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月23日,西班牙各地100多万人掀起了抗议巴斯克分离主义组织“埃塔”的大游行。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西班牙大选也宣布为此暂停48小时。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区首府维多利亚2月22日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汽车炸弹爆炸事件,该地区工人社会党总书记费尔南多?布埃萨以及他的警卫人员在袭击中身亡。舆论普遍认为,其肇事者是巴斯克分离主义组织“埃塔”。22日夜,在西班牙各地的数十个城镇,成百上千的人们怀着悲愤的心情举着蜡烛默默地聚  相似文献   

2.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半年多来,各地媒体认真贯彻动员会议精神,组织采、编、播人员以各种形式开展"走转改"活动。寻找"活水"不难,难的是抓住"活鱼",写出鲜活报道,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假若"走基层"仅仅是一句"口号",是一场"走秀",那么"走转改"活  相似文献   

3.
一、历史的着眼点在日本,广播电视的受众调查得到极大的重视,早在1925年,广播事业刚一兴起,东京广播局就实施了最初的受众调查计划。随后,名古屋广播局、大阪广播局、仙台广播局等也相继实施了大规模的受众调查,分析、明确了当时受众的节目嗜好。直到现在,只要翻开日本的广播电视学论著、刊物,仍会看到关于受众的调查研究占有相当的篇幅。可以说,日本广播电视事业的高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于他们重视受众调查,及时捕捉、  相似文献   

4.
近来,各地出版社都在贯彻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的精神,进行或酝酿编辑职称的评定工作,这对于提高编辑的地位,增强编辑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加强编辑队伍的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作好这一工作呢?除了思想上重视,工作上细致之外,我还想到“职称”与称职的问题。“职称”与称职,虽然只是颠倒了一下两个字的次序,却使我们所要议论的问题一下子清晰、突出了。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职称”是名,“称职”是  相似文献   

5.
《传媒》2005,(1):55-56
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是为了解全国国民阅读倾向发展趋势与文化消费现状而进行的一项连续性、大规模的基础性国家工程,这个调查项目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实施.第三届"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是继1999年、2001年之后,于2003年底进行的第三次大型工程,历时11个月在全国20个城市共采集了6000多个有效样本,分析了300万组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6.
叶林峰 《新闻传播》2023,(18):17-19
舆论作为一个重要社会构成被纳入众多学科领域,在这些学科中的表述都体现出“舆论”的一般性,即一种群体性的意见或言论。由于“舆论”本身涵盖广泛而又复杂多变,在新闻传播学中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根据舆论作为一种人类意识,是群体性产物,具有特定对象和指向性等特点,我们将“舆论”定义为:舆论是人群对于某一特定社会现象或问题形成的整体倾向性言论。参考国外心理学和社会学关于“场域理论”的研究成果,我国学者提出了“舆论场”的概念,即人群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并在此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两个舆论场”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日环食——我国本世纪所能看到的最后一次天象奇观,昨日吸引安阳倾城争睹,来自全国各地68个单位的天文科学工作者和天文爱好者大早就进入各观测现场。这次由于月亮距地球较远,只能遮掩日轮的中央部分,在月亮周围形成相连的光环,称为日环食。这一现象,对某—个具体城市来说,平均要300年才能看到一次。安阳市这次因其食分高、食延时间长而成为东起上海、西至乌鲁木齐的环食带中的最佳观测点,赢得了“临时天文首都”的美名。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2016,(7):162-164
什么是“同心圆”? 习总书记在“4·19”讲话中明确提出,“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为什么要画“同心圆”?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就不能搞“两个标准”,形成“两个舆论场”.我们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统筹两个舆论场,打通两个舆论场.  相似文献   

9.
杨正泉 《档案天地》2011,(12):4-10,44
谁都清楚.在政局发生大变动时掌握宣传舆论的重要性.在中央采取粉碎“四人帮”行动的紧急关头.派耿飚和邱巍高进驻中央广播局.一夜之间控制和夺回了长期被“四人帮”篡夺了的中央电台、电视台的宣传大权。  相似文献   

10.
社会运动如何在大众媒体上获得可见性?哪些因素影响着它的可见性?本文以南京老城南保护事件为例探究这个问题,对这起地方性社会运动获得全国性舆论关注的"传播过程"进行了细致展现,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运动得以成功传播的三个原因:"特定的议题"、"分化的国家"和"割据的媒体"。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是舆论发挥作用的形式和途径,是公众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反映舆论,影响有关的权力组织和个人行为的一种社会现象。新闻舆论监督具有监督面广,影响面大,作用力强的特点,把握不好,就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波动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如何搞好新闻舆论监督呢?笔者认为,应把握好四个特性。导向的正确性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任何一种制度下的新闻媒体和新闻舆论都存在导向问题,超阶级、超现实的  相似文献   

12.
现在全党和全国都在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营造良好氛围需要手段,从新闻的角度讲,手段有三个:一是典型宣传,二是热点引导,三是舆论监督。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企  相似文献   

13.
(续上期)第四策略:渠道策略1.充分利用现有软件销售渠道法目前,国内正版软件的销售主要还是依靠一些全国性或地方性的软件销售组织。北京连邦软件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软件销售组织,200多个遍布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的连邦软件专卖店已经成了正版软件的代名词,任何一种软件要想在国内占据一定的位置,或取得一定的销售业绩,恐怕都不会错过连邦公司的销售渠道。同时网上连邦还开通了电子商务,网民可以直接在网上对自己需要的软件进行定购,连邦公司会根据网民所在地进行有针对性的配送服务。又如北京赛乐氏软件公司,它在全国各地设有软…  相似文献   

14.
李师荀 《新闻世界》2014,(6):241-243
重大突发事故往往会成为当时的舆论热点,媒体对事故的报道如果成功,可以很好地引导舆论,疏导民众情绪。如果报道不成功,则不利于对事态的控制,容易激起民怨,甚至引发群体事件。所以,事故类新闻报道是媒体实践中必须要紧抓不放的课题。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岛区发生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我国媒体对这起事故高度关注,形成了全国性的舆论态势。本文以CNKI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此次事故的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框架理论对事故发生后一周内的新闻进行三个层级的结构分析,探讨我国媒体在事故类报道中的特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庾琳 《视听》2023,(8):125-127
地方党媒是地方舆论阵地的主心骨,起着“龙头”引导重要作用,它们既担负着为党委政府发声、配合地方宣传的政治使命,也承担着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近年来,全国各地党媒都在品牌栏目上下功夫、出新招,立足地方实际和地域特色,突出时代感和鲜明个性,不断挖掘品牌栏目的深度,拓展品牌栏目的广度。这些举措不但有效解决了媒体时常出现“无米下锅”或临时救急的尴尬问题,也提升了党媒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6.
7月22日,民政部宣布“法轮大法研究会”及其操纵的“法轮功”组织为非法组织,全国各地各界掀起了揭露批判李洪志歪理邪说的高潮。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思想政治斗争中,新闻媒体坚决贯彻中央确定的原则和报道方针,旗帜鲜明,维护稳定,正确引导了舆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除有来自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广播局局长、广播电台、电视台台长参加以外,还有三十一个县广播局(站)的代表参加。农村有线广播站的代表出席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的人数之多,比例之大,这在我国广播史上是空前的。这使县广播站的代表受到很大鼓舞和鞭策。  相似文献   

18.
黄家雄 《新闻前哨》2010,(10):28-28
低俗、庸俗、媚俗"三俗"问题,由来已久,愈演愈烈,问题发展至今已成顽症,以至中共中央总书记都提出抵制。但要根治这个顽症,需要全社会都来努力。根据前段时间对电视相亲节目所形成的舆论场的管理效果看,需要三方面聚成合力,共同治理新闻传媒生态环境中的"三俗"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传播学角度看“公安微博热”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丹丹  孔祥刚 《今传媒》2010,(11):74-75
随着全国各地警方微博的纷纷开通,为警民沟通提供了新的互动传播平台,网民通过微博"参政议政",引起了全国舆论的广泛关注,揭开了微博应用的新篇章。本文从传播活动要素入手,对公安微博的传播属性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0.
吴晶 《中国记者》2012,(3):100-101
刚刚结束的2010-2011年度优秀教育新闻评选中,作者与同事合作采写的几篇稿件在300多篇送评作品中胜出,摘取多个奖项。在全国媒体对新一轮教育改革密集报道的情况下,这些作品能够获得评委青睐,作者认为关键在于紧紧围绕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破题"思路,抓住读者眼球。教育改革需要注入温情、构建制度,坚定信心,报道必须注重结合民众期待和社会关注,将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那些感性的变化、理性的思考真实客观地记录下来,并用媒体视角引导舆论、引发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