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传》先于《春秋》说最早当出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黄洪宪所撰《春秋左传释附序》。黄洪宪称“左史”记事繁详、非有意释经、经传各自单行以及左丘明年世早于孔子,认为“左史在先,圣人之笔削在后”。1932年,张纯甫《是左十说》再次独立而明确地提出此说,认为《春秋》须待《左传》而明,《左传》为左丘明“少年之作”,孔门弟子后有补修,《春秋》为《左传》“提纲挈领”的“目录”,论证颇为系统详细。章太炎则提出“《经》《传》同作具修”说,认为孔子作《春秋》和左丘明作《左传》都同时兼得二人修撰。20世纪80年代后,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讨论仍在继续,有的学者不知黄洪宪、张纯甫诸人已着先鞭。  相似文献   

2.
老舍在旅英期间写成的域外小说《二马》,讲述了来自“文明古国”的中国人在英国的一段饶有意味的生活故事。本文拟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老舍的《二马》进行解读,认为在《二马》中,老舍对小说的语言、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等进行了“陌生化”处理,从而使作品呈现出新奇陌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西周之“魏”≠战国之“魏” 《伐檀》和《硕鼠》二诗是小学语教材传统篇目,都选自《诗经》“十五周风”中的“魏风”。对“魏风”这个历史概念,有人往往把西周之“魏”与战国之“魏”混同起来,笼统地理解为战国之“魏”就是西周之“魏”的延续。 这样理解和讲授是错的,错误有二:一是混淆了不同的两个时代,二是混淆了不同的两个地域。  相似文献   

4.
《尔雅》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收录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副词等一般词语,相当于义类汇编或语词性类书,犤1犦也有人将其理解为古汉语同义词词典。前三篇中,《释训》着重描写事物的情貌,词目多为叠字。“《释训》云者,多形容写貌之词,故重文叠字累载于篇。”犤2犦那么,前二篇《释诂》与《释言》,存在怎样的异同关系呢?历来有三种观点:一、《释诂》解释古语,《释言》解释方言邢《尔雅注疏》论《释诂》:“诂,古也。古今异言,解之使人知也。”论《释言》:“古今方国殊别,学者莫能通,……故为之作释也。”但事…  相似文献   

5.
王燕 《现代语文》2007,(8):86-86
高中语文第二册(鲁教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对《西江月》二词的解释是:“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教师用书》上也说“应当从正面理解贾宗玉的叛逆性格。”对此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西江月》二词是贾宝玉的真实写照。别的且不论,“愚顽怕读文章”确是事实。综观《红楼梦》一书,  相似文献   

6.
南朝顾野王所撰《玉篇》经唐代孙强、北宋陈彭年等人的重新修订,题为《大广益会玉篇》流传于世。未经修改的《原本玉篇》失传已久,直至清末民初由黎庶昌、罗振玉等人从日本传回国内。二书皆保留有众多《诗经》材料,在引《诗》体例上互有异同。《大广益会玉篇》虽然大量删减《原本玉篇》中的《诗经》经文,但保留了不少注解训释,且二书所据皆以《毛诗》为主以《韩诗》为辅;《原本玉篇》引《诗》皆标明是毛家还是韩家,《大广益会玉篇》则只称为《诗》而不言何家,但可以推断为毛。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疏于辨别二书的引《诗》体例,并将二书混为一谈,通过“非毛即韩”的排除法认定《玉篇》所引之《诗》为韩,出现了一系列辑佚失误。  相似文献   

7.
“强悍”一词最早见于《魏书·李苗传》:“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义为“强横勇猛”.多指人。我们检索了二十四史电子版,共发现“强悍”用例22例,其中《魏书》1例、《北史》1例、《新五代史》2例、《新唐书》2例、《宋史》3例、《金史》4例、《元史》3例、《明史》6例。从检索结果可以看出.“强悍”一词使用的频率呈递增趋势。22例中有21例均表示人的强横勇猛,然“强横勇猛”的意义也有了扩大到其他领域的迹象.仅有1例。如:[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道德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现象。“道”和“德”二字在先秦古籍《论语》《老子》《孟子》等中就有表述。所谓“道者,路也”,后来引申为“规范、规矩”;所谓“德者,得也”,从“心”“直”,后被引申为内心“品质”“自我觉悟”。战国后期儒家代表人物苟子把“道”“德”二个字合起来使用:“故学至平礼衙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宋代理学家朱赢也有关于“道德”的注解:“无乎不在之谓道,自其所得之谓德,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人之所自得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左传》成书的讨论,一个最大的成果是否定了刘歆伪造说,而肯定其成书于战国时期,部分学者甚至认为成书于春秋末年。在研究方法上则体现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倾向,一些出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等受到学者关注。关于《左传》的作者,学术界提出左丘明、子夏、吴起、鲁国左姓人等不同说法,但多数学者倾向认为是左丘明,同时又指出《左传》的编撰经历了一个过程,左氏后人和孔门后学可能都参与了编撰,这种研究方法明显体现出“释古”的特色。关于《左传》是否传《春秋》,学术界也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一次成书”说、“二次成书”说等不同观点。学术界关于《左传》的讨论往往和《国语》联系在一起,学者围绕《国语》与《左传》是否同为左丘明所作,《国语》成书时间在《左传》之前还是之后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0.
穆时英的《夜》与芥川龙之介的《鼻子》关注了同一个意象“鼻子”,具有相似的叙事结构,共同揭示了人及人的生命的虚无与荒诞。“世纪末”思潮影响下的相似的生命现形成了两个文本的内在的统一性,从而显示了二人共同的现代性与深刻性。  相似文献   

11.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范仲淹和欧阳修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散发展史上的名篇佳构。本主要从两篇作品来考察范仲淹和欧阳修二人的人格和个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印证“如其人”这一名的论断。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先生曾经指出:“东海西海,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在中西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背后,存在着普遍的“文心”与“主题”。《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有着惊人的相似:无论是性格为人,还是爱情处理,甚至是悲剧性结局。为此,本文将从“奴性”这个角度,对二人的性格异同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儿子九州今年8岁,在县城读小学二年级。他聪明伶俐,小小年纪不仅基本能读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说岳全传》《隋唐演义》等书,还为这些小说中的人和事写出60多首“打油诗”。受“百家讲坛”影响,他最敬爱岳飞和关羽,竟为岳飞一人写出4首小诗。  相似文献   

14.
中唐李肇《国史补》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崔颢曾因为《王家少妇》一诗,遭到当时文坛名宿李邕的怒斥。本文分析此诗的内容,结合当时进士行卷的风气,以及考索李、崔二人生平相关事迹,认为崔颢以《王家少妇》干谒李邕,诗作以夫妇关系设喻,由于二人,年辈、名望、身份地位均颇为悬殊、崔诗比拟不当、故通李邕怒斥“无礼”。  相似文献   

15.
《关睢》二章:“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管锥编》卷一考论:《传》、《笺》以“服”与“悠”皆释为“思”,不胜堆床骈拇矣!“悠”作长、远解,亦无不可。何夜之长?其人则远!正复顺理成章。《太平乐府》卷一乔梦符《蟾宫曲寄远》:“饭不沾匙,睡如翻饼。”下旬足以笺“辗转反侧”也(页66)。  相似文献   

16.
姜太公(约公元前1200-公元前1100年),姓姜名尚,字子牙。《史记》说他是“东海上人”。《吕氏春秋》说他是“东夷之士”。可见他是古代的山东人,家住海边。《博物记》说:“(西海)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尚存。”《齐乘》说:“太公,海曲县东吕乡人。”日照,即西汉的海曲县,东汉的西海县,古称东吕乡,可见姜太公原籍日照。今东港区秦楼街道冯家沟村,旧有太公祠、姜公台。棘津,传说即为太公钓鱼处。  相似文献   

17.
李志建 《江苏教育》2006,(10B):10-11
苏教版第七册第六单元包括3篇课(《诚实和信任》、《珍珠鸟》、《九色鹿》)和一个练习。《诚实和信任》叙述了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镜被碰碎这起小事故的过程.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珍珠鸟》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告诉人们“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九色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调达背信弃义,结果受到惩罚的故事。“单元练习”设计了“读读小故事”——《两兄弟卖酒》;积累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等。综观本组教材,就会发现编的意图是围绕“诚信”这一主题的。  相似文献   

18.
高圣峰 《现代语文》2007,(5):117-117
走进中国学作品长廊,历代骚人墨客的惜时叹逝之诗实在叫人眼花缭乱!“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楚大夫艋原“惟草爪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一世之雄”曹孟德横槊而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诗仙太白也说“弃我去昨日之日不可斟”(《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云》);少陵野老则挠首低吟:“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赠卫八处士》)而岳飞凭栏高歌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更把壮怀激烈的渎书人之惜时推向了极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耶稣受难”出自《圣经》。《圣经·旧约》中的《以赛亚书》和《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对“耶稣受难”都有大致相同的叙述。在这些记述中,耶稣是作为上帝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形象出现的。他的身上集中了神性和人性这二方面。它是上帝之子,同时又是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言者。人神合于一体的独特性存在又让他在人与神之间起着沟通的中介作用。耶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作为“神之子”的耶稣,他主要是为了承受和解救世人所犯之罪,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自己;而作为“人之子”的耶稣,他是为了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屈原在《离骚》中写了三次“求女”:求宓妃、求简狄、求二姚;在《山鬼》中写了美丽的女性山神对“公子”的深深依恋与追求。本认为《离骚》的“求女”和《山鬼》的“恋爱”表现的都是诗人屈原在屡遭打击迫害之后,渴求得到志同道合的朝臣贤士的理解与支持,以继承他的事业,实现他的“美政”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