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失实是新闻的大忌。对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考来说,保证新闻的真实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做到的。但新闻失实特别是部分失实又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这主要是因为客观事物是多侧面的,是不断变动的,采编人员或因作风不深入,或因受客观条  相似文献   

2.
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周恩来同志这一精辟论断,应该成为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座右铭。一条不真实的新闻,无论一时能引起多大轰动,无论多么引人入胜,终究是要出丑的。一条新闻部分失实,不但会抵消这条新闻本来的价值,还会带来一连串不良后果。一条很有价值的新闻,即使在某些细节上失实,其结果往往不是“白壁微瑕”,而是使作者和有关的人象吞了一只苍蝇那样难受。真正有生命力的新闻,是经得住实践和时间考验的真实新闻。报道失实,会伤害被报道的单位和人,更严重的是  相似文献   

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新闻失实则是对新闻真实性的背离,是对受众的不负责任,是对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伤害。对新闻失实的分类见仁见智,就笔者理解,新闻失实包含要素部分失实、稿件整体失实和报道群体失实三个层面。要素部分失实新闻真实性的最基本要求是要素真实。新闻稿件中,五个W、一个H等新闻基本要素要准确;人物思想、观点和言语要正确;事件起因、经过和细节要经得起  相似文献   

4.
新闻欺骗及其与新闻失实的关系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然而,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闻并非都是真实的,新闻失实现象屡禁不止。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新闻失实现象具有明显的故意性,这就是新闻欺骗。即,新闻工作者或采访对象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利用新闻媒介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而欺骗广大受众的新闻传播行为。新闻欺骗与新闻失实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新闻欺骗行为导致的新闻报道肯定是失实新闻,也就是说新闻欺骗是新闻失实的一部分。但新闻失实与新闻欺骗不是等同的概念,新闻失实的范围更广。新闻失实包括故…  相似文献   

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失实是新闻的大忌。从新闻的采写主体即记者、编辑的角度看,新闻失实可分为显性失实和隐性失实两种。显性失实主要是极少数职业操守低下的记者、编辑,出于名利等方面考虑,故意炮制无中生有的新闻,或者故意隐瞒一  相似文献   

6.
新闻的力量在于真实。就事实本身来讲,无所谓真实不真实。所谓新闻失实,是指报道中的事实不真实。我们知道,事实一旦被报道,就不再是客观事实本身,而是事实的再现,或多或少带上了报道者的主观色彩。于是,也就可能出现“新闻报道不真实”的问题。故意失实是作者故意捏造的事实,纯属天方夜谭。我们常见的失实,属故意失实者甚少,大量是非故意失实。新闻失实总是在事实变成新闻之后,要杜绝其发生,必须从事实变成新闻的每个环节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7.
彭国元 《声屏世界》2008,(10):25-27
新闻真实的背面是新闻失实。新闻失实包含整体失实和部分失实两种情形。整体失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彻头彻尾的虚假新闻,它是因某种功利驱使而故意失实,是“冷静的头脑”干的,属于“观点上的撒谎”、“精神意义的撒谎”,不可原谅。而部分失实则是一种潜在的隐性失实,绝大部分是在一种不自觉状态下所为,它虽接近整体真实却又存在部分失真之嫌,此种情形虽危害不大却时常可见。  相似文献   

8.
新闻必须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既然真实对于新闻如此重要,而且所有的新闻机构报刊都不断的强调,为什么新闻失实的现象却仍然延绵不绝?这其中除了采访不深入。下笔不严谨或者作者有意编造新闻等等之外,从理论上弄清新闻真实的全部含义,没有真正深入分析造成新闻失实的主客观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新闻中的想象,则是实际新闻活动中经常引起关于新闻失实的主客观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的真实性标准不是“5W H”。而是,第一、新闻评论的依据是真实和准确的;第二、新闻评论的论题是合乎实际的。具备这两条新闻评论就是有真实性,否则就是失真的评论。新闻评论的失真比新闻报道失实有更大的可能性,而且造成的危害更严重。可是很遗憾,新闻评论失真没有新闻报道失实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这是有点新闻知识的人都知道的.但是,恰恰是懂得新闻真实性重要的人,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写出一些隐形失实的新闻来.就新闻媒介而言,某些报刊、电台、电视台也不时出现一些隐形失实的新闻,影响新闻媒介的声誉.因此,剖析隐形失实新闻的种种形式,引起作者和新闻媒介的重视,是极其重要的.所谓隐形失实新闻是相对明显失实的新闻而言的.时间错,地址错,数据错,人物张冠李戴等属明显失实.明显失实,容易被识破.隐形失实,则是指那些看似真实,实则失实的新闻.这里试举出三类:一、乱套新闻角度造成的隐形失实新闻.对于新闻角度,各家说法不一.我个人的体会是:所谓新闻角度,就是新闻事实和大政策的接轨.或者,从新闻事实中折射出来的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正确性.一个新闻事实,不同时期,甚至同一时期可套上不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遵循这条原则,新闻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人民群众中树起了崇高的威信。然而,毋庸讳言,由于失实问题没有得到根治,这条原则不时受到亵渎。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社会上浮夸风的泛起,失实现象又多起来。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思考。失实的种类较多,而其中影响最坏的莫过于凭空捏造新闻事件。远的不说,仅1997年,部分新闻媒体上公开揭露的典型假新闻就有10余起。诸如《我要凭票看电影》、《高考状元和自己开了个大  相似文献   

12.
<正>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如果新闻失去了真实,不仅使新闻工作失去了职业生涯,同时也严重破坏和损害了媒体的形象,削弱了新闻的公信力,而更严重的是破坏和影响了新闻媒体履行党和政府新闻宣传的职能作用。一、新闻报道的"失实新闻""失实新闻"与"假新闻"有所不同,那么何为"失实新闻"呢?所谓"失实新闻"是指对一定新闻事实"残缺"、"偏离"、"片面"反映报道而成的新闻。也就是说对具有新闻事实根据,但却没有全面、正确、恰当、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真相而形成的新闻。近年来,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出来的"失实新闻"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3.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知道的常识。但是与人们的主观愿望相反,失实新闻却常有出现。新闻的失实大致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报道的事情不准确,与事实有出入,即现象失实;其二是报道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是准确的,但不符合事情本来的真实面目,即本质失实。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失实是新闻的致命要害。新闻史上无数的事例证明了这一点。但是,虚假新闻仍时有发生。新闻失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作假的报道,可称为"显性失实",即  相似文献   

1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学的基本要义,也是新闻报道工作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果新闻失去了真实,等同它失去了生命,而失去了生命的新闻是不可能站住脚的。作为新闻报道人员,无论是把新闻做准、做快,还是做深、做活,其前提都必须是真实。可时下,一些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时有出现,且屡禁不止。这不仅影响了媒体的声誉,而且给新闻报道队伍丢了丑抹了黑。为防止和杜绝新闻失实问题的发生,下面我主要从发生新闻失实的原因、防止新闻失实的方法、避免新闻失实的措施3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当前很多媒体的新闻失实现象仍层出不穷,对新闻报道和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带来很多甚至是巨大的负面影响,新闻失实,这里面,既有新闻人对新闻真实性认识不足甚至模糊的因素,也有媒体“把关人”把关不严等原因,认真贯彻新闻必须真实这一理念,纠正新闻失实这一顽疾,是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课题。本刊这期专题研讨,意在探讨新闻失实原因及对策,希望新闻从业人员及新闻研究人员,献计献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安莹 《新闻世界》2011,(9):11-12
本文阐述了新闻真实性的意义,将新闻失实分为两种类型,分析新闻失实的原因,在如何保证新闻真实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以避免新闻失实。  相似文献   

18.
新闻失实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失实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至今尚未得到新闻界的足够重视,那就是微观真实,宏观失实,或者叫做局部真实,整体失实。试举两例:一、某市报纸经常披露当地公安部门神速破案的新闻。这些新闻从微观看,都是真实的,并无半点虚假可言。但报纸对该市大量未破案件却不置一辞。这就使至今还缺少安全感的居民对破案新闻产生了反感:“净挑好听的说”。也就是说,报纸的治安报道,在宏观上失实了。二、某市报纸几乎每季、每年对当地工业  相似文献   

19.
新闻必须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既然真实对于新闻如此重要,而且所有的新闻机构和新闻报刊都不断的强调,为什么新闻失实的现象却仍然延绵不绝?这其中除了采访不深入,下笔不严谨或者作者有意编造新闻等等之外,理论上并未真正弄清新闻真实的全部含义,并未真正深入分析造成新闻失实的主客观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新闻中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失实不仅削弱了新闻的生命力,降低了新闻的内在价值,而且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使新闻失去公信力,因此,避免新闻失实,写出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是新闻记者的职责所在,本文从新闻写作实践出发,论证了如何才能避免新闻失实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