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炜创作的众多小说构成其文学世界的四重境界:“芦青河”境界、“古船”境界、“野地”境界与“高原”境界。四重文学境界的建构汲取了道家水文化的智慧,虽历经形态变化,其本质始终如一,最终以“善”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四重境界如同四座山峰,标示着张炜小说一刨作的思想高度与艺术景致,从一重境界到另一重境界,张炜小说创作不断的超越并不意味着对既往境界的舍弃与否定,正是多重境界的营建与数峰并存,使得张炜的小说世界呈现出丰富而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境界是什么?或许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的认识。可在我看来.教育的境界就是:大爱无言,智慧无边,幸福无限。这“三重”境界也是我从教22年来一直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认为人生有四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认识一个人,应遵循"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终于人品"的规律。教师也有四重境界——表象境界、才华境界、道德境界和人格境界。表象境界是教师的第一重境界。这里的表象是指一位教师通过个人的美言善举留给别人的外在印象。  相似文献   

4.
教育哲学素养是指人们自觉运用哲学来思考、探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诸方面问题的一种特殊的、综合性的素质与修养。教师的教育哲学素养属于一种职业的、专业性的教育哲学素养,在教师素养中的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积极肯定的哲学情感、价值反思的哲学意识、诉求智慧的哲学方法、追求意义的哲学境界。教育哲学素养的四种表现对教师具有重要意义。哲学情感坚定教师的教育信念,哲学意识优化教师的思维品质,哲学方法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哲学境界提高教师的人素养。而且教师的教育哲学素养的综合性,能够使教师的各种素质在教育哲学素养的整合下,更趋合理和完善,实现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境界     
人们常说,教育是一项悦人悦己的工作,就此而言,教师的境界大体可分为四重。第一重境界的教师既不悦人也不悦己,自己对教育工作没有多大兴趣,把教学仅当作谋生的饭碗,每天混迹于学生,浪荡于校园。学生深受其害,没有愉悦的感受,几乎视学校如囹圄而不愿进,视教师如寇仇而不愿见。第二重境界的教师注重悦己,把  相似文献   

6.
<正>冯友兰认为,做人有四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认识一个人,遵循"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终于人品"的规律,故教师也有四重境界——颜值境界、才华境界、道德境界和人格境界。颜值境界是做教师的第一重境界。这里"颜值"是指一位教师给人的外在形象,因为教师是一个班级的"广告牌",是学生的"标杆"和关注的焦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  相似文献   

7.
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世界各国提出了不同的智慧教育方略,但智慧教育的愿景目标却都体现出打造智慧国家和城市、变革教学模式和培养卓越人才的主旨,因此需要从国家层面和文化境界来把握智慧教育。通过对现代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逻辑演绎,可以得出智慧教育系统包括智慧学习环境、新型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制度三重境界。智慧教育具有感知、适配、关爱、公平、和谐五大本质特征,通过智慧学习环境传递教育智慧,通过新型教学模式启迪学生智慧,通过现代教育制度孕育人类智慧。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在"智慧"显现度、过程稳定性、涉及范围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层级关系:从环境、模式到制度,"智慧"显现度呈现出从显性到隐性的特征,过程稳定性呈现出从动态到稳定的特征,涉及范围呈现出从微观到宏观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教育智慧: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智慧是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所达到的教育境界,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志。教育智慧形成的重要途径是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对教育智慧的特征、教师生成教育智慧的必要性、实现途径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教师生成、运用并不断提高教育智慧,突显教师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教育智慧是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所达到的教育境界。教育智慧对教学活动具有统领性和概括性。对教育智慧的内涵及其影响教育智慧心理机制进行探究,对于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教师形成、运用并不断提高教育智慧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智慧在一定的教育境界上反映了教师的认识自由和实践自由,是教师达到"自我解放"的完美产物。教育智慧也是教师在站在学生立场、探求学生成长密码、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教师的教育智慧应该来自于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紧密结合中。单纯的教育实践诞生不了教育智慧,因为实践智慧需要通过教育理性来加以审视和洞悉;同样,  相似文献   

11.
王海英 《上海教育》2011,(24):66-67
提起教育智慧,人们总认为主要与教师素质相联,是教师的“教育力量”“教育素养”“教育机智”和“教育境界”等。其实,教育智慧的本意是指宏观领域的优质教育。美国的教育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它走过了从借鉴欧洲优质教育,到根据本国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的历程,逐步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境界     
人们常说,教育是一项悦人悦己的工作.就此而言,教师的境界大体可分为四重。第一重境界的教师既不悦人也不悦己.自己对教育工作没有多大兴趣。把教学仅当作谋生的饭碗.每天混迹于学生,浪荡于校园。学生深受其害,没有愉悦的感受,几乎“视学校如囹圄而不愿进.视教师如寇仇而不愿见”。  相似文献   

13.
教学生活境界是指依寓于教学生活世界中的教师力求达到的某种精神境界或生存意境,包括自由境界、审美境界、和谐境界、幸福境界四重境界;四种境界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教学生活境界的提出不是主观臆造的产物,而是符合教师生命本性、现实需要以及教学生活未来走向的,它们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比较教育的危机在于高水平研究的匮乏。比较教育乃基于文化理解的教育研究活动。根据文化理解的程度、研究方式及成果水平的不同,比较教育研究可以划分为"四重境界",即文献综述式——"入门级"、模型或理论指导式——"专家级"、数据挖掘式——"高深级"和融会贯通式——"大师级"。这四重境界既是四种不同的研究类型,也是四种不同的研究水平。比较教育要维护学科尊严、赢得学科声誉,就必须由初级水平向高深水平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智慧是教师步入成熟境界的一个显著标志。但何谓教师教育智慧,其内涵构成究竟有哪些要素?学术界一直语焉不详。笔者经过一番探究梳理认为,所谓教师教育智慧,是指教师在其专业领域深刻体验与执著思考的基础上,对教育本质与教育过程所持有的一种深刻洞察、精确理解、迅速判断等成熟完善的心智思维品质。其内涵基本构成为:知识为前提、经验为根基、思考为钥匙、情感为动力、能力为形态。  相似文献   

16.
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慧型教师就是具有较高教育智慧水平的教师。智慧型教帅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智慧型教帅与研究型教师有诸多共同之处,如都执著于教育规律的探索、现实问题的研究,对理论学习抱有很高的热情,将研究视为重要的成长基础等。但从二者的内涵和目标指向来看,智慧型教师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目标指向,它对现代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和更高的发展境界——在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中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水平。  相似文献   

17.
大学教学本质上是作为高级生命体的人类的智慧保存与传递.只有智慧的大学教学才能启迪大学生的智慧,只有用生命的智慧才能感染、引领大学生的智慧生命.大学教师作为高深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与传播者,作为大学生生命旅程的启智者、引领者,应在大学教学中深谙大学教学之道、大学教学之技与大学教学之艺,追求大学教学之道、大学教学之技与大学教学之艺的内在统一,达成教学智慧三重境界.大学之道的要义在于大学教师引领大学生感悟生命之美与生命之真;大学教学之技的要义在于提升大学教师教学技能,提高大学生感知世界的能力;大学教学之艺的要义在于熔铸大学教学之道与大学教学之技,提升大教师自身生命境界的同时,提升大学生为学为人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教育理论学习具有三重不同的境界。第一重境界是"匠人",这一类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相对忽略教育理论,更加专注于方法和经验,只关心怎么做的问题;第二重境界是"精英",不仅包括一些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还有部分教育理论研究者,他们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但常常困扰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第三重境界是"教育家",他们习惯于反思和创新,能够透过教育问题的纷扰看到教育发展的希望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9.
教育刀 《今日教育》2010,(12):34-35
教师的专业发展会有不同的阶段,也就表现为不同的教学境界。根据教师对教学内容传授的情况,可以把教师的教学境界分为四重境界。  相似文献   

20.
教师课堂教育智慧是课堂本身的原生性需求,是涵盖了教师的教育情感、知识经验体系、思维决策和课堂行动机智等因素的综合品质和境界,具有真实可感、瞬间突发、情感体验、独特创新和整体稳定等特征。教师课堂教育智慧的生成有赖于教师在课堂教育实践中升华教育情感,在不断学习中实现"转识成智",在精心的课堂设计中提高教育架构和把握能力,在课堂反思与研究中提升教育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