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歇后语的来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历史演变论”和“民间演变论”。“历史演变论”的问题是混淆了两个不同的范畴,而且忽略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差异性。如果将歇后语的范围严格地局限在以两个部分组成的语言结构,前部分是比或引导,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或说明,那么,民间演变论可认为是歇后语的来源。分析歇后语的特征,不必纠缠在“歇”字的语意上,因为“歇”的功能不再是现代歇后语的关键所在。与其着眼于“歇”这一个字的功能,不如着眼于前后两个部分组成的语言结构。  相似文献   

2.
所谓论体文是指以“论”作为标题、以明辨事理为主要内容的议论性散文,它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散文的创作中,是古代散文的一种重要文体。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大量使用“论”,它是孕育论体文的土壤。庄子、荀子等作家以“论”题篇的文章出现,标志着论体文的成熟。“论生于易”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它的提出只是出于儒家的宗经观念,论体文的源头应该是先秦诸子散文。‘  相似文献   

3.
非类的民间--对民间的另一种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汉语诗歌所论之民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作为类的民间:一是作为非类的民间。在作为类的民间论中有三种观点,即民间立场虚无论,民间是一种立场论和民间立场是一种品质论。此三种界定的前提是将民间看作是一种类概念,结果使作为个体的民间消泯,类使个体平均化为同一。作为非类的个体的民间正是要突破类的规约,以达到差别性的个体真实地敞开。新诗90年代面临的正是如何逃离类的原因,而取向非类的个体姿态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论领域,有两种相互竞争的信念确证理论。一种是基础论,另一种是一致论。基础论认为存在少数的基础信念,其余的知识和确证都是基于这些基础信念之上。一致论声称,基础论所说的情况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信念只是在与其他信念的相互关系中得到确证。作为竞争的理论,一致论和基础论都有相对于对方的优缺点。而语境的一致基础论,也许能兼容二者在解决知识确证问题中的优点,为“回溯问题”的解决提供另类方法。  相似文献   

5.
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目的的个人体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划分是从一个侧面对教育目的的理论的一种抽象概括,其实两种“本位论”各自内部还存在着诸多重要差异,并不像现有的教育理论新认为的的那么简单。此外,两种“S一位论”的划分也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在历史上,纯粹和绝对的个人本位论者和社会本位论者几乎是不存在的,在教育目的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中人可以胆历史的,具体的统一,而不同超历史的抽象统一。因此,从理论上讲,两种教育  相似文献   

6.
许多学者关注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理解方面,以作品论、风格论和鉴赏论的角度对隐秀进行理解居多。大略而论,修辞说认为隐就是含蓄,秀就是警句;风格说如刘师培认为“有警策而文采杰出,即《隐秀》之所谓秀”,又说“刚者以风格劲气为上,柔以隐秀为胜”。P1485艺术表现说把“隐秀”看作是两种表现方式;意象说认为“隐秀”是意境论的雏形。  相似文献   

7.
关于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形成.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形成于1923年4月和12月的“两篇文章”,另一种观点认为形成于1926年9月发表的《我们现在为什么争斗》一文,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还认为,1926年9月后,胨独秀又否定了他自己提出的“二次革命论”.这两种观点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发展史上,中国学位制度的起源存在“西方引入论”和“科举学位说”两种不同的观点.文章指出我国学位制度的源头是古代科举制度,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是在传统科举制度基础上,对西方高等教育学位体系以及学位制度予以借鉴,逐渐实现本土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二元论哲学的传统知识观存在两种主要的形式 :外源论和内源论 ,外源论知识观和内源论知识观将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对立起来 ,这两种知识观的弊端在教学中日益显露出来。建构主义知识观力图将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整合起来 ,形成一种超二元论的知识观。这种知识观通过“同化”、“顺应”、“自组织”、“对话”等建构方式消减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立 ,对教学活动产生了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10.
小约翰·柯布等人提出的后现代生态文明论在中国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后现代生态文明论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为哲学理据,以量子物理学为科学依据,它反对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后现代生态文明论对工业文明的批判是深刻的、全面的,但难免有其失当之处。有批评者把后现代生态文明论划归“退守论”。本文认为,后现代生态文明论仍属“超越论”,而“升级论”则亦可被称之为“修补论”。超越论与修补论之间的根本分歧是关于现代性的分歧,也是关于理性进步信念的分歧。现代性的理性信念奠基于牛顿物理学,而量子物理学和复杂性科学正在凸显一种承认不确定性的新理性。超越论与修补论之间的分歧是深刻的。深刻的分歧和真诚的辩论或可促进双方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冯梦龙<山歌>与"白茆山歌"的歌词结构等诸因素的分析,作者认为"白茆山歌"是对以冯梦龙<山歌>为代表的明清民歌的稳定继承.作者从历史文献和民间传承方式两方面论证了"白茆山歌"稳定继承<山歌>的潜在原因,探讨了<山歌>未记曲谱的可能性因素,进而认为尝试以"白茆山歌"的曲谱填入<山歌>的文词,不失为揣摩明末民歌风韵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回顾和梳理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史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是否存在着流派,存在着或存在过什么样的流派。笔者认为,1949年前的20世纪前期民间文艺学史上,不仅存在着流派,而且存在着不同的流派,在理论、观念、方法上,形成多元格局。这些流派是:北大歌谣研究会派、“古史辨”派神话学、文学人类学派、俗文学派、社会一民族学派、延安学派和民俗学派。它们以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依存和发展的条件,分别有自己的代表人物、理论纲领和代表作。流派的存在和多元格局既促进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本土化发展,又显示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边缘性、跨学科性和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13.
在回顾和梳理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史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是否存在着流派,存在着或存在过什么样的流派。笔者认为,1949年前的20世纪前期民间文艺学史上,不仅存在着流派,而且存在着不同的流派,在理论、观念、方法上,形成多元格局。这些流派是:北大歌谣研究会派、“古史辨”派神话学、文学人类学派、俗文学派、社会一民族学派、延安学派和民俗学派。它们以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依存和发展的条件,分别有自己的代表人物、理论纲领和代表作。流派的存在和多元格局既促进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本土化发展,又显示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边缘性、跨学科性和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14.
在民间美术正处于转型的发展时期,民间美术研究者主要面临三个命题:一是走向田野,关注并描述民间美术的存在状态,寻求保护与传承的思路;二是透过民间美术,获取地方性知识体系,并梳理地方文化的逻辑;三是在民间美术的调查和研究中,捕捉和提升有价值的概念与术语,以充实和革新既有的民间美术理论体系。这些命题不但影响着研究者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促使着他们对研究范式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15.
让艺术之美贯穿于民间文学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民间文学教学中,精心挑选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利用音乐、舞蹈、电影、电视、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探讨民间文学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文学、历史、民俗等),让艺术之美贯穿于民间文学教学之中,两者相互交融,共同促进,可以使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里感受和领悟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对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白茆山歌集》文本为语料,对白茆山歌中的代词进行分析研究,概括白茆山歌的代词系统,探讨白茆山歌中代词的一些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方法采录研究民间学的学术活动兴起于“五四”时期。新中国建立后将它纳入政府化工作范围。八九十年代在全国普查基础上编纂中国民间学三套集成、使采录和研究工作形成热潮,标志着中国民间艺学正走向成熟。开发利用民间艺资源的美好前景和民间艺学学科建设面临的危机均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民间美术和现代装饰绘画的关系,分析了民间美术的思维方式、视觉思维、造型方式及色彩观念在现代装饰绘画中的体现,以及民间美术对现代装饰绘画艺术的渗透和启迪。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间美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包含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中国民间美术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既是我国传统民间文化遗产,也是世界艺术中绮丽的瑰宝。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在民间故事中的民族精神被世代所传承。然而,“反智主义”叙事在当代民间故事中屡有呈现。其生成动因首先是表达了民间对体力劳动的礼赞;其次是“大众化”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对启蒙话语体系的颠覆,使“反智主义”在某些历史阶段上升为国家意志,并渗透于民间。因此,重新认识民间故事的社会功能。对其“反智主义”倾向予以明辨,引导民间文学创作和整理工作向健康良性方向发展,已经成为民间故事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