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代学生》2012,(10):58-59
本期"微阅读"书目:《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点评"人物:香菱小说《红楼梦》中人物,原名甄英莲,薛蟠之妾,甄士隐之女。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即使是次要人物——薛蟠和贾瑞,这两个同类人物依旧同中有异,各有姿态。试通过薛蟠和贾瑞的比较,来看曹雪芹人物形象塑造的丰富性和立体感。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即使是次要人物———薛蟠和贾瑞,这两个同类人物依旧同中有异,各有姿态。试通过薛蟠和贾瑞的比较,来看曹雪芹人物形象塑造的丰富性和立体感。  相似文献   

4.
量子力学与数学都有互相补充原理;儒家积极担当社会任务和道家消极逃避社会任务,两者间有互相补充现象;古代文化史上有些—对人物,其性格素质互相补充;表现主义戏剧的人物之间存在互补现象;佛可以一身分作三身或多身;文学作者可以把自身多样的性格素质分配给作品中的两人或多人;小说《花月痕》的作者是这样做的;曹雪芹设置自身可能的两种人生和品格,把它分配给林黛玉和薛宝钗、贾宝玉和甄宝玉。  相似文献   

5.
论《红楼梦》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及其英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们熟知的人物。曹雪芹用他的生花妙笔传达了人物的情感、性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世情百态。王熙凤作为书中的主要角色之一,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而她的语言更是独具特色。文章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分析译者是如何传达原作风貌,再现人物形象的。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中重点描写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几个主要人物。这三个人物的出场描写很精彩,尤其是王熙凤的出场是先声夺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  相似文献   

7.
人物创造 ,是《红楼梦》创作成就的主要标志。作者笔下的几百个人物形象 ,至少有几十、乃至上百个人物性格鲜明 ,栩栩如生 ,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形象。其中大部分为女性。男性人物除贾宝玉外 ,大多花笔墨较少 ,然亦不乏成功的典型形象 ,而薛蟠即是其中之一。但历来论者甚少 ,似乎对其不屑一顾。其实 ,笔者认为 ,此人也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细致刻画 ,塑造最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是书中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现实丑与艺术美高度统一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8.
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历来被认为带有作者曹雪芹自身的自传色彩,贾宝玉最终遁入空门的结局也昭示了曹雪芹的佛学思想。贾宝玉这个具有佛性的人物,其思想中的佛学内涵对于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和普希金笔下的奥尼金作为有各自鲜明个性而又极其类似的属于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艺术典型,从同是所处时代先进青年的代表而性格中又都存在着软弱性、妥协性两个方面,分析了他们具有矛盾的双重性格。并从人物所处的时代、家庭及作家创作思想三个方面,探讨了其双重性格产生的原因,得出奥尼金这一形象是贾宝玉形象的“平行性再现”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0.
贾兰是《红楼梦》中作者着墨不多却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他的出场次数寥寥可数,但有限的文字却刻画出十分鲜明独特的性格特点。身世令人叹惋的贾兰并非他人口中的"弱孙",他的冷漠、无情和早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相关的词曲中,也可知贾兰功成名就后的早逝结局,令人唏嘘。  相似文献   

11.
李香珠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4):44-46,56
贾环是《红楼梦》众多人物中的一个,他形象猥琐,品德低下,又善于兴风作浪。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庶出的身份以及由此带来的爱的缺失,是其顽劣性格形成的重要原因。曹雪芹通过与宝玉的对比完成其形象的塑造,从而使贾环这一文学形象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是曹频说近年来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针对小说文本中的各种细节及有关文献,提出贾宝玉这一人物最主要的原型为曹寅的嫡长孙曹天佑,作者是将其安排在曹颂这一辈分来写。同时对曹天佑与曹雪芹的关系也作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十分推崇《庄子》一书,他将自己对《庄子》的解读运用到了《红楼梦》的创作之中,这在贾宝玉形象的塑造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曹雪芹的笔下,《庄子》与贾宝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左右了贾宝玉的生活态度,影响了其性格的形成,还基本上主导了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曹雪芹的笔下,与宝玉同台演出并在文中起着支柱和统领作用的人物其实是凤姐。凤姐与宝玉,一个赞其才,一个赏其情;一个是闺阁中的领袖,一个是闺阁中的良友,他们呼吸相通、命运与共,都是具有空灵之性的人物。他们的灵性在现实的具体表现为:情与才。曹雪芹在文中有意地处处显露二人的特殊关系,目的就是通过这两个核心人物来体现他的创作意图。在《红楼梦》中,他对以凤姐为代表的众女儿的才华予以歌颂,对情痴宝玉推崇、爱护女儿的做法更予以颂扬。但处于末世的他们,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悲剧。  相似文献   

15.
脂砚斋"《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的批语,揭示出甄宝玉早已觉悟,他如同《邯郸梦》中的众仙引度卢生出家一样,特来牵引、点醒贾宝玉出家。甄、贾宝玉"情性如一"都走上了一条不与社会妥协的道路。据此可知,甄宝玉的形象不会表现出与贾宝玉形象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对甄宝玉形象的塑造可视为曹雪芹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典型化"艺术手法的有益尝试,虚笔点出的甄宝玉形象起着由此及彼的引人进行普遍联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宝黛二人的诗词为切入点,将其中蕴含的积极进步主题从个性解放和自由、个体的生命体验两大方面展开剖析,并由此分析宝黛诗词主题与曹雪芹思想体系的认同关系,最后将曹作为一个诗词作家置于清代前中期的诗词界进行观照,试图评价其学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前五回是其人物与主旨的象征性抒写。从开篇人物出场的视角,或隐或现一个包括作者在内的读书人群体形象,而且贯穿始终,这是一个被读者忽略的红楼群体。曹雪芹通过贾宝玉(甄士隐)与贾雨村“两峰对峙”,以及甄假宝玉合体等“分一为二”的写作手法,暗示读书人问题是《红楼梦》的主旨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使闺阁昭传”是为了寄托曹雪芹自由纯美的人文理想,宝黛爱情与唯美人性同样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书浓郁的悲剧氛围,则是读书人个体人文追求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悖谬的困惑使然,这是一个具有超越时空的历史问题,值得今人,尤其是人文学者们反思。  相似文献   

18.
曾朝阳 《培训与研究》2007,24(10):11-13
贾宝玉在大观园中与女性长期相处,女性的聪颖美丽深深地吸引着他、影响着他,在他的内心形成了女性情结,这种情结对他的言行举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不仅只是深深地依恋、欣赏、关心、爱慕身边一大群清纯如水的年轻女性,更重要的是目睹了她们不应有的被轻视,看到她们地位的屈辱,命运的悲惨,给予了她们最纯粹的人性尊严。贾宝玉的女性情结成为曹雪芹"知哀妇人而为之代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贾宝玉的"女子三变论"里,他把女人人生的三个阶段分别作了比喻:未出嫁前,是宝珠;出了嫁,是死珠;再老了,是鱼眼睛。从贾宝玉的"女子三变论"角度解析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可以看出这三个阶段分别体现了曹雪芹审美理想的三种不同状态:"宝珠"是审美理想的依托,"死珠"是审美理想的异化,"鱼眼睛"是审美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研究是一门显学。新红学差不多走了一条考证的道路。主要研究曹雪芹和贾宝玉的关系,还提出了后四十曰当为高鹗所作的论断,几乎成为定论。提出问题的原因是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极不对等。笔者对人物年龄等问题研究分析发现,前八十曰内也有不对等的现象,后四十回有其独特价值。作者或为曹雪芹一人未可知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