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知识管理在学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是知识的摇篮,教师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方法,可以让知识产生更大的价值,让教师更有智慧而非更加辛苦的工作。让学校成为专业共同体而不仅仅是师生的聚合地,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就是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知识管理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教育界也开始重视利用这一管理理念.高职院校怎样做好知识管理,这首先需要广大教师做好个人知识管理,为学校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知识资源.本文就教师怎样做好个人知识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教师实践性知识既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及实践智慧养成的基础和推动力。当前,由于受实践性知识认知的局限、教师功利主义思想、学校领导者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落后、学校信息技术设施不完备等影响,导致教师实践知识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存在诸多问题。就学校组织层面来看,学校应引导教师提高对实践性知识的认识、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构建知识型学校组织、加大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等,实现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4.
成功的管理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该文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学校知识管理的基础,接着从实践层面重点剖析了如何在学校开展成功的知识管理实践步骤,主要从学校管理者自身的转变、学校管理工作的重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和学校整体知识管理、学校知识管理开展的制度化保证等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学校知识的传播主体,教师的知识管理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力,决定着学校的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教师在认知上能掌握知识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了解其目的,在技能上能熟练地去获取、转化、运用和保护知识,这是提升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基础。但开放的态度和尊重学术的价值观才是提升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促进教师个人知识共享的学校知识管理策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目标。基于知识共享的学校知识管理有助于教师个人知识发展。教师主观方面的原因,如教师对个人知识的意识程度、共享知识的主观意愿和认知结构,教师个人知识本身的特性和学校组织结构与环境等是制约教师个人知识共享的主要障碍。促进教师个人知识共享的管理策略包括:构建知识型学校组织结构;创建有利于知识共享的学校文化;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建立知识共享的信息网络;开发团队学习模式等。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个体知识是学校知识的来源和基础,教师的知识管理为学校知识的积累和共享提供了最大保证,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Blog则是目前强大、简易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因此如何促进教师利用Blog来进行知识的管理是学校知识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8.
学校实施知识管理,是当今学校管理的一个热点问题,中职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简称,下同)亦是如此.其收益如何,决定于实施知识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从当前理论和实践上分析,加强教师培训是中职学校实施显性知识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的角度探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教师有效实施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PKM)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利用知识管理的策略或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整合信息资源,协助教师发展教学能力、技巧和经验。还可以通过与学校知识管理的互动塑造学校的学习文化,形成团队协作分享的组织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管理及其本质 知识管理的本质应当是学校对信息与人员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对教育知识的创新、生产、储存、转移和共享,提高学校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教师是典型的知识工作者,因而,对教师的管理就成了学校实施知识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知识共享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成果,从知识共享的基本概念、目的动机、过程模式、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对知识共享的本质与规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文章认为知识包括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个部分,其中隐性知识是个人知识的主要部分。知识共享是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不断相互转化中实现的。知识共享效果的好坏受到知识共享主体特点、内容特征和"共享场"环境条件的影响与制约,更多地重视隐性知识、强化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为知识共享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是促进知识共享的关键。文章的研究将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知识共享的本质,克服知识共享的障碍,更加有效地利用知识共享的规律促进知识的传播、创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默会知识论视野中的职业教育课程变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默会知识论视角探讨职教课程变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默会知识论的相关观点可以带给职教课程变革诸多有益的启示。借鉴默会知识分类的一般认识并根据职教的特点,对职业院校中的默会知识进行合理分类。要实现职教课程开发的知识观基础转型;促进职教课程实施中默会知识的转化和共享;加大有特色的职教潜在课程开发的力度;充分发挥技术专家作用,推进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知识嫁接学说: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教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知识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其特有的教与学系统而实现的。以往各种教与学理论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阐述了教育教学的部分本质。知识嫁接学说试图综合各种教与学的理论成果,从更开阔更全面的视角来阐释教学的过程和本质。该学说认为,人类的个体知识就像一棵具有三级结构的"榕树",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对知识树实施"嫁接"的过程。在网络时代,知识嫁接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知识嫁接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知识之间的亲和力,掌握知识嫁接的时机,对不同种类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嫁接技术。在人类知识的传承过程中,复制与模仿是知识嫁接的重要方式之一,知识嫁接成功的标志就是知识由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今天的教育教学应该将自下而上的学习与自上而下的学习结合起来,以最终实现知识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环境下,要使期刊为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做好创新服务,首先必须合理配置期刊资源,优化期刊订购。其次是提高期刊的利用率,做好创新服务。即:建立完善的期刊检索体系,特殊的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期刊资源的共享;给师生传授检索知识,提高师生的检索技能。还要更新期刊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对期刊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和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Companies are beginning to realize that simply storing data in warehouses and databases is not sufficient to ensure the usefulness of that data or information. As information is processed with a purpose ( Ackoff & Emery, 1972 ), it becomes knowledge. Knowledge exists on many planes; one is the tacit‐explicit plane described by Polanyi (1966) . Knowledge‐based applications are becoming a key factor in determining organizational value. For example, 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 and Knowledge Value Added (KVA) are two methodologies that organizations use to measure explicit knowledge. However, this interest in measuring and managing knowledge creates two important questions. First, do companies include tacit knowledge in their measurements of knowledge? Second, can educators demonstrate that they are helping increase tacit knowledge? This paper posits that companies may not be including the full range of knowledge in their endeavor to measure knowledge in their organizations. To help make a case for including tacit knowledge and implicit learning, an active learning exercise is created to demonstrate a method to quantify and test for changes in both types of knowled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ivity created observable changes in explicit and tacit knowledge. Future research will need to concentrate further on understanding how the two types of knowledge interact. For now though,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one way to observe the two types of knowledge and more importantly, point out the need for organizations to find ways to value both impli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传统学科""跨学科""超学科"概念辨析,结合对学科知识生产发展历史研究,将学科知识生产划分为三种模式:传统学科知识生产模式,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三种模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传统学科、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是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的基础,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是传统学科、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的补充和延伸。学科知识生产模式的划分既促进不同类型知识生产、创新,又有利于大学更好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更好实现大学使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政府领导胜任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胜任力模型提供了一个整合所有人力资源功能和服务的通用的工具和方法,它能帮助所有员工、公司甚至整个社会在未来更具挑战的年代中工作效率更高。因此,研究地(市)党政正职领导的胜任力模型,介绍研究地(市)党政正职领导胜任力模型的方法,并运用行为事件访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实际建立地(市)党政正职领导的胜任力模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组织与图书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组织是指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和知识关联表示出来 ,以便人们识别和了解知识 ,即知识的有序化。知识组织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社会职能 ;知识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具有知识组织的传统和优势。知识组织包括文献资料分类、目录组织工作、书目情报工作 ,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内容与环节中 ,知识组织属于关键因素 ,处于关节点地位 ,做好知识组织工作 ,会促进知识流通 ,发挥知识效用 ,使知识流形成良性循环 ,使知识在传播上更快速、更广泛 ,为读者获取知识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陈凯  龚雪 《中学教育》2010,(9):9-13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不应仅成为学生何以为生的手段,还应成为学生理解为何而生的思想源泉。为此,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把握知识的生命意蕴:从知识本身来看,我们应该尊重知识本然的自由的生命属性;从知识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每个学生都应该在自由的知识领域内独享属于自己的知识空间。针对当前知识教育中存在的知识工具化和知识泛化的弊病,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知识学习的生命体验和提升教师知识教学的反思能力来重构知识的生命意蕴。  相似文献   

20.
知识建构作为通过协商对话来建构意义的过程,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描述我国信息化环境下知识建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状况,有助于人们把握信息化环境下知识建构研究的特点,推进知识建构的教学应用。在分析2002—2013年教育技术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和优秀硕博士库中知识建构研究的相关论文的基础上,探讨知识建构的基本原理、不同环境下的知识建构、知识建构的技术支持、知识建构的促进策略以及知识建构的教学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状况。面向教学改革的需要,我国信息化环境下知识建构研究应该与学科课程深层次结合,进行开发与实验研究.开展跨文化的知识建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