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这是我国传统新闻理论所强调的重要方面。在现代新闻理论中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并有了新的诠释;它不仅应用于新闻业务中,而且在整个传媒产业的运作中加以贯彻。即把它作为传媒产业生存的前提与依据;作为媒介实体不断成长的持续推动力;由于现代市场理论、先进技术手段、现代检测统计方法的加入,它如今已成为一门系统、严谨、实用的实证科学。本刊从本期开始陆续发表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喻国明教授的系列讲座,以满足读者对这方面的知识渴求。希望读者读后将信息反馈给我们。编者  相似文献   

2.
东方绪 《今传媒》2016,(12):1-3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黄煜教授,您好!我们知道,在2015年最新公布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香港浸会大学传媒专业位列世界前100名,浸大传理学院更被誉为"亚洲第一",那么就请您以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为例谈谈香港与大陆的新闻传播教育在理念及方式方法上有什么差异?您认为形成此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相似文献   

3.
留美博士史安斌,南京人,今年30岁,在美国从事传媒研究,最近刚刚回到国内,现任清华大学国际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员。10月中旬,史安斌博士应邀来南京在江苏高级新闻人才培训班上讲课,期间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他带来了许多有关美国传媒在“后911时代”的最新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4.
最近,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了喻国明教授的<解析传媒变局--来自中国传媒业第一现场的报告>一书.读罢全书,首先让我深受震动的是喻国明教授的学术价值取向--作为一个人文社会学者所具有的强烈的社会使命感:  相似文献   

5.
<正>传媒教育应该有一定稳定性《中国传媒科技》:您对未来五年传媒业及传媒教育发展趋势的看法。喻国明:传媒业目前正处于巨变之中。不要说传媒教育、传媒研究者,就算是在一线的操作者,包括新媒体的操作者,都很难预测未来五年传媒业会是什么样子。就像五年以前,我们也很难预测今天的媒体、互联网会面临的情况一样。这是一个从底层基础,到规则,到界面层面的具体的表现形式都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这对传媒教育是一个特别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陆军 《新闻通讯》2008,(11):37-38
传媒影响力是建立在收受者关注、接触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传播过程实现的。因此,喻国明教授指出,“传媒影响力从内涵上看,是由‘吸引注意(媒介及媒介内容的接触)’+‘引起合目的的变化(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的受动性改变)’两大基本的部分构成的。”喻国明教授从传媒的社会能动性的角度指出,传媒影响力的发生和建构,主要依赖于传媒在以下三个环节的资源配置和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传媒影响力是建立在收受者关注、接触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传播过程实现的。因此,喻国明教授指出,传媒影响力从内涵上看,是由‘吸引注意(媒介及媒介内容的接触)’+‘引起合目的的变化(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的受动性改变)’两大基本的部分构成的。喻国明教授从传媒的社会能动性的角度指  相似文献   

8.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大众传媒就开始了向大众文化时代的转变,使得传媒的运作方式、运作重点和运作规则都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改变,而且,传媒市场化的影响也在竞争层面上对大众传媒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传媒界有广泛影响的学者喻国明,最近推出的一部新著——《解析传媒变局——来自中国传媒业第一现场的报告》,揭示了当今纷繁复杂的传媒变局的规律,分析了未来中国传媒发展的出路,很值得一读。 在理论创新上,喻国明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多产专家,他将学术前沿的理论与现实的传播实践密切接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必读(视、听)性”的概念;提出了报纸不但是“新闻纸”而且也应该成为“有用纸”的概念;提出了传播产业是一种“影响力经济”的概念等等。这些传播理论对指导中国新闻实践具有较大影响。尤其是这部书在传媒走向、传媒竞争、受众需求、资源整合、创新策略等方面都有着令人激动的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林 《青年记者》2006,(11):21-22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0.
何畏 《青年记者》2006,(11):27-28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1.
吴玉兰 《青年记者》2006,4(11):32-33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2.
安冬 《青年记者》2006,(11):26-27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3.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4.
李向阳 《青年记者》2006,(11):30-30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5.
青记 《青年记者》2007,(22):27-28
来自实践的传媒话题记者:张教授,作为一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学术功力的传媒研究学者,您一直关注和跟踪着中国传媒经济的发展。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传媒产业  相似文献   

16.
传馨 《今传媒》2016,(11):1-4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梁院长,您好!非常荣幸采访您.我看到您的博客名是厚夫,这也是您的笔名,请问您取"厚夫"为笔名有何含义? 梁向阳:你好,感谢《今传媒》的采访,让我有机会和读者进行交流!文人善用笔名,不外乎一些原因:如不想让读者知道作者的真实身份;在笔名中寄寓心志等等.我起笔名时,这两种心思均有.  相似文献   

17.
《传媒》2017,(8)
本刊讯(记者 沈金萍)3月25日下午,由《传媒》杂志主办、中脉健康产业集团承办的首期传媒沙龙在京举办,40余位国内知名媒体代表及传媒研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网络媒体''标题党''现象的成因及治理"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8.
朱江 《新闻窗》2008,(6):119-120
当人们谈到媒介经营和管理时,首先需要了解传媒生产力的含义和构成,而这一点,恰恰是国内媒体经济学的一个空白。传媒生产力是传媒工作者在思想产品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包括加工对象的客观世界表象、传媒工作者及从事传媒生产的各种资源与设备等。在传媒生产力中,记者、编辑、导演、导播和其他产品作者处于核心地位,社会科学观作为传媒生产力的导向,  相似文献   

19.
2016年初,记者问沈伟东,在全国期刊产业内涵式发展的大背景下,是哪些亮点让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在全国数千家期刊单位中脱颖而出的。他连忙说,广西期刊传媒集团的发展还是处于初始阶段,不能说在全国期刊单位中“脱颖而出”。假如从集团化发展的探索及反思这些角度来说,作为尝试者,他倒是很愿意与期刊界同人做一些交流。  相似文献   

20.
传媒动态     
《新闻通讯》2014,(11):72-72
喻国明生动解读"媒体融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上月在《综艺报》刊发了《媒体融合是一场革命》的文章,结合国内外一些著名案例,对媒体融合进行了形象解读。《纽约时报》的衰微告诉我们:仅有内容是不够的内容做得好当然重要,但是仅仅有内容是不够的。一个极端的例子:《纽约时报》内容做的好不好?在国际传播界,其内容品质是有口皆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