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英 《中学生物学》2005,21(3):38-38
在高中生物课本上,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其原理是: 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能与Cu2 发生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链,因此,蛋白质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相似文献   

2.
尿素与药物     
1.概述尿素也叫脲,分子式为CO(NH2)2,化学名称碳酰胺,由氨和二氧化碳在加压、加热的条件下直接合成。尿素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大宗化工原料,它既是含氮量很高的氮肥,同时又是合成塑料和一些药物的原料。本文仅就尿素在药物方面开发的产品及应用作一些介绍。2.以尿素为直接原料的药物2.1 尿素 尿素可直接作药,供药用的尿素可配成注射液使用,对降低脑颅内压及眼内压有显著疗效,可用于治疗急性青光眼和脑外伤引起的脑水肿等疾病。2.2 尿囊素 尿素和乙二醛两步反应制取。乙二醛先用硝酸控制氧化生成乙醛酸,乙醛酸再与尿素反应,综合成尿囊…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习题中经常遇到能否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的问题,讲解时大都按照提供的参考答案.参照文献资料,《中学生物学》2011年第2期中42~43页的《谈实验异常设置对实验教学的甄别作用》一文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作者也认为不能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原因是尿液中含有尿素,尿素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中均含有肽键,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故不能判断溶液呈紫色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蒸馏水为溶剂、浓盐酸作催化剂、对硝基苯胺与尿素为原料合成了4,4'-二硝基二苯脲.采用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原料配比:对硝基苯胺∶尿素∶浓盐酸(摩尔比)=1.00∶1.00∶1.25条件下回流7h,产率可达68.7%.  相似文献   

5.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实验一: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中,学生在做蛋白质的鉴定的时候碰到了这样一个疑问:按照实验步骤应该先向蛋白稀释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摇荡均匀即可产生相应的颜色反应.那么,要是先加双缩脲试剂B,后加双缩脲试剂A,结果会怎么样?下面,笔者首先对蛋白质的鉴定原理作一个阐述.  相似文献   

6.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多种肽和蛋白质,实验结果表明:双缩脲试剂并不能用于鉴定所有的具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有些多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并不呈紫色;许多二肽也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只是不属于双缩脲反应,结果也通常不是紫色。  相似文献   

7.
以乙二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罗丹明B为原料,合成了聚(胺-酯)-罗丹明B(RHDB)树枝状大分子(PAE-RHDB).通过正交实验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原料配比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并用IR、1HNMR和UV表征了它的结构.研究了PAE-RHDB的荧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h,原料配比n(-NH2):n(-COOH)=2:1时,以氯仿为溶剂,产物产率为34.86%;当PAE-RHDB浓度为0.15mg/mL,甲醇为溶剂,溶液荧光性能最强,原料配比对产物荧光性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磷酸和尿素为原料,制备聚磷酸铵无机阻燃剂。考察磷酸、尿素、氨水的用量和反应温度对聚磷酸铵平均聚合度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法表征聚磷酸铵的晶体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制备聚磷酸铵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磷酸):n(尿素)=1:1.85,反应温度180—220℃,反应时间为150min。聚磷酸铵的平均聚合度为170。以聚磷酸铵和聚醚多元醇为主要原料,合成具有一定含氮量的聚磷酸酯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聚磷酸酯对聚丙烯阻燃性能测试表明:该阻燃剂可以有效地降低释烟量,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对以尿素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制备异氰尿酸三苄基酯的合成反应进行了研究。对反应条件及影响产率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其最佳工艺条件是:微波功率用170W、反应时间为(5 5)min、原料配比[尿素:苄氯:三乙胺=1:0.83:0.85(摩尔比)]、硅胶用量为2g、N,N-二甲基甲酰胺(DMF)固定用量为3.8ml(0.05mol)、尿素固定用量为1.2g。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甘油的检验,醛基的检测,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这三个实验的反应原理、最佳反应条件控制等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以苯胺为原料,采用碳酸二甲酯(DMC)法合成苯异氰酸酯。对第一步苯氨基甲酸甲酯(MPC)的合成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反应物料配比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确定了较优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3h,催化剂用量约为苯胺物质的量的7.8%,n(DMC)∶n(苯胺)的物料配比为8∶1。苯异氰酸酯通过减压蒸馏进行提纯,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物理常数,UV,IR的测定,经分析确定为目标化合物。苯异氰酸酯的产率为85.17%。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DMC的应用及国内外发展的趋势,对比研究Ube气相合成DMC的反应途径,提示它们在反动力学模型与反应历程的实质差别,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H3 PW12 O40/TiO2-SiO2为催化剂,取代苯甲醛、乙酰乙酸乙酯和尿素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合成3,4-二氢嘧啶-2(1H)-酮衍生物.探讨了原料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固定取代苯甲醛的用量为0.04 mol和无水乙醇的量为15 mL的情况下,n(取代苯甲醛)∶n(乙酰乙酸乙酯)∶n(尿素)=1∶1.0∶1.5,催化剂的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5%,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75 min,分别以对羟基苯甲醛、对硝基苯甲醛、茴香醛、4-氯苯甲醛、对甲氧基苯甲醛分别代替苯甲醛,产品收率为35.0%-89.2%.催化剂和合成产品分别采用IR, XRD和1 H NMR, IR, MS手段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4.
耐水和低游离甲醛脲醛树脂的合成与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合适的工艺条件以提高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综合性能,采用了降低甲醛/尿素物质的量比、改进合成工艺、加入改性剂等3种途径优化了脲醛树脂的合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以甲醛和尿素为单体,添加适量的聚乙烯醇和三聚氰胺改性剂,甲醛和尿素最佳物质的量比约为1.5:1,尿素分3次(11.4 g、0.5 g、0.2 g)投料,反应温度控制在(35℃-85℃),反应时间约60min,用聚乙烯醇和三聚氰胺进行改性,可制得综合性能较好的低毒耐水脲醛树脂胶粘剂.产品质量达到国家相关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5.
The urea nitrogen adsorbent of complex type, which consists of chitosan coated dialdehyde cellulose (CDAC) and immobilized urease in gelatin membrane (IE), was prepared. The cellulose, the dialdehyde cellulose (DAC) and the CDAC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ellulose C2-C3 bond was broken under the oxidation of periodate and it was oxidated to DAC. The DAC was coated with chitosan and the CDAC was obtained. The adsorption of urea nitrogen onto the adsorbent in Na2HPO4-NaH2PO4 buffer solution was studied in batch system. The effects of the experiment parameters, including degree of oxidation of CDAC, initial urea nitrogen concentration, pH and temperature,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urea nitrogen onto the adsorbent at CDAC/IE weight ratio 10:1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parameters affected significantly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urea nitrogen onto the adsorbent was 36.7 mg/g at the degree of oxidation of CDAC 88%, initial urea nitrogen concentration 600 mg/L, pH 7.4 and temperature 37℃.  相似文献   

16.
固体消毒剂过氧化尿素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尿素和过氧化氢为原料采用湿法合成固体消毒剂过氧化尿素,考察了反应物摩尔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过氧化尿素的收率和活性氧含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过氧化氢与尿素的反应摩尔配比为1.3:1,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40min,此时过氧化尿素的收率可达到87.32%,过氧化尿素的活性氧含量可达18.81%。  相似文献   

17.
低毒耐水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三聚氰胺和聚乙烯醇等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工艺和配方 .实验得出 :采用弱碱 -弱酸 -弱碱的工艺 ,添加适量改性剂 ,反应温度控制 85~ 90℃ ,反应时间 2~3h ,尿素和甲醛的最佳物质的量的比为 1∶1 .4,尿素按 7 5∶2 .0∶0 .5的质量比分 3次投料 ,可制得低毒、耐水、强度等性能明显提高的脲醛树脂胶粘剂 .  相似文献   

18.
用CD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近生理浓度的脲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下核黄素和牛血清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一定浓度的核黄素结合在牛血清蛋白上可以引起BSA分子结构伸展,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减少.近生理浓度的脲可以诱导核黄素变性的牛血清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部分恢复.脲存在时,核黄素对牛血清蛋白的熄灭常数(Kq)以及供体和受体之间的距离(r)增大.相反地,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减小.脲存在下,核黄素和牛血清蛋白的结合作用是一个熄灭作用增强,结合作用减弱的过程.人体内血脲的正常范围为0.0025–0.0075M,脲浓度达到0.01 M时,由于核黄素和HAS分子的弱结合作用导致血浆中核黄素缺乏,一些病人可能会因为核黄素缺乏,结合着药物的生物大分子不能被有效地转移进细胞内,不能被某些药物有效地治疗.  相似文献   

19.
以LiMn1.5Ni0.5O4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用电化学手段考察了其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与电解液组成的关系,研究发现混合电解液的放电容量的顺序为EC DEC(1:1)>EC DMC(1:1)>EC DEC(3:2)>EC DEC(2:3)>EC PC(1:1),从而为LiMn1.5Ni0.5O4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选择了较理想的混合电解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