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教育改革“第二次浪潮”在追求教师“专业化”、强调通过增强教师的力量来提高教学专业化水平,以实现学校教育改进的过程中,“教师赋权增能”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当前。关于“教师课程主体性”、“教师课程参与”、“教师课程决策”等问题已成为我国课程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而发挥教师课程主体性的前提应该是教师“赋权增能”。  相似文献   

2.
美国教师“赋权增能”的动因、涵义、策略及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师赋权增能有三层涵义,包括在政治上教师享有决策权、在社会上提升教师地位与影响力和在心理上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美国教师赋权增能的基本策略,主要有州和学区创设社会环境、校长营造校内环境、教师组成专业共同体和教师教育提供智力保障。美国教师赋权增能的走势,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重构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加快政策制度建设”“完善教师教育者的再教育”“更新教师教育内容与方法”和“创新校本教师培训”等启示。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上海地区四所小学的田野调查,考察教师在“赋权增能”政策条件下,如何处理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所处教师共同体的影响。研究发现:课程改革给教师造成的压力客观上推进了教师发展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课程改革在赋权增能的同时赋予教师高度问责,造成教师不愿承担赋权,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以群体分责来支持教师的赋权增能;未来课程改革应当寻求赋权、增能和问责的平衡,并推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从而支持教师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代理人”。  相似文献   

4.
赋权增能是教师专业自主权实现的保障。教师赋权增能包括教师自我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角色调整,以及教师决策和投入。教师赋权增能理论强调尊重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张赋予教师以教学政策制订及决策的权力,从而有效地从内部和外部对教师发展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教师赋权增能是重振教育的重要因素,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双减”政策蕴含着减负降压和提质增效的双重目的。“双减”政策强化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和教师的主体责任,对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增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风险,亟需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一步为教师赋权增能。建构“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教师赋权增能理论模型,对明晰新时代教师的权能结构和实践方向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教师赋权增能理论模型包含赋权和增能两个维度,赋权路径重在赋予和保障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专业发展权、参与决策权和教育惩戒权,增能要点重在提升教师的作业治理、课后服务、家校社协同育人和信息技术运用等能力。  相似文献   

6.
姚桂招 《海外英语》2011,(13):10-11
教师赋权增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需要和权力重新配置的过程。"教师赋权增能"理论强调尊重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张赋予教师以教学政策制订及决策的权力,从而有效地从内部(教师个体)和外部(事业与工作环境)两个方面对教师发展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该文从教师管理学的角度,以后方法的视野提出教师赋权增能观点,以缓解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情境中,教师的权威不断弱化,迫切需要对教师赋权增能,因此,必须对教师赋权增能的内涵、教师权威弱化的影响因素以及教师赋权增能的策略加以再认识,从而推进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8.
赋权增能评价打破以往强调科学、客观、专家取向的评价传统,更多贴近真实现场,更强调实践的参与。赋权增能评价是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将评价赋予课程的真正参与者。介绍赋权增能评价的步骤,反思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教师成长途径,融合教育教师赋权增能既能丰富教师赋权增能理论,又能满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并能整体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对于促进融合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融合教育教师的赋权增能面临制度保障缺失、教育回流现象出现、支持策略单一、实证研究不足等理论与实践上的诸多困难。因此,在融合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上,需要进一步完善融合教育教师的职前教师教育过程;同时采取促进融合教育教师赋权增能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运动的助推下,教师"赋权增能"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而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的赋权增能情况却不容乐观,普遍存在决策参与、课程自主以及专业发展上的缺失。文章从乡村教师赋权增能的内涵、意义、缺失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建议从管理体制上提升教师的决策参与权,从教育理念上加强教师的课程自主权,从教师培训上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权,从而最终实现对乡村教师的赋权增能。  相似文献   

11.
学校改进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从赋权增能的视角分析教师参与学校改进的内涵,是指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着眼于教师参与学校的改进权、能真实促进学校的改变与发展,并在学校组织环境影响下形成改革实践共同体的一种教师研究。教师赋权增能具有主体性、合作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学校要提升改进能力,需从教师参与学校改进的角色基础赋权和教师参与学校改进的行动框架增能入手,以便为学校改进研究视角的拓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学校改进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从赋权增能的视角分析教师参与学校改进的内涵,是指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着眼于教师参与学校的改进权、能真实促进学校的改变与发展,并在学校组织环境影响下形成改革实践共同体的一种教师研究。教师赋权增能具有主体性、合作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学校要提升改进能力,需从教师参与学校改进的角色基础赋权和教师参与学校改进的行动框架增能入手,以便为学校改进研究视角的拓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0月“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102个国家的500多名代表一致通过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其中有十二项承诺,而第一承诺便是“EmpoweringIndividu~sandPromotingSoci~Cohesion”(促进个体赋权增能和增强社会凝聚)。何谓“赋权增能”和“社会凝聚”不能从简单的汉译来理解,需从词源来准确辨析,更需要从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角度领略其深刻的内涵。“赋权增能”与“社会凝聚”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其指向目标、目的、效能等核心价值构成完整体系。学习型城市建设与“赋权增能”和“社会凝聚”有着高度的重要关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践履“第一承诺”已经成为我国唯一选择。怎样践履这一庄严承诺,《北京宣言》指出了基本路向,在表达教育机会、基本能力、社会参与、性别平等、贫富差距、社区建设等兑现承诺的特定语境中。充分揭示了《北京宣言》将“赋权增能”、“社会凝聚”作为第一承诺的理由和重要意义。这应是对《北京宣言》第一承诺的完整理解。  相似文献   

14.
“Empowerment”一词随着“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Empowerment”这一概念有着非常复杂和丰富的内涵.文章尝试对Empowerment意涵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赋权增能与成人教育的关联性.在赋权增能的视角下对未来的成人教育发展进行展望,认为赋权增能可以赋予成人教育新的功能目标,可以促使成人教育更关注于弱势群体,可以为成人教育提出新的教育内容,同时也有助于更新成人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夏萍萍 《江苏教育》2022,(94):48-52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近40年致力综合课程研究,形成了以培育“完整儿童”为目标的观念体系与实践模式。培养“完整儿童”有赖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园所在审思儿童、教师、综合课程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民主赋权、教研增能、文化润泽的“完整教师”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6.
信任是学校共同体的生存基础,是教师赋权增能的基本条件。然而,空前的信任危机正在侵蚀赋权增能的可能性。信任危机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风险社会"在教育领域的回响。破解信任危机,需要建立可信任的学校制度、可信任的教师形象,并化解"信息的不对称"。  相似文献   

17.
按照赋权增能理论的三个原则:角权责统一、做学用合一、教师为主导和学习者为主体,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组织“阅读中国主流媒体的英语报道活动”,实现英语语言知识学习、多种能力提升和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潘月俊 《生活教育》2013,(12):87-88
摘要:小班化学校要想实现“幸福每一个”的理想,就应该给师生赋权增能。本文结合扬子第二小学的实践,提出唤醒教师专业自觉,主动推动小班变革和充分发挥小班优势,努力推进教育公平的管理策略,以期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关键词:赋能;小班化;变革;管理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专业作为教育与社会的契合点,必须成为开放、柔性的自为组织,以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专业自为组织”包含两个维度——教师主体的自为和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自为。在实践中,要通过“赋权增能”,使专业教师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专业建设活动中,成为实施专业自主权的主体;通过建立专业自我评估和管理机制,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20.
教师管理的国际范式转变要求教师成长为促进个人、社区和社会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人,并善于开发利用信息科技、网络的优势,完成知识转型与价值重构,发展可持续的专业能力.当前教师管理中的“造器”思维、重“管”轻“理”模式造成管理实效上缺乏文化认同、心理契约、成就激励和制度规范.通过赋权增能、政策推进和动态协同,可以培育教师领导力,发展学习共同体,建构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教师管理的内生性、主动性与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