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六○年郭沫若同志创作历史话剧《武则天》,一九六二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并把《我怎样写武则天》、《重要资料十四则》、《诗五首》、《武则天生在广元的根据》作为附录。这些附录是对历史上的武则天作研究的。历史剧应如何写我是外行,当时只觉得《武则天》这个剧本在艺术上是高水平之作。至于对历史上的武则天,郭沫若同志所作的研究似难令人满意。当时由于其他原因不曾撰文和郭沫若同志商榷。现在,武则天的评价问题在史学界重新引起争论,《武则天》剧本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因此我也想把自己的看法如实写出来,供研究历史的同志以及对评价武则天有兴趣的同志考虑。  相似文献   

2.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唯一的女皇帝。一千多年来,法家及进步思想家对武则天都是肯定的。唐代的著名诗人李白称颂她为“七圣”之一;明代的进步思想家李贽赞扬她“胜过高宗十倍,中宗万倍”。而那些大开历史倒车的顽固派,却对她肆意诬蔑、横加指责,咬牙切齿地咒骂她是“暴君”“贼后”。后晋孔孟之徒刘昫攻击武则天称帝是“牝鸡司晨”,宋朝反动儒生欧阳修诬蔑她是“弑君篡国之主”。反动派如此卖力地攻击武则天,这就提醒人们:武则天是一个值  相似文献   

3.
武则天佛教居先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大规模翻译佛经,对许多著名高僧给以礼遇,有种种佞佛举动。在佛教居先之同时,武则天又给道教以合法地位,让它与佛教共存。之所以主张佛教居先,一是为了表示对李唐王朝的彻底否定,二是为了对佛教徒在以周代唐过程中的功绩表示回报,三是与武则天个人的佛教信仰及身世经历有关。给道教以合法地位,则是由宗教的性质及其对统治阶级的作用所决定的。唐中宗重新即位伊始,虽曾倡言中兴,有意抬高道教的地位,但不久又改变初衷,继承武则天宗教政策。中宗在佛教居先政策的同时,也给道教以合法地位,让它与佛教共存,则是由唐代君主(武则天除外)都攀附道祖老子为其始祖这个根本原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大同文化,提炼大同精神的依据,不外乎大同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区域性人文精神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的大同人文精神是:敦厚品格,吸纳气量,开放意识,吃苦精神。  相似文献   

5.
对于武则天评价问题,近年的研究侧重于地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本文同意这一看法,并从武则天重视农业抓手,着重论述了武则天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制定的一系列相应政策,以及采取的各种具体措施,来探索武则天在历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目前我市以煤炭工业为支柱产业,极不利于我市的经济发展,不利于我市的自然环境保护 大同煤炭储量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煤炭的采掘业一直是大同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大同煤在我国的工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大同以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云冈石窟而闻名于世,可以这样说,煤炭资源和云冈石窟是我们大同人民的两大财富、两大宝藏。煤炭资源是大自然的  相似文献   

7.
有关代懿王朱俊杖的三通墓碑的发现,证明了《大同府志》、《云中郡志》和《大同县志》中关于代懿王墓址的记载是不正确的,代懿王朱俊杖的墓就在大同城东北的马铺山。  相似文献   

8.
武则天(624~705年),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建立的周政权存在了16年,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写下了极为凝重的一页。千百年来,人们对她的功过是非毁誉不一。长期以来,对她如何登上女皇宝座,文人学士多侧重于从其政治手段去剖析,诸如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滥用酷吏等等,似乎武则天上台完全是踏着一条血路。与武则天同为历史上政治女强人的吕后、西太后也不乏不择手段,残酷打击,推行恐怖政策。但无论她们多么跋扈、强悍、刁蛮,对外只能乖乖地称太后,而不敢象武后那样公然地从帘内出来称帝。武则天之所以公然摒弃一切,堂而皇之地登上女皇宝座,除了她本身所具有的政治素质和政治手段外,还和唐初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大同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大同旅游业的开发,将促进大同生态、社会、经济环境 的不断改善,进一步加快大同经济发展的步伐。旅游业将成为大同经济开发中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0.
大同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开始,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自北魏定都平城(大同),一直是我国北方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1982年,大同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首批24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唐史学会武则天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七日在陕西省咸阳市召开。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文物、考古、出版单位的代表五十余人参加了会议。现将这次专题学术讨论会综述如下。一、武则天研究的回顾千余年来,人们对武则天发表过各种评论。有唐一代,基本上是肯定的。如崔融撰哀册文,说她“从宜称制”,“仗义当责”,“英才远略,鸿业大勋”。中宗、睿宗定她的谥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天后圣帝”。唐朝国史中,她一直以帝王的身份被列入本纪。安史乱后,女祸误国论渐兴,对武则天的非难稍多,但论者仍承认她“内辅时政,厥功茂矣”。宋元以后,随着理学的日益兴盛,文人儒士斥责她废唐称帝,骂她阴鸷好  相似文献   

12.
大同是煤炭资源型城市,近几年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和全省和全国的其它城市相比,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型弊端凸显出来。制约大同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农村债务链问题和金融体制在治理上的缺陷,剖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具体的改革对策,可以为大同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云冈文化是大同地方文化的总称,代表了大同地区的文化发展形貌。云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其形成和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云冈文化是大同最具地域性、代表性和标志性的文化,也是大同文化品质的最高体现。新云冈计划启动后,云冈文化应当被重新审视和认识,各文化单位应当倾力合作,将云冈文化打造成大同市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14.
明李贤《大同鼓楼记》收录于《四库全书》。从现存的大同鼓楼、李贤的生平、《大同鼓楼记》提供的历史文化信息及大同鼓楼的建筑年代等方面对明代大同鼓楼与《大同鼓楼记》作初步研究,认为现存的明代大同鼓楼,并非此前一些学者所说的建于明初洪武年间,而是建于明英宗天顺末年至明宪宗成化初年,即公元1463年至1466年之间。至于明代大同城的修筑,更是经历了明代前期多个朝代,历时近100年才得以最终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大同位于山西省的北端,属于晋语大包片。在大同方言中",赶"可以作动词和介词,但主要的用法是作介词。作动词时,没有普通话的义项多;作介词时,比普通话用法丰富而且复杂。本文讨论的内容和列举的例子主要以大同市所辖各区为主,通过对大同方言词"赶"的使用情况加以具体的描述、分析和说明,与普通话的"赶"进行比较,说明大同方言词"赶"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一、值得探讨的问题武则天是第七世纪后期实际统治中国四十多年的皇后和皇帝。就其政治才能和影响来看,不但是封建社会妇女中的,而且是封建帝王中的杰出人物。可是在一姓称尊的封建正统观点和男性中心的封建宗法观点的支配之下,她被歪曲了一千多年。在正统史家的记载里,在小说、戏曲的描写里,“荒淫”、“好杀”代替了她的政治业绩,人身攻击掩盖了她的历史作用。我们今天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武则天重新评价,恢复其历史本来面目,是  相似文献   

17.
古城大同曾经是北魏帝都,辽金陪都,留下了令人赞叹和神往的文化胜迹。到了元代,这座城市不但没有衰减它的皇家气象,而且由于蒙元疆域和势力范围的空前扩大以及军事生产与民间贸易的需求,空前地繁荣起来。浑源孙氏在元代显赫一时,祖孙几代都与大同有着直接的联系,为大同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大同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明代,它作为北方重镇,一直为京师藩屏,是防御蒙古贵族南犯的军事基地,在北部边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拟对此略抒管见,以便从一个方面透视明代大同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说永徽六年废立皇后事真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高宗李治永徽六年十月己酉废皇后王氏为庶人,立昭仪武氏即武则天为皇后,元老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以反对易后均被贬逐诛戮。对此读史者多认为主谋是武则天,高宗的所作所为无非听任武则天指挥。有的教科书乾脆骂高宗性格“昏懦”,“是个亡国的昏君”(《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我认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没有接触到事件的真相。一人的才能确会有高下,性格确会有刚懦,作为人的皇帝当然也不例外。但我认为研究历史不比写小说编京戏,不宜过于强调性格或才能,不能由此简单地画出个“昏君”  相似文献   

20.
"CHINDIA"(中印大同)是一种希冀中印两国和平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理想。新世纪,新形势下中印大同将成为中印关系发展的一种目标,具有其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