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泪珠与珍珠》是一篇很精致的散文,作为散文教学,从宏观上讲,应当着重体现散文雅致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以及深刻的思想。因为,散文是一种凝结了作者生活体验,集中体现了真、善、美的文体,是需要用情感投入去理解的文体。《泪珠与珍珠》这篇文章收录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从单元的教学要求看,所选的文章服务于“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这个总体教学目的,鉴赏的教学内容是: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因此,怎样具体落实“鉴赏”这个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学的突破口就成了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
破解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困惑和难题,以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教学《老王》为例,详细分析并指出散文教学要紧扣课文文体特征,品味精准的语言表达,体会语言蕴含的丰富意蕴,引导学生去触摸作者的灵魂,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3.
散文是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类文体,其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试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引导学生品味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语句章法,并通过关注散文中所涉及的具体事物,感悟作者的所思所想及独特的情感认知。  相似文献   

4.
《月光下的喇叭手》是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的早期作品,属于写人叙事类散文.本课抓住散文的文本特质确定教学内容,上出了“这一篇”的独特之处.始终聚焦乡愁情感主线,用三条文本解读路径探究“喇叭手”形象的情感内蕴,带着学生层层深入去品读语言、体悟情感、探究深意.  相似文献   

5.
一、考点透视窗 近两年材料作文占中考作文命题形式的比例虽然较小,但其命题思想、形式和要求有较大变化,主要特点有三:一、材料文体多样。除以往较多出现的寓言、故事、散文和图画外,还出现了诗歌。例如吉林省引入丹好的诗《我们期待所有响亮的日子》;山东题引入艾青的诗《盼望》;淄博题引入《心中的太阳》的歌词等;二、选择空间开阔。有的命题铺开多立面材料,但要求选其一即可,让考生有更  相似文献   

6.
梳理梳理有关语文教学的观点和标准,语文课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有语言学习和应用;语言学习方法;在语言学习基础之上产生的思维训练和人文素养。与之匹配的散文教学内容为赏析精准的言语表达;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透过文字了解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体悟到作者的生活经验。以《背影》为例,确定教学内容:学习文中精妙的语言表达,通过文字感受作者与父亲之间深深的父子情以及作者对父亲复杂的情感,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散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在中学生语文学习中起重要作用,其教学内容的确定值得深入研究。但在中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表现出小说化、知识化的倾向,违背了散文的主旨。本文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理解作品的内涵,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领会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基于文本解读、文章体式、学情分析和认知规律。"贵在有‘我’"是散文的本质特征,而重"理趣",则是散文的艺术特征。因此,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从散文的基本特点出发,通过对作者所描写的人、事、物的感知把握,完成对作品形象的理解,走进作者的内心,品味作者深沉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道士塔》是余秋雨先生散文集《文化苦旅》的首篇,是一篇饱含作者深情,有着深厚文化意蕴的散文。情感的体验是散文阅读的重点,理性的反思是阅读文化散文的更高要求。教学这篇散文,可以分为品渎和反思两个步骤。品读主要有三个层次:感知认读,学生一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情感诵读,学生二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思辨悟读,学生三读课文,探讨散文主旨。这三个层次由浅入深,由情入理,引导学生逐步把握课文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赵丽宏是当代散文名家,《雨声》是他早期的作品。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构思精巧.语言清纯,意境优美,抒情味较浓。在一次访谈中.他说:一篇优秀的散文需要具备三个要素:情、智、文。情就是要有真情实感,感情自然流露,不掩藏,不矫饰,不虚伪;智是指智慧的内涵,思考的深度:文则是语言的个性化表达,也即作者表现出的文风。《雨声》是他三十多年前的作品。我想,散文作品要经受时间的检验,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只有真情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目前已有许多共性的认识和个性的策略.笔者提供一种简单的方法给一线教师参考:从“个性化”切入散文的教学内容. 这种方法源于笔者对散文的基本认识.笔者认为:散文是离作者心灵最近的一种文体,个性化明显,是作者选择个性化的内容,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12.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在文中生动描绘了小兴安岭春天树木发芽、动物戏耍;夏天树木葱绿、野花遍地;秋天果子成熟、山色尽染;冬天白雪皑皑、动物冬眠的迷人景象。字里行间洋溢着四个字:美丽、诱人。所以,我把引领学生欣赏美、体验美作为教学主线,以生动的图片和朗读为基本教学手段,扎实开展阅读训练。为此,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13.
正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是一个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包括《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3篇课文。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它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书写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悟。正因为如此,散文里"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和"独特情感的体认"则往往是教师选择的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也多以此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从写人记事散文的体式特征来说,这些教学内  相似文献   

14.
立足文本中关键字词选定散文教学内容,合理解读文本,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是语文教师解读散文的抓手和愿景.文章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从“乐”字入手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从美好回忆中找到精神寄托的情感,通过关键字的解读选定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5.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和浪漫色彩的散文,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表达情感的方法,营造了一个“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的物我相融的童话般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所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满怀真情,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可应确定如下以读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6.
散文作为一种重要文体,伴随着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但是在对教育教学的反思中,会发现,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文体价值缺失、主观情感替代作者情感、教学内容应试化、教学组织缺乏层次性等问题。在当代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加以调整,可以通过从散文文体特征出发、把握作者及情感、找准散文叙事特征等多个角度,推进教学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陆蠡,是个铁血汉子,充满豪气,有坚贞的民族气节。可他内心深处也有柔软的一面。抗战爆发后一年,他深情怀念一年前暂住北平寓所窗前的“绿友”——常春藤,而写下了散文《囚绿记》。人们赏读这篇散文往往重在品味常春藤的象征内涵——作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而忽视了作者也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内心颤动着对美的爱。  相似文献   

18.
这次区教学大比武,一部分老师上课的篇目是张晓风的《香椿》一文,如何教学这篇看起来并不是那么难读懂又不好教的散文呢?-笔者觉得,读散文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就是去读作者个性化的情感。而在《香椿》一文中,全文有一个感叹号很值得我们去品味。读懂了这个感叹号就读懂了文章,读懂了作者的情感,也读懂了一种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三年级下册中的《燕子》一文,是郑振铎先生的一篇状物散文.写景状物散文的解读应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内容形象层,包括描写对象及其特征、内容整合与画面还原;二是情感内涵层,主要阐释作者通过文字表达出的情感内涵;三是描写技巧层,主要揭示作者景物描写的技巧.前两个层次聚焦文本内容阐释,重点关注文本"写什么",第三个层次关注文章建...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加深对三篇散文的理解。二、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教学内容: 一、比较三篇散文的相同点。 1.托物言志。三篇散文都是以物命题,都是在物上寄托思想感情。《灯》:托物抒情。抒发了作者对人民的信赖和热爱及对中国人民的胜利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丑石》:托物寓理。作者透过丑石,让人们认识现象与实质的关系,告诉人们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菱角》:托物说理。作者通过对菱角的联想,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