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一现代汉语书面语体渊源于中古时期的白话语录体。这里说的白话语录体是广义的一种,就是当时口语的实录,比较纯粹,含有方言成分。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白话语录体,以敦煌变文和禅宗语录为代表。这种语录体出现在晚唐五代,即九世纪。敦煌变文是当时民间说唱的实录,禅宗语录是当时禅宗法师讲佛的实录,基本上反映了九世纪汉语口语的面貌。白话语录体是当时口头语体的一种书面形式,而当时的书面语体仍然是文言文;而且在白话语录体中也能见到受文言影响的一些痕迹。例如:量词“个”早已通用,但在白话语录体中还经常发现“一人、一物、一童、一门、一善女、一僧  相似文献   
2.
“副”     
先看一个例句:“他曾留下一副条幅:‘聪明难,糊涂也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新民晚报》1996年2月14日)粗看以为“条幅”是“对联”之误。仔细阅读引文,才知道引的不是长联。既然如此,那么错的是量词“副”;应把“副”改为“个”或“张”,书面色彩浓些,改为“帧”也行。  相似文献   
3.
一般修辞书讲比喻的构成时只讲三个成分:一、本体(主体),即被比的事物;二、喻体(客体),即作比的事物;,三、比喻词(说明词),即标志比喻关系的词语。其实,还有一个成分——相似点,即把被比的事物和作比的事物沟通起来的桥梁。这个相似点很重要,要正确运用比喻,必须抓住这个牛鼻子。宋秀令同志在《语文教学通讯》1978年第4—5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比喻运用中语法结构的复杂现象》的文章,作者原想对正确运用比喻起一些指导作用,由于没能抓住相似点这个牛鼻子,在行文中出现了概念不清的毛病,当然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请看作者对下面几个例句的分析: (1)他的优秀品德,玉石一样地洁白无瑕。(喻体)(本体) (2)敌人连续几次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疯狗似的发狂了。  相似文献   
4.
不少语法书把“不是……而是……”当作关联词语,北京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也沿用了这一说法(见第92页)。我以为这是可以商榷的。关联词语必须是定型化的,不能随便拆开来。是词,固然不必说;即使是语(词组),也应该是固定的。如“不是……就是……”中的“不是”和“就是”,“之以以……是因为……”中的“之所以”和“是因为”,中间都不能插进别的词。更重要的,关联词语在句子(尤其是复句)中必须起关联作用。“不是……就是……”表示选择关系,“之所以……是因为……”表示因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广告用语,借用和改用名词、成语成为时尚。其间有妙语出众的,亦有弄巧成拙的。著名语言学家丁声树生前特别推崇这样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这是一副绝好的对联!首先,内容好:劝人勤学苦练,教人学无止境;其次,形式好:对仗工整,炼字警切。“书”对“学(学问)”、“山”对“海”、“路”对“涯”、“径”对“舟”,都是名词对名词;“有”对“无”、“为”对“作”,都是动词对动词;“勤”对“苦”,形容词对形容词,所对词性都相同。“书山”对“学海”,“有路”对“无涯”、“勤为径”对“苦作舟”,句法结构也都相同。从词义上看,所对都是同类的词,而且“书山”和“学海”都用了比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岳的短篇小说《数学权威和他的宝贝儿子》中有这样的话: (1)雪睛啊,人生象一道数学题,又不象一道数学题。题解错了,还可以重演,人生是不能重演的。“人生象一道数学题”,用的是比喻,是肯定形式的比喻;人生“又不象一道数学题”,用的也是比喻,只是否定形式的比喻罢了。为了区别起见,我们把前者叫做正喻,把后者叫做反喻。作为比喻,二者具有共同点,即都由本体和喻体构成,而且本体和喻体有本质的区  相似文献   
7.
广告语体中的仿拟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8月,《文汇报》、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和上海广告公司联合主办首次“我最喜爱的广告语”评选活动,接受全国消费者投票评选。1993年3月11日,《公共关系报》公布了评选出来的十条“我最喜爱的广告语”。十分凑巧,实中四条运用了仿拟格:  相似文献   
8.
<正>先看一个例句:"他曾留下一副条幅:‘聪明难,糊涂也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粗看以为"条幅"是"对联"之误。仔细阅读引文,才知道引的不是长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