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是形声字,从人, 声。《说文》:“相也”“相”即“帮”的意思,可见“傅”也就是“辅”。由“辅”又引申出“导”义,有“太傅”“少傅”“师傅”“一傅众咻”等词语。此外,古文里“傅”与“附”通用,“傅”还有“附着”的意义,构成的词语有“傅着”“傅彩”“傅粉施朱”“皮之不存,毛将焉傅”等。“傅”又是姓氏用字,姓Fu的大多数是写作傅,也有极个别的写作“付”,明代有个人叫“付吉”,官至监察御史。 “付”,是个会意字,从人,从寸。从“寸”的字,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所以“付”就是以手持物对人。《说文》的…  相似文献   

2.
“干”姓读若“甘”,不读干部的“干”。“查”姓读若“扎”,不读查找的“查”。“行”姓读若“形”,不读银行的“行”。“黑”姓读若“贺”,不读黑白的“黑”。“解”姓读若“谢”,不读解放的“解”。“华”姓读若“化”,不读中华的“华”。“么”姓读若“腰”,不读什么的“么  相似文献   

3.
41.“宏大”与“洪大”。“洪大”,一般指声音和具体的情状,如“钟声洪大”、“水势洪大”。“弘扬”也可写作“宏扬”,但一般提倡用“弘扬”。42.“笔画”与“笔划”。用于汉字的一笔等义项时,可以通用,但习惯上用“笔画”。凡是指用手、脚或物做出某种动作时,一般用“画”字,如“画十字”、“指天画地”、“指手画脚”。43.“化妆”与“化装”。“化妆”  相似文献   

4.
五、“廴”和“辶” “廴”,读作yǐn。据《说文》:“廴,长行也。从彳行之。”是“引长”的意思。今作“引”。带“廴”旁的字常用的有“廷”、“延”、“建”。这三个字又派生出一些字,如“廷”派生的有“庭”、“挺”、“艇”、“霆”、“梃”、“铤”等;“延”派生的有“筵”、“蜒”、“诞”等;“建”派生的有“健”、“键”、“犍”、“踺”、“毽”等。此外以“廴”作偏旁的还有“廸”、“廹”等,现已与“迪”、“迫”通用,规范作“迪”、“迫”了。  相似文献   

5.
蓝·篮·兰     
报刊上常常见到“兰球”、“兰天”等不规范的写法。这主要是对“蓝、篮、兰”三字的用法搞不清,误“篮、蓝”可以简化为“兰”。“蓝”是颜色的一种。“兰”是“蘭”的简化字,是“兰花”的“兰”。“蓝蓝的天”中的“蓝”,“青出于蓝胜于蓝”中的“蓝”都是指颜色,应该用“蓝”,而不能用“兰”。把“篮球”写成“兰球”,把“菜篮子”写成“菜兰子”,这是把“兰”错当成“篮”的简化字。因此,必须弄清“蓝、篮、兰”三字的各自用法。  相似文献   

6.
(二)成语的误写。 成语的误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写了错字,一种是写了别字。 写错字的主要原因是对成语中的某个字的形体辨认不清,或多笔少画,或误写偏旁。例如:将“丧心病狂”中的“丧”写成“(?)”,将“一尘不染”中的“染”写成“(?)”,将“黄粱美梦”中的“粱”写成“(?)”,将“中流砥柱”中的“砥”写成“(石氏)”,将“水滴石穿”中的“滴”写成“(氵商)”。再如,将“气焰嚣张”中的“焰”写成“熖”,将“死有余辜”中的“辜”写成“(?)”,将“曲突徙薪”中的“徙”写成“(彳步)”,将“秣马厉兵”中的“秣”写成“(禾未)”将“肆无忌惮”中的“忌”写成“(巳心)”  相似文献   

7.
大众媒介利用其议程设置功能,突出报道某些事件,影响人们对当下社会热点的认识,从而把“人“变成了“神“,当然,也可以把“神“变回“人“。这种“壮举“在中国足球身上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8.
称赞·称道·称颂“称赞”“称道”“称颂”都表示赞扬的意思,但这三个词的词义有细微差别,表示的程度也不同,要避免混用。说“入人称赞民族英雄”,表示的程度就轻了,应该用“称颂”。说“见义勇为的人受到称颂”,程度就重了,应该用“称赞”。“称赞”是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优点的表扬。如“三好生受到老师同学的一致称赞”,“人人称赞见义勇为的人”,“小学生拾金不昧受到称赞”。“称道”也表示称赞的意思,“道”表示述说。“人人称道”,是人人夸奖的意思。“称颂”表示歌颂赞扬,比“称赞”表示的程度要重。如“民族英雄人人…  相似文献   

9.
赵莉  丁海宴 《现代传播》2003,(2):120-121
“1”是一个数 ,“1 0”也是一个数。“1 0”个“1”相加是“1 0” ,“1 0”的十分之一是“1”。从数字的概念上讲 ,“1 0”比“1”大 ,“1 0”比“1”多。反过来 ,“1”比“1 0”少 ,“1”比“1 0”小。当然 ,“1”和“1 0”还可视为一种感知的对象。“1”可以感知为一个整体 ,“1 0”则可以理解为整体中的“1 0”个部分。这样 ,“1”就涵盖了“1 0” ,也就包容了“1 0”。说的形象点 ,解开来是十个部分 ,包起来是一个内容。从感知的角度讲 ,“1”又可以比“1 0”大 ,“1 0”也可以比“1”小。一种涵义的十种解释 ,“1”是“1 0”的聚合 ;…  相似文献   

10.
如今的广告用语,借用和改用名词、成语成为时尚。其间有妙语出众的,亦有弄巧成拙的。著名语言学家丁声树生前特别推崇这样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这是一副绝好的对联!首先,内容好:劝人勤学苦练,教人学无止境;其次,形式好:对仗工整,炼字警切。“书”对“学(学问)”、“山”对“海”、“路”对“涯”、“径”对“舟”,都是名词对名词;“有”对“无”、“为”对“作”,都是动词对动词;“勤”对“苦”,形容词对形容词,所对词性都相同。“书山”对“学海”,“有路”对“无涯”、“勤为径”对“苦作舟”,句法结构也都相同。从词义上看,所对都是同类的词,而且“书山”和“学海”都用了比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狗“卡拉”的主人有一个可笑的名字——“老二”。“老二”就意味着你不是“老大”,“老二”一旦成为名字就意味着你永远成为不了“老大”。在警察、司机、狗贩子、朋友、同事、妻子等等几乎所有的社会关系面前,“老二”都是“老二”,也安于做他的“老二”。惟一的例外是儿子,“老二”敢在儿子面前充“老大”。后来儿子长大了,他连这个机会都没有了。不过还有小狗“卡拉”,在“卡拉”眼里,“老二”是威严的“老大”,所以“老二”  相似文献   

12.
提出防止和消灭报纸上的差错,并不自今日始。远的不说,近几年来从新闻领导机关到语言学界就不断发出呼吁,要求切实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报纸上的差错还是不断出现,成了“年年有、年年说”,“屡议屡犯”的“老大难问题”。拿我们光明日报的情况来说,也不例外。比如。风靡一时”错成“风糜一时”,“瞩目”错成“嘱目”,植物的“茎”错成“径”,“号码簿”错成“号码薄”,“候鸟”错成“侯鸟”,“闻雷失箸”错成“闻雷失著”,“覆灭”错成“复灭”。  相似文献   

13.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并对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但一年来报纸上的使用情况表明,有些报纸并未注意到这个变化。“叠”不再作“迭”的繁体字处理,即该用“叠”的地方没有按简化字“迭”处理,如经常看到的“重迭”、“迭印”、“折迭”、“层次迭出”等用法。“覆”不再作“复”的繁体字处理。但该用“覆”的地方,仍有用“复”的,如复盖率、重蹈复辙、翻天复地、翻来复去等。“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但“画象”、“塑象”、“摄象机”、“录象带”等用法,特别是用“好象”和作“比如”解时用“象”的情形,并不鲜见。“囉”不再作“罗”的繁体字处理,“囉”依简化偏旁“罗”类推简化为“啰”。但仍可见将“啰嗦”写为“罗嗦”,把作为感叹词的“啰”写为“罗”。  相似文献   

14.
语言文字     
“词”和“辞” “词”和“辞”都读ci。但含义各别:“词”是语言组织中能独立运用,具有声音、意义和语法功能的基本单位。而“辞”指优美的语言。 现代汉语里,在表示“言词”“文词”的意义上,“词”和“辞”是通用的。如“词讼”“词令”“致词”“歌词”中的“词”可用“辞”替代;同样“辞典”“辞章”等中的“辞”也可用“词”替代。 但“词”和“辞”也有不能替代的地方。“问”作“诗词”“词类”“词素”“词语”“实词”“虚词”等用法时,“辞”不能代替“词”;同样,当“辞”作“辞谢”“辞呈”“告辞”“推辞”等用法时,“词也不能代替“辞”。  相似文献   

15.
二、色彩和用法不当。 (一)色彩不当。 成语的色彩是多方面的,这里着重谈谈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跟其他词语一样,有褒义的、有贬义的,也有中性的。如“克己奉公”、“同仇敌忾”、“大刀阔斧”、“叱咤风云”、“从容不迫”、“肝胆相照”、“运筹帏幄”等都是褒义的;“粉墨登场”、“沆瀣一气”、“道貌岸然”、“负隅顽抗”、“阳奉阴违”、“蠢蠢欲动”等都是贬义的;“遍体鳞伤”、“人困马乏”、“自言自语”、“飞沙走石”、“犬牙交错”、“漫山遍野”、“街头巷尾”等都是中性的。  相似文献   

16.
报刊上常见“的”、“地”、“得”三个字,有些使用不正确。下面简要谈谈它们的正确用法。 “的”、“地”、“得”均属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是某些句子成分的标记。“的”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定语,如“伟大的共产党”,“洗得发白的军衣”;“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如“严肃地说”,“很清楚地听见”;“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得”后边的分成是补语,如“热得满头大汗”。  相似文献   

17.
“轰”简化前写作“”,是个会意字,从三车,本义指群车声。后泛指声响很大。现在主要做象声词,如:“轰隆”、“轰的一声”;做动词,表示鸣。击,如“雷轰”、“轰炸”、“轰击”;也表示驱逐义,如“轰走”、“轰出去”;又表示惊动的人多或声势浩大,如“轰轰烈烈”、“轰动”。“轰”的义项虽多,但和“起”凑合成的“起轰”却不成词。因此字典、词典里不收。 “起哄”系常用词。例如: 女工们就好像黄昏时候的蚊子,成堆起哄。(茅盾《子夜》) 为什么“起哄”易误为“起轰”呢?除了“哄”、“轰”音近易混这个原因外,我们认为更…  相似文献   

18.
读过《副、付、傅不可混用》一文(见90年8期),我想接续说几句,聊作补充。“副”和“付”,作为量词(表示成对的、成套的)使用时,不少地方可以通用。譬如“一副手套”可写作“一付手套”。“全副武装”也可写成“全付武装”。若是单个的、台在一起的器具,物品,则习惯用“付”。象“一付木料”,“两付汤药”。此外,形容面部表情或某种姿态,即用“副”。如“一副威严的面孔”,“一副搏斗的架势”。“副”还有符合之意,故此写作“名副其实”。但有人在“名实不符”词语中用“符”,也说得过  相似文献   

19.
记者有个传统的思维指向——趋向“热点”,漠视“冷点”。办事无恒心的人,被批评为犯“冷热病”。中国的记者,犯的不是“冷热病”,而是“常热病”。赶浪头,凑热闹之瘾不谓不大。写“气象新闻”、“意图新闻”、“证实新闻”,是拿手之戏。难怪有人说记者有“趋光性”、“向热性”,哪里有辉煌的灯火,哪里有冒气的“热点”,便蜂拥而至,异口同声地报道。去年,抢购风袭  相似文献   

20.
复 (f敶)与覆 (f敶) 二者没有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关系 ,各自都是规范字 ,词义有所不同 ,用法也有区别。“复”有 7个义项 :①重复 ,如“复写”“复制”“复线” ;②繁复 ,如“复姓”“复分数” ;③转过去或转回来 ,如“反复”“往复”“翻来复去” ;④回答 ,答复 ,如“复信”“复函”“敬复” ;⑤恢复 ,如“光复”“收复”“复原”“复婚” ;⑥报复 ,如“复仇” ;⑦再 ,又 ,如“复发”“复苏”“无以复加”。“覆”有 4个义项 :①盖住 ,如“覆盖”“被覆” ;②底朝上翻过来 ,歪倒 ,如“颠覆”“前车之覆 ,后车之鉴” ;③同“复”的③ ,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