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与传统的三大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有着独特的竞争力。它兼具报纸、广播、电视三者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新闻信息的海量传播,同时又便于受众下载新闻信息继而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大量的新闻图片满足了人们的视觉需求,网上直播等形式使得网上新闻的传播呈现强烈的现场感;专题报道替代了报纸的深度报道、连续报道;聊天室代替了观(听)众热线;视频点播代替了观(听)众点播,BBS代替了“铿锵三人行”。网络新闻的传输中,网络的交互作用还使新闻传播的主体和受体得以很方便地在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的传媒界正面临着分众化的发展现实,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为了有效满足电视观众快速变化的收视需求以及日益细分的收视需要,国内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选择实施了分众化传播策略。本文主要针对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分众化传播展开研究,首先论述了分众化传播的内涵;其次提出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分众化传播的具体策略:精确定位受众群体;强化节目品牌战略;注重主持人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为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分众化传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金晶 《东南传播》2011,(9):82-83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受众越来越高的观看需求,电视媒体从大众化向分众化传播已是必然趋势,电视传播的内容由合到分,目标受众由广到窄,观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电视分众化时代的到来,满足了观众差异性多层次的需求,同时保证了长期稳定的收视群体,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传播专业性更强的信息。但是我国的分众化传播还在初步发展阶段,在传播...  相似文献   

4.
李玉 《新闻世界》2001,(2):19-20
以广播和电视为主体的电讯传播,不仅彻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挣脱了印刷传播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和运输的束缚,为信息传播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的空中通道,广播电视插上卫星传播的翅膀,就形成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跨国传播甚至全球传播,今日的报纸,广播,电视已在新闻传播领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它们各有特点,广播与报纸,电视相比,究竟有哪些优势和劣势?这对于从事广播的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分众化是社会转型期受众的显著特征。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任何一个媒体都不可能占据整个市场。当大众传播进入分众传播时代,分众化的受众成为媒体争夺的起点和落点。作为"分众"的听众与广播媒体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听众作为传播活动的起点和落点,其转型期分众化特征对广播媒体有着怎样的影响,广播面对分众化的听众如何更理性、自觉地进行传播,这是当代中国广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试论网络时代的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红 《新闻知识》2004,(6):52-53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把互联网称作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并存。从此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又增加了一个新的伙伴——网络媒体。Gatekeeper(把关人)队伍也增添了新的一员一网络记。作为第四大传播媒介,互连网以其交互性、信息量大、传播权  相似文献   

7.
刘影 《视听界》2001,(1):53-54,55
与报纸,广播,报刊相比,电视与网络更像史弟,因为二者的传播界面都是屏幕,且受众手中都有“操纵杆”,一个是遥控器,一个是鼠标,然而,即使如此,二者的不同仍然一望便知,比知,同是受众,在电视传播中称为“观众”,而在网络传播中则更适宜叫做“用户”,若仅从称谓上看,但用户在网络新闻中所得到的受众关怀,的解有些电视观众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8.
与报纸、电视的新闻传播手段相比,广播新闻的传播手段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靠声音传播信息,也主要靠声音来刺激、吸引受众。这就为广播人提出了一个话题:广播新闻应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其特有的优势? 一、广播新闻应追求“视觉化” 即通过采访,运用音响和写作艺术,想方设法地获取感性的画面,把听众“带进”新闻现场,唤起其思维和想象,进而形成事物的立体感、画面感和活动感,感知事物形象,从而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分众化传播及受众接受理论角度,从传播学意义上分析了我国电视专业频道实践中存在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摆脱电视专业频道定位不清、节目不专、收视率不高等困境的三种理论模式,论证了分众化传播在我国电视专业频道现阶段实践中的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的新闻传播呈现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多足鼎立的竞争态势。广大受众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性的动态新闻和浅表层的直观反映,他们迫切需要了解深层次的新闻。而栏目的设立,恰好迎合了新闻传播中受众的需求。栏目在新闻传播中越来越发挥着它独特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陈莹 《新闻世界》2012,(5):54-54
如今,无论是广播、电视、报纸、还是网络媒体都在争抢“第一时间”。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广播新闻直播报道的形式,越来越为听众认可和欢迎。如何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向听众传播信息成为了广播媒体正积极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董昕 《新闻采编》2002,(2):14-15
我们生活在一个传媒业飞速发展的时代。电 视、报纸、广播、网络……对于许多人来说,传媒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读报纸看电视了解国内外时事;了解新闻背景,获得分析解释;获取实用生活知识和消费信息;了解时尚和流行趋势,获得社会知识开阔  相似文献   

13.
人们把报纸叫“新闻纸”,认为报纸是向人们传播新闻的最快的工具。其实,这完全是旧观念。自从无线电广播诞生以来,报纸这个“新闻纸”就变为“旧闻纸”了。当代,各国人民了解国内外大事,主要不是靠看报纸,而是靠看电视、听广播了,在我们国家里,电视还不普及,了解国内外大事,大多数人靠听广播,或者说大多数人首先是通过广播来了解国内外大事的。  相似文献   

14.
在传播新闻信息中,电视、广播、报纸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广播和电视具有快速、形象的优势。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报纸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语言上下功夫。通过语言的“镜头化”,可以赢得读者。所谓语言“镜头化”,就是记者或通讯员把采访得到的新闻素材,通过语言文字,象摄像机对客观事实所摄下的画面那样,将新闻事实,形象化地展示给读者。运用“镜头化”语言撰写新闻,这在新闻通  相似文献   

15.
宋逸芬 《视听纵横》2004,(4):109-110
人们在看报、看电视时总有这样的感觉,报纸、电视新闻雷同,看了一张报纸(一个频道)就等于看了所有的报纸(频道),究其原因是媒介缺少原创新闻、独家新闻。而这一切又是与新闻媒体获取新闻信息渠道单一、新闻资源缺少有关。如何拓展新闻资源渠道,扩大信息渠道成了媒体赢得观众,获取独创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大众传播学中,把大规模复制和传递信息的媒体称为大众传播媒介。一般包括两类:以报纸、杂志、书籍等为上的印刷媒介;以广播、电视等为主的电子媒介。本文所指的不同媒体主要是指复制与传递新闻信息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介。 新闻传播过程从其形式上看,是一个借助语言或图像进行的符号传播活动。不同媒体借助不同的符号作用于受众,产生传播效果。受众在接受不同媒体的传播时,不同的传播符号在其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反应,呈现出不同的接受心理特征。本文试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报纸、广播、电视这三种媒体的受众接受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四大新闻传播媒介——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都有各自的传播优势,也有各自的传播特点。如何有效地发挥广播自身的特点,让其在新媒体时代还能吸引住受众,成了当前广播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广播新闻应通过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来拥有自己的受众群体。广播新闻中的纯文字稿件。广播新闻诞生之初,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多以文  相似文献   

18.
夏寅 《新闻传播》2010,(9):140-141
在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对经济新闻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热点,而如何解决经济新闻的“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问题更是关注重点。文本着重以受众定位的角度,论述经济新闻分众化传播策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以经济新闻研究现状为出发点,结合经济新闻的特点。从传播学的视角为经济新闻分众化传播策略寻找了理论资源;且从经济新闻应用层面来阐述分众化传播是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试析电视新闻跨媒体传播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跨媒体传播形式是指电视媒体除拥有声画符号同时兼备的传播形式外,还拥有广播传播形式(只有声音符号传播)和报纸传播形式(只有文字符号或文字声音符号兼备传播),在电视新闻中,跨媒体传播形式具体表现为电视新闻广播化和电视新闻报纸化。  相似文献   

20.
一、报纸的受众接触规模:各主要媒介的受众接触规模从大到小依次是电视、报纸、网络新闻、新闻类杂志和广播,报纸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媒介。本次调查发现,各个媒介在全国城市居民中的受众规模从高到低依次为:电视(95.62%)、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