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向心结合离心等速训练后的肌力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训练手段对肌肉力量的影响,通过对8名运动员肱二头肌采用角速度60(°)/s进行了4周向心结合离心等速训练,结果发现测试总功、最大力矩和最大功等指标实验前后差异显著,表明训练对改善运动员的肱二头肌肌肉力量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一、上肢运动练习目的:增强肱二头肌的力量。练习方法:双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脚踩住拉力带两端,双手与肩同宽,掌心向上握紧拉力带,当肱二头肌收缩时,使肘关节弯曲;当舒张时,使肘关节伸展或前臂下垂(见图1)。练习要求:当肱二头肌舒张时,继续控制力量不要放松,1个8拍后停顿,注意力集中在肱二头肌上。二、肩部运动练习目的:增强三角肌的力量,增加肩部宽度。练习方法:双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分析羽毛球杀球动作的肌肉用力特征。方法运用表面肌电的测试方法,以二级6名优秀羽毛球运动员为测试对象,以起跳杀球动作为依据,研究选取上肢和躯干两组肌肉。结果三角肌、斜方肌、肱二头肌、背阔肌放电较早且持续时间最长;在起跳引拍阶段三角肌、肱二头肌、斜方肌放电最大,为获得杀球高度表现出积极动员;肱三头肌、三角肌、桡侧腕屈肌、肱桡肌放电大且肌肉利用率和贡献率较高,为完成杀球关键动作至关重要。结论训练中应加强这几块肌肉的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训练,而且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地进行合理、科学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电刺激法出现于19世纪末,起初用于医学治疗。将电刺激法用于体育训练则始于1970年。前苏联人柯茨(Kotz)第一个用电刺激法研究它对运动员在力量增长方面所起的作用。他对运动员的肱二头肌和小腿三头肌分别进行了电刺激,所取得的结果是颇为惊人的;在9天的电刺激训练(每次10分钟)之后,肱二头肌的力量增加了27%,19次电刺激后力量增加了38%;小腿三头肌在19天内力量增加了50%,弹力增加了11%。在柯茨所作的工作之后,电刺激法开始被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体育大学8名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为优秀组和普通组各4名,采用表面肌电测试方法并结合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对两组运动员柔道投技大外刈技术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1)sEMG信号分析中时域指标RMS和贡献率(work/loading)能较好反映柔道等复杂技术动作中肌肉的用力情况.(2)大外刈技术中两侧腹直肌、右侧腹外斜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腓肠肌内侧以及左侧三角肌后束、臀大肌、股直肌是主要用力肌肉,运动员在训练中应加强以上肌肉的练习.(3)普通组运动员左侧三角肌后束、左侧腹直肌、右侧肱二头肌力量过于薄弱,这可能是造成其技术不够成熟的因素之一,今后训练中应注意加强.(4)运动员在强化针对性肌肉力量练习的同时,除选择一般力量训练方法外,应多尝试采用适合柔道大外刈技术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如拉滑车、爬绳、立卧撑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出拳击打环节相关肌群的sEMG特征及其相应的运动学变化,为拳击专项力量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表面肌电和三维红外高速摄像系统同步测试方法,采集6名高水平男子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出拳击打环节表面肌电和运动学的相关数据.结果:1)出拳击打环节,肌肉活动顺序为:腓肠肌→股二头肌→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肱二头肌长头→肱桡肌.2)击打过程中三角肌前束、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肉在相应时间位置上出现明显的预激活和共收缩现象.3)肌肉做功百分比排序为: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肱桡肌>肱二头肌长头,aEMG计算结果与肌肉做功百分比保持相一致的趋势.4)肩关节、上臂环节质心和拳心速度的峰值在击打过程中呈现次序性.结论:拳击后直拳出拳击打环节所选肌肉活动呈现从下肢向上肢激活的次序性.击打过程中三角肌前束、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肉在相应时间位置上出现的预激活和共收缩现象可能是反映运动员技术水平和特点的指标.在肌肉做功百分比和aEMG方面,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和股二头肌在动作过程中表现出相对重要的地位.上肢相关肌群的活动次序与肩关节、上臂环节质心和拳心速度变化的时序性有着合理的解剖学相关,是产生上肢开放链鞭打动作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肌肉力量训练不仅能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成绩,而且还有矫正肌肉力量不平衡、预防病伤的效果。所以,运动员有必要全面而充分地锻练全身的主要大肌群。在制定运动员全面肌肉力量训练计划时重点应考虑以下八条原则: 一、肌肉的选择:训练中一定要列入特别重要的股四头肌、背肌、腹肌、胸肌、腘旁肌群、肩带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颈部肌群。如果有充裕的时间,可增加小腿、前臂肌群的练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竞技健美操B组水平支撑类动作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确定完成动作的技术和主要肌肉群活动变化的特征.方法用摄像和肌电(EMG)测试手段对优秀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完成动作和主要的肌肉进行同步测量,获得动作的图像与肌肉的肌电(EMG)变化.结果水平支撑的肩关节角度大于分腿水平支撑的肩关节角度;分腿水平接俯卧撑人体重心下降最低点时,王某的肩、肘关节的角度小于刘某和唐某;肌肉的激活顺序分别是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竖脊肌和臀大肌.肱二头肌的IEMG值显著大于其他肌肉(P<0.01).结论动作中应合理地控制肩关节的角度.重心的垂直投影应落在支撑面内或尽量靠近支撑面.肱二头肌在动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应增强肢体左侧肌群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9.
<正>任何力量训练方案都无法规避大型、复合的举重动作,因为这样能募集到最多的肌肉,产生最佳效果。如果你想构建更粗的手臂围度和更鲜明的腹肌刻度,可以试试力量训练的升级版——超级组。在这套训练方案中,第一个超级组将主要靶向背部和肱二头肌,胸部、核心肌肉群和肱三头肌会得到一些追加的好处。第二个超级组相对容易一些,因为它涉及的肌肉较少,但它的目标肌群更集中在手臂部位。最后一个超级组通过完成背部伸展,  相似文献   

10.
MONICA 《健与美》2022,(8):145-149
<正>如果你的肱二头肌增长始终在原地踏步,是时候来点新动力了。健美训练要素的经常变化很重要,因为我们的身体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要想避免肌肉对训练刺激产生适应性而不再增长,我们就必须经常改变各种训练要素,如训练动作的选择、训练动作的角度变化、动作节奏,以及高强度训练法则等。针对突破肌肉增长瓶颈,虽然改变训练计划的方法有很多,但本文将专注于介绍几个不常见的肱二头肌训练动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水上运动项目优秀男子运动员安静状态下肱二头肌微循环相关指标与运动项目、运动员等级及专项训练年限的关系方法:利用PeriFlux Syste m 5000系列激光多普勒仪自带的血流单元、温控单元及经皮氧分压单元,对47名不同水上运动项目抛秀男子运动员进行安静、坐位状态下肱二头肌微循环相关指标进行测试,测试环境为室内,室温250±3.0℃、空气相对湿度45.0%~65.0%,结果:不同水上运动项目优秀男子运动员肱二共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PU)、血细胞的运动速率(V)、经皮氧分压(tcpO2)皮艇组〉赛艇组〉帆船组,加热后PU变化率帆船组〉赛艇组〉皮艇组,加热后微循环相关指标变化率帆船组〉皮艇组;不同运动等级水上运动项目优秀男子运动员安静时肱二头肌PU、V一级运动员组〉二级运动员组〉健将级运动员组,而加热后PU的变化率、运动的血细胞聚集程度(CMBC)的变化率健将级运动员组〉一级运动员组〉二级运动员组;不同专项训练年限水上运动项目优秀男子运动员安静时肱二头肌微循环PU、V1-5年组〉6~9年组〉10年以上组,结论不同水上运动项目优秀男子运动员安静状态下肱二头肌部分微循环相关指标与运动项目、运动员等级及运动员专项训练年限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重写历史     
《健与美》2020,(1):170-175
斯科特的训练动作选择非常棒,但我们把总训练量以及负重量降低了。因为肱二头肌是个小肌群,在负重量较大的情况下,会增加肌腱和韧带受伤的风险,甚至可能会导致肱二头肌撕裂,所以我们降低了负重量,增加了每组的重复次数。此外,我们还用曲柄杠铃弯举替代了普通的直柄杠铃弯举,因为前者对腕关节施加的压力更小。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想象训练结合离心训练对上肢肌肉的作功能力影响,通过对16名赛艇、皮划艇运动员上肢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进行不同方法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4周不同训练方法取得了不同的实验结果,其中想象训练、离心训练对运动员在以60°/s、120°/s、180°/s进行测试时,肌肉作功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传统力量训练的补充,已经逐渐走入了竞技体育运动训练领域,并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成效。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核心力量训练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首先基于对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区别的分析,阐述了核心力量训练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然后又进一步梳理归纳了核心力量训练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应用思路,以期能够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于涛  于睿 《冰雪运动》2012,(1):10-13
在总结多年从事速滑专业和青少年速滑训练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和青少年力量素质发展特点,探讨了这些特点对力量训练的影响。速度力量素质是速滑运动员最重要的专项素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专项力量训练,要根据速滑运动的项目特点,适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和力量素质发展特点,科学把握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负荷特点和训练方法,为促进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科学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肱二头肌等长收缩时表面肌电积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持续等长性收缩的肱二头肌的表面肌电积分的观察,研究了肱二头肌在运动开始到肌肉疲劳的整个运动过程中,肌肉生物电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陆上等动拉力、滑轮拉力、橡皮拉力,模拟蝶泳划臂动作上肢肌肉表面肌电特征,以评价不同肌肉在3种拉力方式中蝶泳划臂各动作阶段的训练效果,为科学制定游泳上肢力量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EGWIN6000 16通道遥测肌电测试仪、索尼DCR-HC90常速摄像机、自主研制同步信号发生器,同步采集8名优秀游泳运动员表面肌电信号和运动学数据。结果 3种拉力抱水对肱桡肌、腕关节屈肌、肱二头肌和胸大肌影响较大,推水对肱三头肌、背阔肌和三角肌中束影响较大;移臂阶段差异最大,涵盖前臂、上臂和躯干肌群;肱三头肌和胸大肌在各动作阶段均存在差异。结论等动拉力在抱水和推水阶段练习效果较好,并能更多训练肱三头肌和胸大肌,对斜方肌和肱桡肌移臂阶段具有更多的训练作用;滑轮拉力在移臂阶段练习效果较好,并能更多训练背阔肌推水和移臂阶段;橡皮拉力能更好训练三角肌中束抱水阶段和背阔肌移臂阶段。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研究核心力量与爆发力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影响。针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水平不足的问题,从青少年力量训练方法的文献调研入手,结合竞技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以及青少年力量训练的基本规律,探索合理化、科学化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体育师友》2019,(4):25-26
结合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结合力量训练的理论基础及训练注意事项,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青少年篮球训练中的力量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让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赛前训练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并通过赛前训练打好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基础,使之有效地转化为比赛成绩,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并结合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比赛实际的方法,认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应主要围绕力量训练、技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3个方面进行:针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力量的特点,提出绝对力量素质、速度力量素质和力量耐力素质的赛前训练方法;在技战术训练中应追求最佳的整体技术训练效果,以及运用匀速滑跑和加大最后冲刺距离的战术与合理分配速度的战术;分析了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提出采用主动放松法和环境放松法等方法克服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