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芳芳 《农村教育》2005,(7):128-12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新课标》在识字教学方面强调“识写分开”,“多识少写”。面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任务重的现状,我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枯燥的识字方法,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识字、主动识字、体验识字过程的乐趣,感悟汉字本身的人文性、艺术性,并尝试用多种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操,开启智慧。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识字教学要体现课标的目标与要求,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一、依据课程目标,把准识写要求,激发识写兴趣,形成识写能力综合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教学信息: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实验教材的识字教学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全学年要求认95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350个。如何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熟记这么多汉字?一、在五色  相似文献   

4.
刘阳 《陕西教育》2010,(6):34-3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里强调:“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笔者认为在识字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识字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新理念,“多识”有利于儿童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迅速进入汉字的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少写”主要考虑儿童体格发育尚不健全,手指肌肉不发达.长时间写字对正常发育不利。同时“少写”也有利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充分进行写字指导,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我国低年级识字教学主要采用“识写同步”的策略,即认识的字均要求会写会用。2001年9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该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相似文献   

7.
翁洁燕 《广西教育》2010,(22):48-48
识字教学中有一个认字与写字关系的问题,“只认不写,先认后写,多认少写,识写分流”的教学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识字教学的内涵。然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识字教学体系,探究适合学生“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的识字教学模式却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识字情境,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拓展识字范围,丰富识字途径,坚持识写结合、识用结合,努力做到让学生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在写好端正汉字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陈翌英 《海南教育》2009,(6):119-119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识字原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字的认识量。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会创造性学习。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笔者在低年级识字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张洁 《辽宁教育》2018,(1):12-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可见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要性。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关于"识字写字"的编排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30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100个字。  相似文献   

12.
朱云轶 《现代教学》2005,(11):39-39
汉语学习的基础是“识字”。上海市二期课改明确提出了“识写分流”的教改理念,其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特点为一年级学生大量识字、尽早阅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尝试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了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研究,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3.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识字原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字的认识量。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会创造性学习。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其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它不仅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识字量.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识字方法。任教以来,我认真探索.不断思考,有所体会。下面谈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为了增强集中识字教材的形象性、趣味性、灵活性,苏教版国标本二、四册集中识字教材,本着“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原则,在吸纳传统识字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促进学生自找规律、主动识字的新路子。识字课文的编排共采用五种形式:词串识字、看图会意识字、形声归类识字、比较形近偏旁识字、认识特殊偏旁识字。  相似文献   

16.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基石,已有的识字教学方法、经验都期望能解决识字与阅读的矛盾。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化了识字教学要求,提倡“多认少写”策略,目的在于提高识字效率,使学生尽可能早地进入阅读阶段。课改以来,有关识字和写字教学体系的确立、识字量的确定等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科学的论证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一、“多认少写”的含义1.“多认少写”策略的提出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简化识字的教学要求为“认识”和“会写”两种。“认识”汉字,要求能读准…  相似文献   

17.
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结合新版人教版教材的识写分流、多识少写、放缓识字坡度等要求,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方法展开教学,如激发兴趣,拓展生成;多感官参与,提高记忆效果;关注生活,轻松识字等,这样就能为学生搭建有效的识字平台,使识字教学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8.
张滨霞 《黑河教育》2011,(12):26-26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认识并会写”的要求,我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运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识字情境,用图象、动作等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总结出了以下六种识字的方法,达到了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实行了“识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写字教学做一些探索。一、激趣使学生乐于识字1.象形识字,感受汉字之奇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教材的编排也有意渗透了汉字的造字规律。  相似文献   

20.
黄月娥 《甘肃教育》2005,(11):27-27
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识字教学与人的发展关系之重大.由此可见一斑。《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识字改革。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科学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建议”中对识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理念: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这一理念下,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