道复兴的背景与动因,并指出深度报道在新的社会环境与媒介环境下的传播策略在于从选题上、表达方式上,传播形态上,传播理念上进行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常昕 《中国广播》2011,(12):36-39
国内传统广播行业正置身媒介融合、自媒体快速发展的全新媒介生态,社会转型期的舆论引导也因此处在新的拐点和难点。笔者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近期有关“上海地铁追尾”事件的报道样本,梳理其对此次突发事件的报道特点和亮点,重点探讨在新的媒介语境下,传统广播如何在传播理念、节目形态上进行调整,以适应新时期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新需要。论述还引入上海电台的相关报道,提出地方广播应借助地缘、人力、线性资源优势,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应该采取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4.
由于社会环境、媒介格局、知识能力的限制,农民工在传播格局中始终处于"被传播"的位置,处于大众传播的边缘.即使在面对媒介时,农民工也不太懂得如何通过媒介表达自己的意见.农民工由于缺乏与媒介的互动,自身话语权的流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媒介话语的偏向.本文运用角色理论研究当代法治新闻中是如何通过话语"定义"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  相似文献   

5.
突发事件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安全等,具有 话题重大、爆发迅速、变化难测、关注度高等特点,特别是经由大众媒介传播扩散后,往往引发巨大社会影响.今天,当大众传播步入新媒体时代,新传播思维和信息技术正在影响或即将改变突发事件传播模式,这当中的"变"与"不变"为媒体的相关报道提供了新的竞技场.  相似文献   

6.
当前外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影响力.分析各国媒体中国报道的媒介语境和行文方式,并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报道,是达此目标的可取之策.本研究利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揭示报道文本的话语建构方式和受众诠释效果,分析媒介语境对报道写作者的意识形态影响.  相似文献   

7.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是主流媒体的现实课题。面对传播媒介的快速演进和社会现实的需要,主流媒体守正创新,在全面推进新闻报道的可视化转型中,奏响时代强音,丰富传播样态,引发情感共鸣,讲好中国故事。未来,需从媒介技术、用户体验、创作视角、传播渠道四个方面创新,不断提升主流媒体声量。  相似文献   

8.
矿难报道的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煤矿安全事故因其接二连三地发生,频率之高、伤亡数字之大,成为媒介的报道重点。据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000余起,矿工死亡近6000人。2006年,在政府大力整顿下,情况有所好转,但大大小小的矿难仍以惊人的伤亡数字震撼着大众。  相似文献   

9.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今年推出的世界杯足球赛报道取得了巨大成功,特别是将品牌传播与节目和营销紧密嫁接,在打造精品节目的同时,通过一系列包装和推介手段,树立了中国之声频率和世界杯节目的强势品牌形象,迅速将节目产品推向了市场,加深了受众(不仅是广播听众)对中国之声的了解,增强了频率和节目的影响力和亲和力,吸引了大批增量听众和广告客户,赢取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丰厚的经  相似文献   

10.
徐神 《中国广播》2009,(7):33-34
有关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报道是近期来传媒界密切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拟从网络媒体转载中国之声关于防控甲型H1N1流感报道的视角,分析网媒为何热衷转载中国之声报道的原因,以此展示中国之声在这场报道中,通过及时、准确、周到的内容信息,把党委政府和专家的声音准确传播给受众,以正确的舆论和科学的报道精神,为受众提供了最贴心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在对我国深度报道发展前景的考察中发现,深度报道的媒介分层现象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社会分层下的不同媒介由于其物理特征、传播渠道、受众群体等差异而对深度报道呈现出不同的容纳程度.这构成了深度报道的媒介分层。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语境下典型报道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浪潮给新闻传播带来的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国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和理论已经处于不断解构的状态之中。作为我国传统报道之一的典型报道也在不断试图革故鼎新,并由此衍生出了不同的样式与变体。社会结构的异质性、受众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媒介生态格局的变革以及媒介话语权的转变等成为典型报道变体产生的原因。该变体具体表现为典型选择的多元、报道方式的本质回归以及运作机制的市场化走向。未来典型报道的发展思路应为进一步回归新闻传播与报道规律、加强报道的针对性和强化分众传播,以及应该将媒介话语权更多地交与受众。  相似文献   

13.
时下,手机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在突发事件面前,传统媒体往往由于种种限制与制约,无法实现比较理想的报道.而手机媒体因其信息栽体和渠道的特殊性,反而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手机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媒介角色及地位,日益显得重要.但其作用的发挥也还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美国电视媒体对恐怖主义的报道具有媒介事件的典型特征:现场直播、预先策划、充满戏剧性、强制观看机制、高度人格化以及媒介扮演司仪角色等。这种报道方式一方面赋予了恐怖事件和恐怖分子在公众心目中的威望和重要性,放大了恐怖主义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它像其他媒介事件一样,强化了美国主流社会既有的社会秩序、价值观和通行的规则,提升了反恐在公众议程中的优先级和认同度。  相似文献   

15.
正电视媒介传播的有效性,是指电视通过一定传播手段向受众传递的讯息是否满足受众的收视需求,是否对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到引导作用,是否对受众的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电视媒介自身而言,传播的有效性也体现在是否满足自身的传播目的,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灾难性事件的电视报道,是电视媒介传播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事件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电视媒介必须采用不同于常规的报道手段和传播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这也是灾难事件报道中电视媒介能否实现传播有效性的一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6.
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但是作为重要传播内容的疫苗报道,不仅报道数量偏少,媒体在重大疫苗事故中缺位与失声现象严重,而且媒介报道公信力下降,特别是理论研究的滞后,制约了实践报道的进一步开展。作为承载信息传递功能的主流媒体,要把握疫苗报道时机,树立媒介公信力,推动疫苗规划、供给和监管的透明,同时要不断丰富疫苗报道的内容与形式,开展相关业务研究,积极探寻疫苗报道的新思路,让疫苗报道在一个有序透明的环境中造福大众。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是媒介融合发展的新形态,这一语境加速了媒介之间的激烈竞争.报业由于不具备电视、互联网在音、视频方面的优势,因而对实现全媒体的目标更为迫切.报业网站迅速打造自己的全媒体新传播平台,充分挖掘网站在声、画传播上的巨大效应,在报业面临多重危难的时刻寻求发展机遇,大型体育报道将为报业战略转型提供难得的发展契机.继北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18.
从大兴安岭火灾,渤海二号沉船事故、2003年"非典"疫情到2008年年初的雪灾和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在众多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之后,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该扮演的角色做了很多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俞运宏 《当代传播》2011,(6):102-104
社会转型是世界各国都会经历的过程,在美国社会转型时期深度报道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深度报道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在简要回顾这两段历史的基础上,结合传播学理论和媒介社会学理论,分析深度报道在社会转型期具有的特殊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20.
"做有思想的新闻,做有温度的新闻,中国之声责任至上",是中国之声始终秉持和坚守的新闻理念,也是中国之声在"改文风"活动中着力强化和积极推进的方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这些理念成为中国之声报道创新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源泉。本文围绕中国之声两会报道的具体实践展开分析与阐述,探索主流媒体在重大活动报道中如何践行"改文风"、不断增加民生落点、强化对社会热点的引导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