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赟 《东南传播》2012,(4):85-86
现代广告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就是去广告化,植入式广告便是这一趋势下的产物,它使得人们在非广告氛围中接受广告信息。一般来说,植入广告较多采用在影视作品中植入商品的标记或实物,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但随着受众媒介素养的不断提升,品牌标记以及实物的简单植入越来越难以打动消费者。拓展植入广告的表达方式,打造属于品牌的独特音乐,营造出更为广阔的信息空间,增强受众对商品的记忆度和辨识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植入式广告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的传统广告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增幅趋缓,开始进入瓶颈期,但是精明的媒体人又找到了一种让观众无法躲避而又乐意接受的广告方式,这就是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也称隐性广告,与显性广告相对,主要是指把广告植入到电视剧、电影场景、节目中等,使广告与之融为一体,在受众无意识的情况下将商品和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地展现给受众,进而达到广告主所要求的目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广告做得不像广告,让观众在没有任何戒备心理的情况下悄然接受。  相似文献   

3.
周凡凡  刘宗元 《传媒》2018,(15):70-7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中的广告植入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广告品牌热度、知名度的提升以及观众好感度的增加提供了途径.网络综艺节目的广告植入形式多种多样,但商品广告与节目在内容上的契合度以及与节目自身基调的一致性是将广告信息传递给受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周懿瑾  简浩然 《现代传播》2015,37(2):117-122
本文以内容分析法对网友评论进行分析,探索营销性微电影中品牌植入的显著性对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品牌植入的显著性越高,品牌认知越高,对品牌的购买意向也越高。微电影对受众的情绪唤起会让其有更积极的品牌态度,产生较强的购买意向。这种效应在植入显著性高的情况下更加明显。此外,品牌高显著性植入并不会带来受众的反广告化,反而是在低显著性植入,且又被受众发现其营销目的的情况下,会更容易引发受众对广告的反对。最后,研究发现,明星、名导演等因素并不会影响受众的品牌态度,但是会影响受众对微电影的关注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影视剧植入式广告是将产品或品牌融入影视作品潜移默化地作用于观众意识的宣传手法,它悄无声息地将产品和品牌形象等信息送达每个影视作品受众,让人在对影视剧本身津津乐道的同时接受了广告。在植入广告的同时,制片方当然也就从中获益,正如美国CBS主席的预言:美国主要电视网的电视剧将有75%的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  相似文献   

6.
付志睛 《大观周刊》2011,(16):108-108
近年来,植入式广告在电视节目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无论是在电影、电视还是在娱乐类、新闻类的电视节日中,植入式广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视节目中韵植入式广告形式多种多样,有对产品及品牌名称的植入,也有对产品实物的展示,还有对产品属性的植入等。植入式广告既有成本低、受众广等特,最,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在运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事先介入、认真做好策划创意等原则。  相似文献   

7.
《杜拉拉升职记》的植入广告过多过频,生硬突兀,与现实生活脱节,在达到“注意”效果后,未能对受众的“心理”效果进行考量。这正是植入式广告的通病,即关注重点在广告主和广告商。“融入式广告”的关注重点在于受众的观影感受,让受众陶醉在影视作品的审美愉悦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广告商品。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3,(23):17-20
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嵌入广告策略越来越融入到各类载体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受众对植入产品的回忆和品牌的偏好。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植入式广告的相关研究发现,由于受众的主观必然性,植入式广告效果可能会因人而异,但是有关个性特征认知和产品植入感知之间的联系还很少得到研究。本文在对场认知方式构建中的认知性心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场认知方式对受众植入广告的识别和回忆的影响机理,并结合曝光效应分析了场认知对受众品牌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广告主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植入广告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人类运用符号来认知和改造世界,并通过符号创造文化和文明。在当下的信息社会,符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文字符号、图形符号、色彩符号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媒介。本文以广告视觉形式中的标志设计为例,分析了符号的识别性是直观传播商品广告信息的重要体现,是广告信息传播中受众区分商品品牌信息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受众消费观念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10.
隐性广告,又称“植入式广告”(Product Placement),它隐藏于载体并和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场景的一部分,以非广告的形式在受众无意识的状态下,将商品或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展露给受众。最初的隐性广告是将产品植入电影场景作背景,使观众能够看到该产品或公司的标志。最早的有据可查的电影隐性广告出现在1951年的《非洲皇后号》上,其中明显出现了戈登杜松子酒的商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受众及音乐本身两个方面的剖析,总结出广告音乐对品牌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层层深入地分析了广告中运用特定的音乐作品在品牌塑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肯定了广告音乐在品牌传播中对品牌感知、品牌个性、品牌文化附加值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胡鸿影 《东南传播》2010,(3):101-103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在传统打断式广告被诟病的同时,植入式广告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植入式广告之所以能成为倍受推崇的推广手段和宣传方式,在于其用非广告的表现方式对需要传播的广告信息进行精心编码,使受众在纯粹的信息接收环境中,以无意识的状态接收广告信息的刺激,从而潜移默化地接受商品和品牌信息。2010年央视春晚刚落下帷幕,晚会上的植入式广告便受到社会热议。本文试从2010年央视春晚的植入式广告入手,探讨植入式广告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隐性广告又称为“植入式广告”或“嵌入式广告”,它是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人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隐藏于载体并与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信息内容的一部分,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标。它初看起来并不像广告,但它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广告性质:它具有明确的广告主,具有清晰的广告目的,具有具体的广告内容,具有较为明确的广告受众,另外它还需要广告主支付一定费用给传播载体,这些都是构成“广告”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4.
浅论隐性广告与媒介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由  徐光胜 《新闻传播》2007,(4):46-46,48
隐性广告,或称“植入式广告”,俗称“软性广告”,即将商品或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品牌工具或服务商标甚至服务内容有策略性地融入至媒体内容当中,成为内容的一部分,让观众留下对商品的品牌印象,进而达到行销商品的目的。简而言之,是将想要传达的广告信息植入媒介,透过隐性的方式呈现,甚至融为一体。由于只是采用单纯的传播方式而不是劝说或促销的形式,使得其效果自然,易于接受,其实质上是一种弱化的广告形式。  相似文献   

15.
广告受众在广告传播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广告娱乐化的受众接受过程的分析和思考,解析受众对娱乐化广告的表层接受、深层接受、意义建构驱动品牌印象及购买行动产生等方面所具有的接受心理特征,试图在受众知性、情性的娱乐选择和广告诉求引导之间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理解通道,达到广告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广告的基本功能是对对象进行宣传,其宣传的效果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其直接目的.广告的直接目的是要让这些东西在受众的记忆中留下印迹,在这个意义上说,广告就是在受众的潜意识中进行信息殖民.二是广告作品的特点.受众对某种商品印象的好坏与深浅主要取决于广告创意的好坏.三是受众方面的接受心理.广告制作人要根据受众的接受心理加以改造创造,使被宣传的对象脱离它在生产领域中所具有的那些专业化的、物质化的品质,从而获得一个被广告塑造出来的新的身份.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不同产品、品牌的受众,从其关心的节目内容入手,进行广告植入,产品要传递的信息和形象通过各种内容载体多渠道地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无疑是对传统广告既经济又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盛楠 《青年记者》2008,(14):127-128
时尚娱乐类广告不同于传统广告的硬性推销模式,而是注重针对受众情感和注意力的软性吸引,使他们在接受传播信息的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情绪上的认同,在享受广告所带来的快乐与愉悦的同时,接受广告中蕴涵的信息.当受众融入到广告所展示的情景,体验其中所包含的趣味时,广告信息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输送到消费者心中.时尚娱乐类广告最主要的功能是引导个性和主张,创造流行和文化,并以此影响人们的生活形态、情绪和趣味,最终将品牌潜移默化带入消费者生活之中,并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深化消费者的品牌体验.  相似文献   

19.
杨健 《青年记者》2012,(17):69-70
广告语言是广告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广告中最主要、也最为人们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广告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受到语言自身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民族文化和受众心理的深刻影响.只有广告语言贴合了受众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心理认知,才会使受众乐于接受,促使消费行为的产生,实现广告为推销商品服务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植入式广告因其隐秘性、主动性备受业界关注。本文以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植入式广告为实验对象,从记忆、情感、意动三个层面,对电影植入式广告的效果进行研究。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不同性别的受众对植入信息的回忆度、好感度、购买意向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受众对植入式广告的记忆度与接受度较好,广告的植入方式、植入表现形式、受众的个人差异都在不同层次上影响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