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员在他的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固的、木质的、典型的心理特点的综合称为个性。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个性,运动员之间都存在着个性的差异。个性的形成除了先天因素之外,主要是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运动员的家庭、学校、社会给他深深的烙印,以及运动队集体里成员之间彼此发生着的交往关系,促使他们表现出特定的态度和意识的倾向性等,就构成了他的个性。研究运动员的个性对体育运动事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有的运动员在激烈的竞赛场上,当"敌"强我弱时,表现得不屈不挠,勇猛顽强;有的运动员在面临逆境的情况下惊慌失措,动作迟缓;有的运动员却沉着冷静,不慌不忙、稳扎稳打。这种种表现,表明了运动员各有自己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即不同的性格。  相似文献   

2.
论述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 ,并从情感教育、意志品质两个方面就田径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素质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用卡特尔 16项个性测试 ,对训练不同年限的短道滑冰运动员进行个性测试 ,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 ,为今后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斌 《华章》2011,(34)
运动心理训练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和发展运动员在紧张的比赛和训练中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及个性心理特征,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争取在比赛中长时间保持最佳竞技状态.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问题进行简单分析,旨在为基层教练员的训练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激励应适应时代发展,具有满足性、结合性、目的性、针对性、公平性、系统性.确立合理的训练目标,准确评估运动员的训练绩效,针对运动员个性进行激励.  相似文献   

6.
心理训练是随着现代体育科学技术和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以影响的教育过程。心理训练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手段进入运动领域以后 ,已被国内外众多的运动实践效果所证实 ,在现代运动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发挥运动员的内在潜力 ,训练运动员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 ,促进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 ,提高个性心理特征的稳定性 ,使身心处于最佳运动状态 ,取得最好的成绩。在学校体育教学中 ,体操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对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  相似文献   

7.
金文会 《考试周刊》2011,(5):142-142
本文以中学生武术散打训练为基础,通过对学生个性特征的了解、分析,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实施相应的训练,使其向着最佳散打运动员个性发展。人的个性特征通常可分为四种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最佳散打运动员的心理模式是个性外向情绪平衡型,四种个性类型有优点有缺点,在训练中应有意识地对四种不同类型的个性特征运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等方法分析了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对教练员形成印象模式, 研究了决定运动员对教练员形成印象的共性因素和个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就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培养和完善柔道运动员完成专项训练及竞赛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和个性心理品质,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的有目的的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10.
邱林锋 《考试周刊》2011,(66):125-126
中外传统文化的差异造就了运动员不同的个性特征.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个性培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要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西方先进体育理念相结合,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良好的个性特征并应用于体育比赛之中。  相似文献   

11.
建政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13(3):115-116,114
就体育摄影角度来说 ,在了解所要拍摄的运动员技术特点的前提下,如何抓拍到运动员极具个性的精彩瞬间,是体育摄影的难点,也是一幅成功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陈翔 《甘肃高师学报》2008,13(2):106-108
运动员在比赛时的临场心理状态及个性培养历来是教学训练中的棘手课题.由于大多数赛事是由众多商家赞助的,知名运动员又大多担任商家代言人,名誉利益的诱惑使有些运动员的行为有悖于体育精神,造成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除上述商业化因素外,运动员整体队伍的综合文化素养较低也是不可忽略的.2008北京奥运将人文奥运作为三大理念之一,笔者将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和庄子的“外重者内拙”思想引入培养运动员的教学训练中,一方面尝试指导运动员的比赛心理和个性的培养,另一方面谋求把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起来,挖掘民族文化的潜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发扬光大奥林匹克精神.  相似文献   

13.
运动心理素质应是智力要素与个性品质的组成,介绍跳远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运动员参与体育比赛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除了必备的科技装备外,现代赛事对运动员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个性心理特征状态将直接作用于其运动水平的发挥,并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本研究将从运动员的应激心理特征、焦虑和唤醒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心理训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在训练竞赛活动中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对于训练的成绩,特别是对于参加竞技比赛的成绩影响很大。所以,体育教师在训练中,不仅要关心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等问题,还必须十分重视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  相似文献   

16.
体育额技能特征和体育的形式决定了不同个性心理特征的人在不同体育项目中的优劣,根据运动项目对个性心理特征的要求选材,将充分发挥运动员的天赋,最大的挖掘他们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并结合作者自身的篮球运动经验,根据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个性、气质,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提高途径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对大学生篮球训练中心理训练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训练中注重身体素质训练和战术战略训练的同时必须注意心理素质训练这一重要环节,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整体素质,使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促进球队能够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8.
现代排球比赛,运动员不仅消耗很多体力能量,同时也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实践证明,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所需要的心理机能,和个性心理特征发展的不好,即使在身体素质、技术、战术方面训练有素者也难以在比赛中取得胜利。 排球比赛经常出现弱队胜强队;你胜我一局,我又胜你一局;甚至你打我一个15:0,我又打你一个15:0等,出现一些戏剧性的场面,主要原因就是运动员的心理机能和个性心理特征在比赛中发展的不  相似文献   

19.
运动竞赛中运动员的表现水平与心理状态关系紧密。网球运动员心理变化包含了多种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定的结构态,即:心理状态,呈现出运动竞赛中不同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同的得分效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今科学化训练手段日益增多,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动作技术等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显得特别重要,心理素质好坏是运动员比赛成绩优劣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是对当前武术套路运动员心理素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对策,以便武术套路运动员在以后的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能够正常或超常发挥自己的水平,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同时教练员也要吸取经验对不同个性的运动员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